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研究
文/慕艳雪  2021年第7期第89页  2021-06-23

  摘要:本文进行了包含多个物联网系统的物流配送体系设计,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配送各个环节的应用,从而实现配送车辆追踪、货物信息实时更新、配送路径优化等,进而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关键词:物联网;物流配送;信息化

  一、引言

  物联网作为新兴数字化技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物联网应用的诸多行业中,物流配送是其重要的应用领域。我国的物流配送起步较晚,当前人工、半人工的作业方式依然存在,物流配送各环节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从而导致货物丢失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研究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配送中的推广和应用具有现实意义。

  二、基于物联网的物流配送系统设计

  系统框架设计。物流配送系统架构的感知层主要是采集和处理物流配送过程中不同节点的货物信息,在这一过程中用到了传感器、射频技术(RFID)、车载识别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架构传输层的目的在于实现信息的传递,在这一过程中采用互联网、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技术。架构的应用层是仓储管理和运输调度两个子系统。前者是要实现仓库的自动化作业、不断提高仓库的智能化水平;后者以达到配送物品的实时监控、配送车辆的实时定位和调度的可视化管理为目的。

  系统功能设计。基于物联网的配送系统能够实现多种功能,功能实现需要物联网技术作为支撑,基于物联网的配送系统的功能及支撑技术如表1所示。

  表1 配送系统的功能及支撑技术

  三、物联网技术在配送中心仓储作业的应用

  配送中心入库作业。首先,利用仓储管理系统将货物的收货通知发到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将货物的具体信息录进系统,系统会根据库存情况以及货物信息分配储位。其次,利用阅读器核实货物RFID标签上的信息并输入系统。系统会依据提前做好的储位分配,将入库指令传达给入库设备。仓储管理系统会自动生成到达货物指定货位的最优路线,并传达到叉车RFID射频终端,由司机最终将货物放置货架。

  配送中心库存及仓储环境监控。一是自动更新货物库存信息。按照阅读器可识别的最大范围,在货架上安装RFID阅读器。通过识别阅读器附近的标签信息,将货物动态信息记录下来并上传。二是完善库存控制。工作人员事先将最优库存控制方案录入仓储管理系统,当货物库存不满足最优方案时,系统自动报警。三是实时监控仓储环境。利用传感器记录仓储环境的变化情况并传达给工作人员。

  配送中心盘点作业。工作人员利用仓储管理系统根据要盘点的货物库存形成盘点清单,并将盘点指令经由无线网络传达给盘点设备,然后利用阅读器读取标签上的货物信息,然后传递至系统。系统根据收到的库存信息进行核对,提高了盘点的效率和效果。如果盘点结果显示商品缺货,则通过电子订货系统通知供应商进行补货。

  配送中心出库作业。工作人员在拿到发货通知单后进行核实,并利用无线网络将出库货物信息及出库指令传达给分拣设备和穿梭机。在接收到指令后,分拣设备对出库货物进行分拣,而后由穿梭机将货物送到出库区。在出库区进行货物封装后,将出库信息录入系统并生成出库清单,工作人员核对无误后完成出库。

  四、物联网技术在配送作业的应用

  在配送作业过程中,工作人员将运单录入运输调度系统后,系统会生成最佳调度路径。作业人员利用系统中保存的货物信息,优化车辆配载。系统会根据最终选择的配送方案计算货物到达收货地点的时间,并预先通知收货方收货。当配送车辆离开配送中心时,工作人员利用读写器读取车上所有货物的RFID标签信息,上传并更新配送信息。

  工作人员在运输途中会通过车载接收机来确定配送车辆所在位置,并将位置以及其他信息由车载通信系统传递至给调度中心。调度中心可以根据车辆状态、道路情况等进行配送路径的优化。车载RFID阅读器通过随时随地读取货物状态信息,从而实现货物的可视化管理。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进行了物流配送系统的框架和功能设计,具体介绍了物联网在配送中心仓储作业和配送作业过程中的应用。希望通过研究可以为物流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提供参考,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现代化水平和客户服务水平。C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参考文献[1]赵家胤,阴法明,邾文杰,赵力. 物联网智能物流车辆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 电子器件,2019,42(04):1046-1050.

  [2]韩俊德,杜其光. 物联网技术在生鲜农产品配送中的应用[J]. 中国流通经济,2015,29(12):54-60.

  [3]王玉莲. 物联网在第三方物流中的应用[J]. 物流技术,2014,33(13):423-425.

  [4]杜辉,卢琳. 物联网技术下的物流配送系统总体框架设计[J]. 物流技术,2014,33(17):410-412.

  [5]田可伦. 物联网在现代物流业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商贸,2011(32):164-165.


【编辑:editor】
上一篇: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再认识
下一篇:苏宁易购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