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梯度理论的京津冀产业转移研究
文/田家庆  2021年第8期第151页  2021-07-19

  摘要: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协同发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了京津至河北的产业梯度转移。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相似度以及产业梯度,发现京津冀三地存在产业结构同构现象严重,产业梯度差异巨大等问题。并基于梯度理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要素流通市场、加强区域产业创新合作交流等建议。

  关键词:梯度推移理论;京津冀;产业转移

  1.引言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打破了三地割裂的发展状态,进而更好的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其中《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对产业布局、产业转移做了进一步的指导。京津冀地处环渤海的心脏地带,是我国北方最大最具有活力的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经济基础,京津冀地区发展迅速。近年来,京津冀三地致力于深层次的经济合作。但整体上,三地在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等各个层面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产业关联度相对较低、产业合作程度不高等问题最为突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2.研究方法

  2.1产业结构相似性系数

  地区间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地区间产业分工水平越高,产业联系越密切,产业机构差异越大。本文选取产业机构相似系数来测算京津冀两两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

  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测算方法:

  Sij=■

  其中k部门在i地区产业结构当中所占比例为xik,同样的,k部门在j地区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为xjk,Sij为i地区与j地区的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Sij的取值范围为0-1,系数越大表明两地区产业结构越相似。

  2.2产业梯度差

  产业梯度差异是研究区域产业转移的基础。因此计算产业梯度系数是本研究的关键。产业梯度系数计算公式为Gi=LQi x CLPi式中Gi表示区域在产业上的梯度系数。LQi表示该区域的区位熵,CLPi表示比较劳动生产率。

  区位熵表示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生产的专业化技术水平,区位熵大于1,表示该行业为该地区生产的专业化技术部门,该地区为产品或者技术的输出地区;区位熵小于1,则是非专业化生产部门,为产品或者技术的输入地区。

  LQi=■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反应某一地区对于整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水平高低的指标。其中劳动生产率是工业产值与全部从业人员人数的比值。若该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则其劳动生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若该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小1,则说明其劳动生产率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当中比较劳动生产率低的各种要素,会向比较劳动生产率高的某些行业进行产业转移[1]。

  CLPi=■

  因此综合来看产业梯度系数大于1是高梯度产业,产业梯度小于1为低梯度产业。

  3.京津冀产业结构相似度分析

  本文从国家统计局官网搜集京津冀三地2010-2018年共9个年份的三次产业增加值数据,并计算出京津冀两两地区产业相似系数,得出下图。

  图1:京津冀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

  从图1可以看出,北京-天津和北京-河北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变化趋势走向相似,变化不大,其中北京和天津产业结构差异较小,北京和河北的产业结构差异相对显著。河北和天津产业结构相似度系数最高,均在0.9之上,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并且有增加的趋势。

  通过对京津冀产业结构相似度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京津冀存在较为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产业机构的高度相似证明了企业间缺少相应的横向联系。当前京津冀区域间合作以浅层次的产业垂直分工为主,缺乏深层次的产业合作。导致京津冀地区难以形成完备的产业链,阻碍了区域间的产业转移,致使北京天津的发展不能对河北产生拉动作用。

  4.京津冀产业梯度分析

  本文从国家统计局官网搜集相关数据,计算出京津冀2010-2018产业梯度系数,并绘制对应的雷达图。

  基于京津冀地区三次产业梯度系数图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存在明显的产业梯度差异。北京第三产业梯度系数远远高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梯度系数呈现缩小的趋势。同时横向比较在京津冀三地北京的第三产业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在产业推移的过程中,北京的第三产业有向天津河北扩散的可能。天津的第二和第三产业梯度系数相近,均高于第一产业梯度系数。天津第二产业梯度系数高于北京河北,但是逐年减小。第三产业梯度系数介于北京河北之间,呈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当前天津产业结构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型。河北的产业梯度在京津冀处于中下游梯度水平。与京津相比,河北第三产业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第二产业低于天津,略高于北京,有上升的空间。河北作为农业大省第一产业在京津冀三地中优势明显。图2 京津冀三次产业梯度系数雷达图

  通过京津冀三次产业梯度差异的计算与分析。北京目前处于较高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带动。河北经济发展层级较低,主要依赖资源和劳动力带动经济发展。天津介于两者之间,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京津冀产业梯度差距过大导致京津虹吸现象显著,北京城市功能过载,城市体系不完善,破坏了河北发展的协调性,河北经济发展效益不高,综合承载能力弱,使其不能更好地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1]。

  5.基于梯度推移理论的对策与建议

  5.1完善要素流通市场,促进要素流动

  梯度理论中要素的合理流动是产业梯度转移的关键。因此京津冀应该加快要素流通市场的建设,加速推进产业梯度转移的路径。首先加快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建设,加大力度建设京津冀高速贯通重要交通项目,推进大型港口建设。同时,京津冀流通产业发展要统筹配合、协调联动,优化符合京津冀发展的流通网络布局,做到点线面相结合,确立节点、建立渠道、提升网络[2]。

  5.2加强区域间产业创新交流合作,实现科技协同发展

  梯度理论认为梯度推移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产业的创新活动,并通过多层次的城镇系统完成推移。京津冀三地产业阶梯很大,但却一直没有出现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所谓的产业跨地区转移,更没有形成区域范围地区间的产业分工体系。原因区域内各行政主体都从自身地方利益出发,各地都追求自成一体的经济体系,不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看重的是自己行政区范围内产业门类的齐全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于是造成京津冀产业体系的“大而全”和产业结构的严重同构[3]。因此京津冀要加强区域间创新合作交流可以通过重大科技产业项目实现科研协同发展,实现科研成果的外溢和产业转移。北京作为首都应该充分发挥其科研集聚的优势,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向天津河北溢出。目前河北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应该利用京津知名高校聚集的资源,引进高校与相关科研所到河北设立研究基地,发挥其广阔腹地空间的优势,提升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共享北京、天津创新要素资源,实现高端项目成果的转化,促进跨区域高端制造产业链条化发展[4]。C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白灵. 基于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产业梯度推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

  [2]邓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市场一体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01):144-146.

  [3]王玉海.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业调整[J].群言,2019(03):4-7.

  [4]张晓琴,崔淳熙.京津冀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模式构建[J].财富时代,2020(03):186+188.


【编辑:editor】
上一篇:建筑施工企业融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下一篇:我国医保基金风险导向审计监管探究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