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蔬菜作为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的有序流通,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流通成本,稳定物价,还可以在源头上把控蔬菜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农户的收入水平。本文基于吕梁市蔬菜供需市场现状,剖析蔬菜农消对接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约束,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建议,以期对该地的蔬菜流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蔬菜;农消对接;模式优化
一、引言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意见》,这是我国连续17年发布的以“三农”工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乡村振兴作出贡献。[1]
蔬菜流通环节作为农产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流通环节冗长,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一直阻碍着蔬菜流通市场发展。如何实现蔬菜市场有序流通,对于稳定物价、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农消对接是农耕社会物物交换的天然产物,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农消对接模式有了新的含义与挑战。
二、吕梁市蔬菜农消对接现状分析
(一)吕梁市蔬菜生产现状
1.吕梁市蔬菜种植概况
吕梁市位于山西中部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中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吕梁市立足于区域农业生产优势,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加大蔬菜产业扶持力度,全力推进蔬菜产业化发展。目前规划有东部平川、中部丘陵和南北部山区三大蔬菜生产区域。同时,为确保蔬菜的稳定供给,全市按照集中连片、园区带动、规模发展的思路,鼓励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进行蔬菜集中连片生产。通过政策引导,利用这些园区以及龙头企业形成的规模优势,种植规模与产量十分可观。
2.吕梁市蔬菜生产布局
吕梁市蔬菜生产布局呈现出两个特点:分布较广;形成基地,相对集中[2]。近年来,市各级政府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吕梁各地区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创建“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农业扶贫做法,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生产各具特色的产品。既满足消费者蔬菜多样化的需求,也减少了各县市之间的竞争。
(二)吕梁市蔬菜消费需求
目前,吕梁市总人口达到388.3万人,是具有较大能力的蔬菜消费地城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消费能力,吕梁市城镇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直线上升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稳步增长。已由过去的“吃得饱”转变为“吃的好”,更注重在食品方面的消费与品质。
在人均蔬菜食用量方面,农村增长速度波动不稳定,而且数量、质量低于城镇水平。受近年来物价上涨影响,农村居民相对减少了蔬菜物资的消费。
(三)吕梁市蔬菜流通
据统计,吕梁市现有个64个蔬菜交易市场,其中批发市场7个,如图1所示,农贸市场57个,并且批发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这些批发市场覆盖吕梁市各县区,超过80%的蔬菜经批发市场流入消费者手中。
图1 吕梁市蔬菜批发市场分布图
此外,吕梁市蔬菜多集中在夏季上市,供应充足,此时正值南方蔬菜生产淡季,在满足本区域供给情况下,面向南方和京津冀等地区大量外销,形成夏季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市场发展前景好。在冬春季,本地设施蔬菜难以满足大量消费需求,需从区域外购买部分蔬菜进行销售。
三、吕梁市蔬菜农消对接实施约束分析
(一)产消两地流通成本高
蔬菜由于具有易损易腐性,生命周期短,保鲜困难等特点,对流通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导致流通成本高的因素主要包括流通环节多、流通过程损耗大、基础设施落后[3]。
流通环节方面,蔬菜从种植收获到消费者餐桌需要经过多个中转环节,导致蔬菜价格飙升,消费者要为过多的流通环节买单,大部分利润在流通环节被中间商瓜分。
流通过程方面,由于流通环节多导致蔬菜转运次数多,蔬菜在流转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长,以及冷藏车辆严重不足,多以常温方式运输。吕梁市果蔬冷藏运输量只能占到运输总量的10%~20%,在途损耗高达25%[4]。
基础设施方面,吕梁市地处山区,农村人口分布分散,导致吕梁市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高,公路等基础设施覆盖率严重低于平原地区,农村物流运输发展滞后。此外,产地冷藏车、冷库等保鲜设施严重不足,采摘后的蔬菜新鲜度难以保障,加剧流通过程中的损耗。
(二)蔬菜市场信息不对称
蔬菜生产周期一般为1~6个月,具有明显的生产季节性和周期性。而且蔬菜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对市场价格变动灵敏性差,蔬菜供求特性导致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以及种植面积的不确定性。
看似是蔬菜生产者的盲目性,实则是农民在种植时无法获取有效的信息,从而导致决策失误。作为蔬菜主要供应地的农村,农民获取供求信息的渠道有限。目前吕梁市政府尚未建立为农业生产各环节提供综合服务的信息平台。现有的农产品信息平台中,多以行政单位划分,各平台之间信息不互通,且信息局限于事后统计,没有时效性跟指导意义,对平衡蔬菜市场供需收效甚微。后期维护严重不足,存在信息更新滞后,有效信息匮乏等问题。
(三)生产者专业化水平低
目前,吕梁市蔬菜种植组织化程度低,多为小规模分散种植,个人决策为主。种植者以中老年为主,多以经验进行蔬菜种植,对新技术学习接受能力差;小规模分散种植,存在产量低、品种单一、蔬菜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仅停留在种植阶段,缺乏对蔬菜分拣、包装等初加工的意识和能力,经济效益低。
此外,吕梁市与农业相关的技术人员、电商物流人才匮乏。由于吕梁市薪资低、农村工作环境差以及社会认可度低,人才流失严重,严重制约着吕梁市蔬菜产业的发展。
(四)蔬菜质量难以保证
吕梁市蔬菜种植者中,散户较多且从业者多为中老年人,缺乏专业知识素养,对如何用药、以及用药间隔期等问题没有明确的认知,源头上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市场农残要求不匹配。、此外,流通过程中易受到不明物质的污染以及腐烂变质问题,严重影响蔬菜品质。而且吕梁市农产品生产地流出管理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正处于摸索阶段,会存在大批未经检疫合格流入市场的蔬菜,发现蔬菜质量有问题时,无法溯源,对问题蔬菜召回或追责。
四、吕梁市蔬菜农消对接模式优化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提高运作效率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综合考虑吕梁市蔬菜生产布局与基础设施情况从仓储、冷链运输、包装加工等多方面入手。政府鼓励支持地方物流企业发展冷链运输,构建区域配送网络。西部山区,种植者以散户为主,距离消费地较远,可在县城设立蔬菜冷藏与初加工中心,物流公司将采摘的蔬菜由各村运送到县域加工中心筛选包装后转运配送;东部平原区,生产规模大,以园区为主,可就近建设冷藏配送中心,简单筛选包装好运往消费地。
(二)依托交易平台,缓解供需矛盾
建设易操作和安全有保障的电子商务平台。一方面,做好宣传,扩大平台的影响范围,通过讲解培训使得农户可独立参与平台交易,扩大平台货源。另一方面,做好前期买方市场的推广,加大补贴力度,吸引更多的顾客。
做好数据收集分析工作。对各地蔬菜种植信息、购买情况、蔬菜库存、以及政策等相关信息的汇总与分析,为农户、合作社、企业提供有效的市场供给与需求现状,帮助生产者制定合理策略,减少生产盲目性,确保蔬菜市场的供需平衡。
(三)建立溯源系统,促进标准化生产
首先,加快建设蔬菜标准化生产体系。吕梁市蔬菜种植存在规模小、产地分散特征,生产的蔬菜质量差异大,监管困难等问题。第一,政府宏观把控,明确各方职责,做好监管检查等工作。第二,倡导与支持使用有机肥料和高效低残留农药。第三,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监管,及时销毁农残超标蔬菜
其次,建立蔬菜溯源系统。将施肥信息、产地信息、质检部门抽检出具的农残达标证明等如实上传平台。物流承运商将运输环节信息、农户生产信息生成二维码,同货物一同交付消费者。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查看蔬菜生产流通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可快速溯源。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组织化程度
加强对农户的职业技能培养,实行积极的人才引进策略。政府应牵头设立专项培训资金,对参加培训的农户进行考核与资格认证,引导农户树立现代化生产观念与思维方式。此外,开展校企合作,引进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员。
农户多且土地资源有限,在生产与销售阶段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导致农户在蔬菜流通环节缺乏话语权。因此,基于电商平台的农消对接模式应重视蔬菜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户以土地产权、劳动力形式入股,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资金、设备与技术支持,合作社对具体耕种进行统一管理,提高市场的议价能力,帮助农户分散经营风险,增加种植收入。C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参考文献
[1] 2020年中央1号文件[J].中国农民合作社,2020(03):15.
[2] 李正茂. 吕梁地区蔬菜产业结构及效益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3.
[3] 侯宝庆.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鲜活农产品“农消对接”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4] 赵晓慧,申嘉琳.山西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分析[J].中国储运,2017(08):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