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骨干文化企业进行界定,介绍焦作文化企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进行SWOT分析,以此提出以旅游为依托如何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的对策建议,从而解决骨干文化企业培育中遇到的难题,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文旅融合;骨干文化企业;SWOT分析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文旅融合问题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各界讨论的热点,各级政府陆续出台文化旅游扶持政策和会议文件等,形成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在这种背景下,更多学者从宏观上研究如何实现文旅融合,提出文化和旅游的内在联系,给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如范周(2019)认为,文旅融合是在理念、职能、资源、产业、技术领域的深层次融合[1]。冯健(2018)提出,实现“文旅融合”需构建多元投资主体,打造文化旅游知名品牌,构筑新型文化旅游产业,依托旅游地构建文化品牌[2]。吴丽云(2018)认为,旅游集团要充分利用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机遇,提升旅游集团核心竞争力[3]。但在实践中焦作在文旅融合过程中还存在文化企业发展缓慢、骨干文化企业较少、文化品牌影响力不足等企业培育的微观问题亟待解决。
1.骨干文化企业的界定
2018年我国国家统计局新修订《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对文化及相关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此处将文化企业的界定为以盈利为目的,利用文化、创意、版权、技术等资源,创作、制造、传播、展示、制作、销售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实行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文化企业。骨干企业指国家统计范围内的大中型企业。骨干文化企业是对文化行业有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品牌影响力大的龙头文化企业。
2.焦作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现状
2.1文化企业现状
焦作市文化企业主要有新闻信息服务、工艺品制造、陶瓷制造、动漫制作、景区游览服务、休闲观光服务等。2017年,焦作市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法人单位数到107家,从业人员期末人数达3万人以上,资产总计197.11亿元。文化广播、电视、报纸类等新闻信息服务企业多为事业单位,由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管理。绞胎瓷、黑陶、野王紵器、竹艺、澄泥砚、山阳刺绣等文化产品生产制造的企业众多,但小作坊和中小企业较多,具有品牌影响力的骨干文化企业较少。景区游览服务类、休闲观光游览服务类企业发展较好,景区不断加入文化元素,打造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景区。
2.2旅游发展现状
焦作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多家景区、旅游社、星级饭店、红色资源旅游访问点以及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共有A级景区27个,其中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6个,3A级景区20余个。拥有独立法人旅行社90家,三星级以上宾馆20家。2019年,焦作市旅游综合收入480.18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17.4%,接待国内游客5819万人次。
3.焦作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的SWOT分析
3.1S(优势)
3.1.1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
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太极拳文化、陶瓷文化、工业文化、唢呐艺术、怀梆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企业培育文化品牌和文创产品提供灵感来源。竹林七贤、韩愈、李商隐、朱载堉等历史名人是焦作的文化名片。
焦作市有丰富的山水自然、历史人文、休闲娱乐等旅游资源。焦作倚靠南太行,南依黄河,形成以云台山、黄河等为主要框架的山水峡谷型景区。以历史人文为基础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如太极拳发源地、名人故里、工业遗址等。乡村旅游建设、社会资源旅游访问点的打造、老工业区和特色街区的改造升级,为游客带来更多的旅游产品,同时感受不同的焦作文化。特色民宿和夜间旅游的发展,延长游览时间,增加更多过夜游客。
3.1.2旅游为文化企业提供市场空间
近年来,我国国民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国内旅游者具有文化产品的购买潜力,为文化企业带来客源。旅游过程中,绝大多数的旅游者都会产生文化消费的需求,这就为骨干文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市场需求。旅游景区的品牌影响力带动更多游客进入焦作,从而带动文化产品的销售与推广。
3.2W(劣势)
3.2.1文化和旅游企业规模较小,知名度低
焦作文化企业的规模较小,大中型文化企业欠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不足。工艺美术品和陶瓷制作型企业还未能形成集聚化发展,小作坊和小微企业较多。文化企业的经营范围往往较为单一,仅是文化产品的生产或销售。新闻信息类和文化传播类企业仅是在各自领域发展业务,和其他类型文化企业融合较少,产业链条扩展不足。
3.2.2缺乏专业的文化企业人才
文化企业发展缺乏战略管理、发展路线、企业经营、品牌策划、产品设计、生产经营和市场营销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现有文化企业学历高、文化素养高、专业素质过硬的人才还不能满足需要。
3.3O(机会)
3.3.1政府鼓励和支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部提出,要重组关联度高的文化企业,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焦作市从2016年以来,一直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重视文化和旅游企业的发展,实现旅游“二次创业”。2020年焦作市文化旅游大会强调要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鼓励支持市内大型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各类政策的出台,为以旅游为依托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2区域文旅共兴
焦作和郑州、洛阳两地文旅共兴。焦作市是黄河流经城市,要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发展文旅产业。焦作因其靠近郑州和洛阳,能够接受郑州洛阳“双核”辐射、“双核”带动,树起黄河流域示范引领龙头品牌。在郑州洛阳的带动下,会有更多投资和资金注入焦作,为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带来机遇。
3.4T(威胁)
3.4.1文旅产品同质化,吸引力不足
景区内的旅游演艺和纪念品和大同小异,未融入景区特色和当地文化,同质化严重。文化产品也是如此,创作内容创新较少,融入焦作其他人文和旅游不足,导致与国内其他产品相似。
3.4.2旅游资源多在城外,城内不足
焦作市的旅游和文化资源多集中在焦作城区的周边地区,市内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不如县区,并且市内夜间住宿和游览场所的档次不高,导致市内旅游吸引物不足。但是县区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不足、交通不便,经济发展不足,影响文化和旅游企业招商引资,是制约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的重要原因。
4.以旅游为依托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4.1SO战略
4.1.1加强文旅深度融合,延长文化和旅游产业链条
文化企业通过对接旅游市场需求,开发融合性旅游产品,进入旅游领域,可以壮大旅游市场主体队伍。旅游类企业通过移植旅游模式,进入文化体验和文化休闲等新领域,完善企业产品和服务体系,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要注重产品开发和品牌塑造,丰富产品业态和门类。文化企业通过文化创意为顾客创造效用,要尽可能汇集文化和旅游要素,衔接上下游相关环节的产业主体以及横向的产业关联共同延展价值链,开发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旅游业态。
4.1.2注重产品升级,打造精品,提升文化企业竞争力
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建立项目库,推广文化旅游项目,拓宽招商引资渠道,鼓励能充分代表焦作特色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增强企业经济实力。文化企业依托旅游景区景点,打造精品文化项目,通过“一赛一节”赛事和各地的旅游推广中心,吸引更多投资,提升文化企业竞争力。
4.2WO战略
4.2.1紧抓机遇,鼓励文旅企业重组
焦作要紧抓机遇,实现文化和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增强竞争力。以旅游景点为主体,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打造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文化产业集团,并对产品进行包装和设计,通过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用公司制整合小微企业,使新的企业朝着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大型化方向发展。
4.2.2加强人才建设,吸引和培育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企业生产的文化产品包含着文化内涵和较强的独创性、艺术性。文化企业需要培养创新能力强、文化素养高、专业素质过硬、了解文化产业相关政策的复合型人才。深化校企合作,制定长期培养计划,定期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提升技能与专业素养。高校在培养学生时,除了注重专业技能培养,还要注重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和大局意识的培养,为文化企业输送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4.3ST战略
4.3.1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发挥文化资源优势
要充分挖掘焦作独具代表性的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产品。一是发挥焦作特色资源的带动作用。焦作市的太极拳文化对旅游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同时也带动太极拳相关文化企业的发展。二是发掘景区的文化内涵,促进景区从门票经济向以IP开发为核心的综合收益转型。焦作历史人文景区除了静态展示之外,要发掘文化价值,应用人物故事,创作出形式新颖、有吸引力的剧情。
4.3.2创新融合方式,创造新的旅游吸引物
发挥文化资源的自身价值很重要,创新文旅融合方式,创造新的文化和旅游吸引物更重要。一是构筑文化场景。如焦作西大井1919文旅园区,在王封矿旧址的基础上,依托红色文化和工业时代的老厂房,加入集装箱和彩绘元素,打造集红色教育、科普宣传、休闲购物、文化创意于一体的景区。二是引入新的文化元素。汉服展示、动漫展出和文艺演出等,将其打造成自主文化IP,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
4.4WT战略
以旅游为依托,推广文化品牌。文化旅游品牌的构建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产业增加值的能力和竞争优势,是推动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手段。加强大数据分析,创新全域旅游营销模式,与新闻信息服务类文化企业合作,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媒体、新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结论
骨干文化企业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焦作市的骨干文化企业在规模、品牌等方面还略显不足,需要发挥旅游的带动作用,培育更多更优质的骨干文化企业,从而带动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