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对中国来讲,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深化改革攻坚的五年,进入“新常态”,“三期垒加”,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但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绩。物流业也一样,取得了十大进步。
一是物流业明确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2014年6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把物流业明确为“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二是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最具潜力的物流市场。从2013年开始,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进出口国,也是物流总量第一大国,按美国供应链调研与咨询公司统计分析,2013年中国物流市场占全球物流市场的18.6%,超过美国15.8%的水平。
三是中国物流业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国物流业的市场化程度如何?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指标,我认为,一是物流资源是否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二是价格是否按市场的需求波动自由定价,三是物流服务的运作主体是否是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四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集中度有所提升,功能有所强化。据国家统计局第二次经济普查,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物流公司已达13.2万家,加上有些运输公司、货代公司、快递公司实际已转型为物流公司,我估计,全国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超过20万家。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4年50强排列,第一位中远,营业收入为1441亿人民币,第50位年营业收入超过22亿元人民币。
五是政府推动仍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强大支撑。中国政府把物流业发展列入了“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基础上,又制订发布了《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明确了三个发展重点、七项主要任务、十二项重点工程、九项保障措施。在“十二五”期间还出台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对行业物流起到了明显的引领作用。各级政府也出台了行动计划,有力推动了地区物流业的发展。
六是物流基础设施总体水平有较大提升。根据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总体规划,国家加大了五大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年投资增长率超过20%。根据世界银行2014年发布的全球供应链绩效指数排名,中国综合排名28位,但对中国在物流基础设施上的改善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排名23位。
七是创新驱动成为物流业发展新动力。“十二五”,是中国物流业创新的五年,无论是组织形式、功能运作、物流技术、信息化、物流金融、专业分工等等,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互联网+物流”,智慧物流成为目标,信息化技术大量应用,平台思维改变传统模式,园区基地平台、电商物流平台,供应链集成平台、协同采购平台、供应链金融平台风起云涌。产业联动、垮界经营,线上线下、联盟互助、转型升级层出不穷。
八是物流市场细分不断涌现新亮点。“十二五”时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不同产业对物流服务提出了不同的个性化要求,所以,物流业形成了不同的细分行业,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物流市场。
九是中国物流逐步迈入供应链菅理新阶段。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中,推动与发展供应链菅理列为十二大工程之一,2015年国务院批复的《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方案》中,明确指出,创新批发与零售业的供应链菅理,改造传统流通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明确提出打造全球价值链、全球供应链、全球产业链,中国的供应链管理已在国家、产业、城市、企业展开,“一带一路”,“京津翼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四大自贸区、“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等,为供应链菅理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优秀供应链企业不断涌现,特别是珠三角与长三角,已成为供应链菅理推动的主力军。
十是物流人才红利得到显现。经过“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实施10年,到2014年底,已有443所本科院校、954所高职高专院校、900多所中职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在校学生超过100万人。十余年共培养本科生50多万人,大专生170多万人,中专生30多万人。自2003年以来,物流师系列培训人数超过50万人次。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