关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丁俊发  2017年第03期第34页  2017-02-20

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农业,曾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邓小平同志也非常重视农业,告诫人们“三农”永远是全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之后各届党和国家领导又提出新农村建设、开拓农村市场、精准扶贫、互联网+现代农业,加速农业现代化,等等。从2004年开始,中共中央的1号文件都是农业,已连续13年,今年的1号文件中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谁也否定不了的,但看任何问题都要用二分法。目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大家关注工业、服务业,关注政府的公共资源配置,这一点都没错,但农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认为同样要成为关注的重点,因为“三农”的欠账太多,短板太多。
粮食安全。中国粮食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并存,总量增长,已连续12年增收,但有些品种,如稻谷、小麦、大豆、玉米已全面转为净进口。粮食的供需总量大约缺口500亿斤,2015年实际进口2500亿斤,光大豆就进口1634亿斤。目前王米库存2.5亿吨,稻谷库存1.5亿吨。反映了粮食的结构性矛盾,以及农业缺乏综合竞争力。劳动生产效率低,粮价国内外倒挂。
农产品安全。由于过量使用化肥与农药,由于工业污染严重,使农产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国家专门出台了《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决定食品与药品同标准管理;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把农产品、食品、农业生产资料列为七大类重点追溯中的三种;农业部、商务部为此都做出部署,国务院刚发布的《健康中国》规划中也专列了食品安全,充分说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土地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极大地解放了农民的生产力,但随着城镇化推进与农业现代化推进,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形成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低已成了一种阻力。因此,必须推进“三权”即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这是一次新的土地改革。
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新的城镇化带来了“大城市病”、大量壮劳力进入城市,许多地方只留下了妇女、老人与儿童。目前虽然有些劳动力回流,但总趋势是劳动力结构失衡,贫富差距拉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倒退。要平衡好农村劳动力本身的生产,在城镇化进程中稳定农业有效劳动力,改变农业人口的智力结构,使农业现代化有一个坚实的人力基础。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一定要组织起来,改变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的全产业链,推动生产、流通与消费合作社的发展。支持农业大户、农业公司发展,实现订单农业,不留死角,提高农民的组织化、集约化水平。使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产品原值之比达到1:3左右。
电子商务进农村,解决卖难买难这一老大难向题。农村流通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以及农民生存的生活与精神资料流通。目前的流通方式有国家收购、批发市场、期货、交易所、连锁经营、零售等,在“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下,电子商务进农村,农村流通正在线上、线下推进,但许多问题如配送体系、互联网金融、订单农业等仍未解决。
农产品物流由于环节多、设施落后、冷链差,损耗大,成本高。目前农产品的损耗率一般在10%左右,鲜活农产品损耗大一些。在发达国家,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从采摘、捕捞、屠宰到消费者手中,都要经过预冷——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站冷库——自选商场冷柜——消费者冰箱。这几年,中国加大了冷链物流的发展,2015年,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已分别达到22%、34%、41%,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35%、57%、69%,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
按国务院“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要求,要做到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提升网络化服务水平,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这叫四位一体。这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中国的“三农”空间很大,大有作为,农村必将成为中国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C


【编辑:editor】
上一篇:丢掉幻想 准备奋斗
下一篇:物流:面对大数据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