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物流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文/袁潇楠  2021年第7期第159页  2021-06-23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普通高职学校以及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目前我国经济处于飞速发展时期,而要想实现关键性转型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型人才。教育关系着民生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也密不可分,因此物流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对于人才培养等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发展策略

  物流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对于创新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以及打造院校特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面对产教融合的大环境,校企合作办学存在着很多机遇,同时也具有众多挑战,同时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具有直接影响。随着社会对教学质量关注度的日益提高,各个院校更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教育和企业的协同合作发展。

  1.物流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实践的意义

  1.1 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

  当前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各个领域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企业要求的人才素质也随之提高。要想切实解决高素质人才稀缺的问题,高等教育院校就要以产教融合为载体,进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将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企业要求的人才目标相一致,提高人才对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和针对性。相关院校全面落实这一办学模式对于人才的定向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它主要是指通过高职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模式为社会提高更多的高质量人才,满足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1.2 促进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

  高职学校对于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影响,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高职学校更要积极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有效融合,更好地满足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自身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实现产业和教育双赢的局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缩短了企业和高职学校培养的距离,在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同时,还能建立师资力量强大且优秀的师资力量,不仅如此,还能在大幅度拓宽就业渠道的同时创新办学理念,不断致力于学校课程的改革发展,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多方共赢。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学校和企业也要不断完善办学模式,建设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模式,深层创新校企合作,实现以专业带产业,进而推动双方发展的新方式,同时这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3 不断培育双师型教师

  对于现阶段高职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专业水平来说,普遍存在理论高水平、实践能力弱的问题,将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不强,这对于高职学校的发展具有消极影响。但是,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满足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理念,推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进程。对于传统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来说,大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所需人才存在严重脱节现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技术型人才缺乏的关键途径。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定向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学生的主体作用,对提高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2 .物流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产教融合政策以及配套设施不完善。当前,我国法律对于产教融合的法律法规不够细化,对于约束性、规范性、操作性方便都存在不足,需要相关人才重视起来并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在很多高职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深度并不深、企业在育人方面的主体地位也不明确、企业参与办学的意愿也并不高,这些问题都对产教融合的效果产生巨大影响。

  2.1 学校和企业合作意愿存在差异

  从目前资料显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意愿并不匹配,出现学校意愿高于企业的现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利益驱动和社会效益是其主要考虑因素,大多想通过招收高素质人才的方式为企业服务,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占比。就目前情况来说,企业获取人才的方式大多通过人才市场,不愿意直接从高职学校获取,而且高职学校对于企业的需求也不了解,存在沟通少,存在两方之间需求不同的问题,进而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符的问题,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2.2 就业渠道不通畅,学校认识不足

  对于目前高职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现状来说,学校对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认识并不深刻,当前的教学水平还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并且学校对于人才培养方面的总体规划、层次定位也存在不足,导致学校缺乏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并且,学校大多认为这一办学模式带来的效益是短期的,缺乏长远情况的分析。这一办学模式确实能解决学校在扩招后所带来的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但还是不能为毕业生提供更加畅通的就业渠道,总体上并不能达到整体深化改革、人才培养的目标。对于企业来说,还存在与高职学校权利和义务界定模糊的情况,企业大多选择敷衍了事。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大多采用传统的评价手段,通过测验检验是否合格,企业也不会参与这一部分。而且企业和学校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大部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这都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效果。

  2.3 师资力量并不能实现双师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下理想的师资队伍是企业职工和教师共同向学生传授技能,但是大部分教师并非来自企业,属于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行业的人才,因此教师对于企业发展的需求也并不了解。再者,企业职工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也缺少大量的时间解决学生的问题。但企业职工和教师明显具有区别,两者并不难替代,教师懂知识理论但缺乏实际经验,这样出现的教学效果并不好。学校热衷与企业合作,但企业大多属于集团化办学,这导致这一模式的合作效率低的问题,合作止于表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下对于人才的培养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并且是由校企合作建立,既需要满足企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也要符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策略。

  2.4 相关制度以及法律法规保障落后

  对于国外高职学校和企业校企合作、产业融合的办学模式开展中,发现政府在这一办学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强大的合作保障。同时,关于法律法规方面对这一模式也十分完备。国外针对职业教育相关法律,企业和学校都能在这一模式中充分发挥主体地位,既为企业提高企业优惠,也鼓励学校积极参与到学生实际培训工作中。但在我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相关条例都是由学校双方协定,并没有有效的保障机制,政府参与也极少,并且关于学校和企业的权利和义务监督上缺乏约束,都不能很好地保障双方利益。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各个高职学校都要根据政府的引导,实现与企业的有效沟通,并将生产和教学进行结合,在学校提高办学能力的同时,为企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对于企业和学校来说,要想避免合作流于表面,就要真正建立合作发展机制,双方建立共同的发展目标,向利益最大化发展。

  3 .物流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发展策略

  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当前新教学理念提出的大背景下,高职学校必须按照时代的发展对办学模式进行创新,真正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目前,我国高职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创新属于自己的办学模式,并与企业多方努力,打造出校企合作的高水平办学平台,不断提升高职学校的办学活力。

  3.1 创新办学模式,推进产教融合

  高职学校要不断和区域经济加强联系,以本地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行业以及产业的优势,鼓励企业和高职学校进行合作办学。还要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消息,依照行业发展的标准将教学和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培养出更多适应区域发展以及企业转型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其次,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适当融入企业生产的需要,立足于教学目标开展联合教学。除此之外学校和企业还要利用互联网手段进行有效沟通,坚持学校作为人才提供的主要地位,还要结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从知识层面、技术层面以及素质层面进行具体要求和研究,同时还要结合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在培养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人才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3.2 服务区域产业,推进专业和产业的深度融合

  学校要考虑市场、产业、职业等多方面因素,不断加强高职学校的教学改革,优化专业安排,并根据区域产业的发展布局制定合适的专业设置。除此之外,学校还要积极吸引教师人才,不断强化教师队伍,提高师资力量。学校还要积极发展和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重点培养有关汽车、机械、新能源、装备制定、现代服务等产业的人才,积极淘汰落后、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专业,还要减少或取消设置限制类、淘汰类产业相关的专业,要积极与产业进行结合,重点提升区域发展急需的技术型人才培养。

  3.3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权衡学校和企业面临的利益问题,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不仅如此,相关部分还要积极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主要是企业和学校之间进行合作、教学和生产进行结合的模式,本质上这种合作模式就是科技和经济之间的联合,需要法律进行调节和规范,才能实现深度融合和长远发展。不仅如此,为保证合作的更加有效和顺利,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还要增加政策体系,确保合作的协调性。政府还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教学实际过程中,特别是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等方式确保合作的最优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到合作中。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开展对于我国教育事业以及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明白合作办学的意义,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并结合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政府也要不断健全对产教合的法律法规和合作机制,在增强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同时,构建双师型教师退伍,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C

  (作者单位:淄博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陈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探索[J].农产品加工(上半月),2019,(10):100-101,104.

  [2]张超,杨倩,陈仪坤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探索[J].现代交际,2019,(10):35-36.

  [3]周倩.关于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具制造专业课程改革与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13):263.


【编辑:editor】
上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忻城县旅游电子商务创新策略研究
下一篇: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其完善探析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