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站在2018年回望2017年的时候发现,增长是2017年最重要的关键词。不只是增长,而且是快速增长、大规模增长。不管是经历了阵痛与改编后强势回暖的工业车辆市场,还是在快速发展的电商等新兴行业加持下不断增长的自动化物流设备制造企业,在2017年最主要的感觉恐怕就是一个字:忙。满负荷运转的生产线将原材料变为一件件成品,并最终送到终端客户的手中,看起来仿佛是一个很理想的状况。但是当物流设备人擦了擦头上的汗水,翻开账簿时才会发现,咦,为什么利润没有想象的多,甚至还出现了亏本经营的景象?
其实这并不难解释,物流设备制造企业各有各的苦衷早就是行业内大家公认的道理:生产高端设备的企业面临着开拓市场难的难题,虽然近年来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企业可以投入在固定资产上的资金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企业好像更愿意去扩大规模甚至投资地产,想要升级设备的企业看起来并不是很多;有限的几个大订单,几家有实力的企业抢破头,竞争对手看起来哪个都不是易与之辈;生产经济型产品的企业始终在为生计发愁,产品利润本来就少,还要面对同行的低价竞争,将所剩无几的利润再榨出一丝丝用来降价,对这些企业来说无异于割肉,“生存不易”这四个字像山一样压在这些企业的肩头,让他们喘不过气来。生存已是如此艰难,就更不要提研发投入了,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使他们永远处于行业底层。而夹在中间的企业呢,看起来更惨。他们往往是一些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口碑的品牌,却往往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发展高端市场,无论是在产品研发、资金投入、成本控制,还是在渠道建设、售后维护方面都无法与巨头企业相提并论;发展经济型产品市场,价格与一些小企业相比有没有优势。正常渠道都被堵死,又不能自降身价偷工减料坑害客户,让这些企业陷入迷茫。更不要提行业内大家都能看到的威胁:原材料涨价、人工成本上升……总之一句话:都是钱闹的。
当然,说了这么多令人悲伤的事情,并不是为了验证物流装备行业没有前途。恰恰相反,随着制造业和物流业的发展,跨越两界的物流装备生产行业是一个拥有广阔前景的行业,只不过,要迎来明天的辉煌,就要耐得住今天的寂寞,在这个市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代生存下来。与其他行业的任何一个企业一样,想要生存下来迎来下一个春天,最重要的因素无疑是两个:一是方向,二是资本。就像一个老生常谈的段子所说的那样:有方向没钱烧,活不到最后;有钱烧没方向,迟早要完蛋。只有有方向有钱烧,才能坚持到 “成功吃鸡”。
展望2018年,整个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除了之前行业内一直存在的问题,一些新思潮的涌入还给企业带来了“不得不变”的新问题:在自动化、智能化大潮的冲刷下,传统的设备制造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数据的涌入也让使用传统管理方法的企业感到无所适从。想要不被时代抛弃,企业就要勇敢地求新求变,生产顺应发展潮流,适销对路的产品。注意,这里说的“顺应潮流”不是蹭热点,而是要有能真正体现出自己企业特色的产品,否则就会像之前五花八门的共享单车和现在满大街都是的“网红脏脏包”一样,变得毫无特色,人云亦云。
对于行业内的巨头企业来说,2018年要切实发挥行业领头羊的作用,做行业潮流的引领者,而不是潮流的跟风者。对热门行业的关注,应该体现在全方位、多角度的物流整体解决方案制定上,以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为依托,分析用户在实际工况内的痛点,让客户的使用体验变得更好。
中档物流装备的制造企业是行业发展的骨干与中坚力量,在今年要坚持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根据自己企业的特色确定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发展方案,完善自己的定制化生产与个性化服务能力,规避开竞争激烈的标准化产品生产,将针对具体行业的具体产品作为自己的拳头产品,真正成为自己服务客户所在行业的专家,从而明白客户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并积极研究如何去满足。这样,企业才能避开来自上层和底层企业的压力,在竞争中实现突围。
而广大的小型企业,在2018年的第一要务恐怕还是生存。但生存也是要有底线的。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保质保量,牺牲质量来提高利润是杀鸡取卵。随着中国市场逐渐成熟,终端客户对于产品的鉴别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与当初的价格导向为主已经大不相同。随着物流装备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小型企业很可能还会面临下一轮的洗牌。大浪淘沙,不管是收购、合作,还是最终退出市场,抗风险能力差的小型企业的生存恐怕仍是一个难题。
从回顾2017到展望2018,我们都希望行业能变得更成熟、更理性、更科学,也希望大家能够携起手来,共同解决行业内存在的问题;我们更加相信中国的民族企业可以继续做大做强,走向国际市场,让世界感受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