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地理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结构优化路径探析
文/岳子焕 余晓媛  2021年第8期第201页  2021-07-19

  摘要:随着“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步入新阶段,对中国金融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经济地理视角下,深入剖析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结构现状,面对当前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相适配、金融结构创新能力不足、金融风险隐患较大等问题,通过研究金融结构优化原则,提出建立均衡的金融结构、优化金融市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三条路径进行破解。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结构优化;路径探析

  金融结构体现于金融系统内部包含金融工具、机构、市场、制度在内的金融核心要素相互作用影响的结果。在现代经济市场条件下,金融系统对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效应还在不断深入发展。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正式指出,要加快推进粤港澳地区经济整合,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具体而言,作为中国联系国际市场的金融纽带,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结构优化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此背景下,优化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结构对中国金融系统重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长期存在金融市场占比偏低、金融创新能力不足、金融价格市场化程度低、金融风险隐患难以消除等问题。因此,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上述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进程中,亟待明晰优化金融结构指导原则,探求金融结构优化路径。

  一、新经济地理视角下金融结构现状

  (一)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相适配

  现阶段,由于粤港奥大湾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视角下,该地区金融空间聚集在促进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阶段性问题。第一,结构调整滞后性严重,部分融资主体金融需求无法及时满足。“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金融机构将发生深刻转变。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作为中国经济活力中枢,随着改革开放局面持续扩大、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机构在发生较大调整的同时,其金融结构却因没有及时跟上变革发展的步伐,在金融服务实践中存在与经济结构不相匹配的诸多问题。从金融机构角度而言,在中国的金融体系当中,银行在整个体系当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但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开放,企业融资需求增长迅猛。以银行现行营业融资体系,还无法完全满足社会企业融资需求。这主要表现在银行结构分布不匀。一方面,当前中国国有银行占比过高,资产份额失衡现象严重。即使在银行业内部,各类银行的份额占比差距依然悬殊。目前,五大国有银行市场份额占比过高。截止到2020年,五大国有银行份额占据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超过40%。另一方面,民间金融机构发展受限严重。与大型国有银行相比,显然小型民间银行更为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但是,中国对银行业实行了严格的准入规则限制,准入壁垒极其高。这导致与中小企业需求最为契合的民间银行发展受到阻碍。

  (二)金融结构创新能力不足粤港澳大湾区在推行经济转型方案过程中,推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但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在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结构中,金融市场不发达、风投发展滞后等现实问题,决定大湾区金融系统按难以适配产业机构调整的步伐。具体而言,一是商业银行在支持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中国大型商业银行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大中型国企或者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而小型创新型企业有因为其特有的“短、小、频、急”的特点,在金融服务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因此,这类小型企业往往不受银行认可。二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还未完全结束,很多大型国企在行业内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市场竞争严重不足。这种情况下,多数大型企业创新意识薄弱,竞争意识不强。

  (三)金融风险隐患较大

  客观而言,中国当前金融资源密集性集中于国有商业银行将导致中国金融结构相对较为脆弱,韧性略有不足。金融结构失衡将导致金融系统一些列隐患萌生。在新经济地理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集中了附近大多数金融资源,一旦出现较大金融风险,将进一步影响整个粤港澳地区的经济发展甚至是中国经济转型进程。第一,金融系统集中度风险过高。中国金融业务高度集中与五家大型国有银行之中。据银监会分析报告统计,2020年我国几大国有银行市场资产份额占市场资产总份额的50%以上。全部金融风险均向上汇集到几家大型国有银行之中,风险密集度过高。第二,金融风险财政化隐患隐存。前文述及,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与几家大型国有银行当中,容易导致金融风险扩散至整个经济发展体系当中,对经济发展造成较大伤害。一旦风险发生后,其产生的不良后果预计将有政府财政买单。受此影响,中国财政系统的风险性以及脆弱性显著提高。

  二、新经济地理视角下金融结构优化原则

  (一)服务实体经济原则

  金融依托于实体经济而产生,为实体经济提供优化资金结构方面的保障。客观角度讲,金融与实体经济存在依存与成就、融合与发展的关系。因此,优化金融结构过程中,保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才能充分发挥金融在经济市场当中资源配置的中枢地位。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的债务危机充分说明,过分重视金融结构调整而忽视实体经济发展,必然将导致严重后果。金融由实体经济而衍生,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结构调整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终将走向失败。

  (二)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原则

  前文述及,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现阶段,金融结构的滞后性导致在发展过程中,其运行速率难以匹配实体经济需求,服务和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要围绕产业民生对金融结构展开优化。具体而言,产业优化结构、民生问题、消费问题、中小企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是当前金融结构迫切需要解决的。因此,金融结构优化,要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现实,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进程解决金融发展同经济发展不想适配的焦点矛盾。

  (三)市场化导向原则

  金融是现代社会各类市场资源的配置核心。现代社会金融结构优化,必须坚持市场化导向原则。所谓市场化导向,就是在金融结构优化过程中,坚持市场法则、依靠市场的力量、采取市场正规路径对金融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在此背景下,可形成有效的市场监管环境,更好发挥金融在市场分配中的作用。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化还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为新时期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

  三、新经济地理视角下金融结构优化路径

  (一)建立均衡的金融结构

  当前中国金融结构的一个问题在于金融份额高度集中。具体表现为银行也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所占比重过高,而国有银行在整个银行业体系中所占比重也同样过高。这样做导致的后果就是金融风险过度集中,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风险产生的不利影响就可能向整个经济产业链蔓延开来,从而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因此,必须在建立分散、平衡的金融体系基础上,开展金融结构优化工作。具体而言,从整体角度来说,调整银行金融结构,要着力于快速解决融资比例失衡问题,扶持金融市场的弱势方面,推动融资比例结构调整。从局部角度来说,应当加强对地中小型银行和民间银行的激励工作,降低银行业市场准入门槛,引入公平的市场金正机制,促成金融市场良性循环。通过这种方式,彻底改变当前金融结构不平衡、不安全的现状。

  (二)优化金融市场

  从整个金融体系结构和经济产业结构而言,资本市场对金融体系结构的构建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加快,加速推出的股票期货、融资债券等业务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现阶段中国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很多地方规范程度不够,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比较稚嫩。因此,借助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东风”,以战略的眼光推进金融机构优化进程。首先,优化金融股票市场结构。长期以来,我国股票市场的融资对象主要为国有企业,而相对应的民营中小型企业获得的融资支持力度较小,与其现实融资需求严重不匹配。因此,在接下来的金融结构改革中,要着重发展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股票市场。通过这种方式,提高金融对与中小型企业和创新性企业的自持力度,提升市场高新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市场经济和技术转型创新。其次,优化债券市场结构。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当前的非公有制金融服务缺失问题具有全面性。即中小型民营经济很难获得金融机构关于股票、债券、信贷等资源的扶持。针对此情形,需在金融结构优化过程中,加大企业信用债券以及信贷数量和规模,进而缩减国债和政策性金额债券,实现债券市场均衡化发展。

  (三)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在优化金融结构和金融市场的基础上,还要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工作。利率市场化改革目的就是完善市场金融价格,强化金融配置效力,提升资源配置质量。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巩固与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从根源上消除市场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金融机构要将更多的资源配置到最需要、最有前景的领域,帮助中小企业完成迫切的融资需求;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辅助产业结构顺利完成转型。C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思妤, 曾维忠, 蓝红星. 金融结构优化的区域减贫效应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0, 038(002):234-240,250.

  [2] 黄敏姝.中国地区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 时代金融, 2020, No.761(07):84-85.


【编辑:editor】
上一篇:陕西省“一带一路”及“三个经济” 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上市银行经营绩效实证研究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