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提升企业生产运营效率,助推企业转型变革发展,本着先易后难、适应需要、逐步部署的原则,基于云计算数据中心技术将管理系统、系统软硬件等快速、科学部署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平台上。各单位的信息机房作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延伸共享数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云计算;数据中心;企业转型
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由世界500强阳煤集团转型更名而来的高科技新材料产业集团。集团在转型蹚新路的战略发展中,正在借助大数据物联网服务5G智能华阳。当前,集团公司正处于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集团公司信息化管理干部,如何利用信息化的现代技术助推企业改革发展,是笔者多年研究的方向。近年来,集团公司高度重视信息化的发展建设,在全省五大集团中率先完成了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成为全省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先行者。习总书记说“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集团公司提出建设世界华阳的宏伟目标,必须借助信息化这一利器。
1.理清思路,分析现状
云计算数据中心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信息等资源存储于云端并共享给各方用户。云计算数据中心相较于传统数据中心,具有规模大、集中程度高、服务全面、边界模糊、动态可伸缩的优势[1]。目前,集团公司信息网络已经全部辐射至所有分子公司,通过光缆直联的有38家单位,通过租用电信运营商电路连接的有53家单位,其他单位都是通过软、硬件VPN(虚拟专用网络)的模式进行连接,集团公司局域网出口采用三大运营商提供的专线链路连接。集团公司数据中心主要分为两部分,原有服务器群和云计算数据中心。原有服务器群共有182台服务器,主要承载着通风瓦斯、人员定位、安全培训等86个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2.联系实际,科学部署
为了把集团公司的系统快速部署到云计算数据中心平台上,我们本着先易后难、适应需要、逐步部署的原则,严格部署。凡是面向全集团公司范围的新管理系统,以及基层单位管理系统中使用年限到期的服务器,今后不得购置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统一在集团公司云计算数据中心上按系统软硬件需求部署。基层单位的管理系统将逐步迁移到集团公司云计算数据中心,减少基层单位信息机房的数量,发挥云计算节能、高效、灵活、统一的特点。迁移工作采用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进行,各单位优先将管理系统迁移至云计算数据中心。逐步将各单位的信息机房作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延伸,纳入集团公司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统一管理。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额外的投入,从而达到绿色运行的目的。
3.总结经验,优点尽现
通过一段时间的部署实践,把云计算数据中心作为集团公司管理系统的统一数据中心集中部署有许多优点:
3.1优化资源分配,减少硬件投入
云计算数据中心将企业原有自给自足的IT运营模式改变为按需供给的模式。它将所有IT系统整合到云计算数据中心,根据不同的应用对硬件资源的需求进行合理分配,当应用不再需要时,可以取消部署以释放占用资源,防止了资源的重复投资和浪费,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3.2简化维护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云计算数据中心对应用管理是动态的、高效的、自动化的。所有应用都是动态存在于云计算数据中心中,一旦硬件发生故障,应用将自动飘逸至新的物理环境中,确保了所有应用的不间断运行。同时,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所有应用都可以通过远程来操作,维护人员无需再进入机房进行现场作业,简化了维护的流程,提高了管理的效率。
3.3节能降耗,绿色高效
相比于传统数据中心分散式的布局,云计算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设备资源高效整合在一起,既达到高压缩比、节省机柜和机房空间,又降低了温度调节所需的电力消耗,云计算数据中心比传统数据中心单节省电力一项就可以节约30%。
3.4为大数据的技术应用提供硬件支撑
云计算数据中心为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存储和分析提供支持,帮助企业科学决策[2]。华阳集团作为大型的集团企业对大数据的需求是迫切的,集团公司正在建设的ERP系统和OMS(安全生产运营管理平台)都是对大数据的具体应用。
结语
华阳集团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架构已经初露端倪,云计算的基础平台搭建已经初具规模,让我们向管理规范化、信息统一化、软硬件集成化的发展目标更近了一步,既为企业集团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实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一步,我们要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管理应用上下功夫,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明确职责分工,将云计算数据中心真正用起来,充分发挥云计算数据中心节能、高效、灵活、统一的特点。应把握历史机遇,顺应发展潮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助推器,为建设安全、廉洁、高效、环保、绿色、共享、高端、节能新华阳而努力奋斗。C
(作者单位: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青峰.网络虚拟化技术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12):39-40.
[2]吴一梦.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分析[J].中国储运,2020(12):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