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李愈娜  2021年第8期第102页  2021-07-19

  摘要:为构建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并积极响应教育部“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要求,在分析《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强化《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物流设施与设备;教学改革;微课;课程思政;产教融合

  一、引言

  当今社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水平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制造业已从工业3.0进入工业4.0时代,即智能化时代。智慧物流已成为业界共识、成为大势所趋。自动化立体仓库、AGV、自动分拣系统作为物流业智能化的三大标志,已成为推动物流发展的新动力。但与快速发展的物流业相比,目前物流装备类的人才远远无法满足智慧物流发展的需要。

  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其中强调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要认真查找课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把从严管理的规矩立起来、把课堂教学建设强起来,把课堂教学质量提起来;要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物流设施与设备》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阵地。为适应智慧物流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要,为提升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并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打造“金课”的要求,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专业结构难以适应课程教学需要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是一门跨学科(涉及物流、机械、电子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的综合课程,它的理论和方法是在综合多学科的基本理论上形成的,是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的集成。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各种物流设施与物流设备,物流设施与设备种类繁多且教学过程中涉及大量有关机械原理、技术参数、设备性能、操作方法以及管理手段等知识点。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特别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物流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

  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中,教授本门课程的教师队伍专业结构大都为物流专业方面的教师,素质也参差不齐,具备这种交叉学科学习背景的教师几乎没有,难以适应这种跨学科课程教学的需要。

  (二)教材内容更新滞后,难以适应现时教学要求

  目前,市面上有关《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教材繁多,但内容都大同小异,大都停留在理论介绍物流设施与设备的结构、种类、性能、技术参数上,对于设备选型及设计的介绍微乎其微,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上来看,目前市面上的教材难以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三)校内实验实训室设备有限,难以满足课程实训需求

  物流设备种类繁多,购置成本高昂,占地面积大,维护难。诸如自动化立体仓库、叉车、自动分拣系统、AGV、自动化包装设备等都非常昂贵,占地面积也非常大。因此学校实验实训室配置的设备仅仅是物流设备的一部分,有些设备只能以模型进行展示,师生难以真正地进行实训操作。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设备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学校实验实训室设备更新往往不能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1]。

  (四)校企合作单位难发挥校外实训教学作用

  目前,校企合作仅停留在企业接受学生参观、实习、就业层面,在实践教学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如何发挥校企合作单位的实践教学作用,实现校企间的合作共赢,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大难题。

  (五)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效果较为一般

  实验实训室物流设备的局限以及受传统教学固有模式的影响,在《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课程教学效果较为一般,难以实现培养物流设备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基于“三全”教育理念的课程改革措施

  针对《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提出基于“三全”教育理念的课程改革措施。

  (一)组建课程教学团队,提升课程教学团队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在课程教师专业背景较为单一和不一的背景下,需组建该课程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专业背景尽可能互补,这样才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对于课程教师团队都较为薄弱的环节,可邀请专业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不断提升教师团队的知识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物流设备和技术日新月异而教材更新滞后问题,在互联网技术成熟的今天,任课教师可通过多种渠道随时关注物流发展态势[2],获取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及时将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以此丰富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及时地了解物流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和信息,充分地调动学生课程学习兴趣。

  (三)加大现代物流设备的投入,实施实验实训室开放制度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更要注重的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学校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加大对实验实训室的投入,购买能够用于学生实际操作的设备,不断地提升实验实训室硬件条件。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及要提升课程的高阶性。课程目标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内容强调广度和深度,突破习惯性认知模式,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实践出真知,以上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程实践。因此,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实施实验实训室开放制度,学生可独立或组成团队在课余时间进实验实训室学习、实践,便于学生开展物流专业相关问题研究,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校企合作开展课程建设

  目前,课程建设主体主要在于高校。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所培养人才与社会所需求的人才的要求相脱节的现象,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而,课程建设也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就高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展课程建设,校企之间可共建课程实验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可合作培养课程师资、合作开展本课程相关课题研究等,让企业真正地参与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五)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强化课程教学效果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强调:教学方法应体现先进性与互动性,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

  在互联网和信息化快速发展背景下,教师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对于难度大的章节可以寻求网上精品课程资源作为辅助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章节的难点问题;教师也可利用微课短而精、可视化和形象化特点制作某些章节的微课[3],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程章节特点引入头脑风暴法、讨论法、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增加研究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内容,提升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以上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使课程成为有深度、有广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六)实施课程思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莲发藕生,必定有根”。大国复兴,必定有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激荡起新时期大国铸魂的时代潮音,为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提供了基本遵循[4]。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强调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物流设施与设备》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深挖课程章节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塑造优良品格,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做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四、结语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工业4.0背景下,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一大趋势。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石,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三全”教育理念的课程改革措施,期待课程优起来,教学质量提升起来,适应新时代物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C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管理学院)

  基金资助:2020年度广州工商学院校级质量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项目“物流设施与设备”(项目编号:ZL202012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宁维维.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实践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05):163-164.

  [2]孙慧,曹冲振,宋作玲.智能物流背景下《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科技,2019,42(05):158-159+162.

  [3]何娜敏.基于微课的物流设施设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11):195-196.

  [4]匿名.莲发藕生 必定有根 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才铸魂作用[EB/OL].https://www.sohu.com/a/122250575_114731.2021-02-19.


【编辑:editor】
上一篇:原材料周转库存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公路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艺的探讨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