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文/韩瑞华  2021年第6期第168页  2021-05-21

  摘要:为了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价值,提高企业社会发展经济水平,开展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分析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构建企业经济管理平台的企业经济发展策略,将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置于主要位置,定位企业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需求。将平台构建过程中相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应用到企业经济管理中,实现对企业发展成果的有机转化与产业升级。同时,基于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提出激励式经济发展方法,基于长远角度分析,完善与市场经济相关的布局与规划,制定企业短期发展目标、中期发展目标与长期发展目标,并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项目的实际盈利,为员工分配利润与奖励,实现企业员工的物质激励与工作激励同步进行,真实的做到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发展;模式

  0.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简称HRM,是企业传统人事工作的升级,不仅是企业管理学的研究范畴内容,同时也属于社会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关键。科学合理的布设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不仅对于提升企业在社会中的规模可起到显著的推进作用,同时可也有效地布设企业规范化发展模式,总之,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企业中其它工作部门所无法代替的。综合对企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中发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行为的有效实施与企业生产力、企业经济转型效率、企业社会发展速度等具备直接关系。而要推进企业在社会中的发展,企业应关注起其自身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覆盖范围的全面性与管理技术应用的创新性。当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一种转型阶段,因此,企业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也面临发展转型对其带来的挑战。要实现对经济转型社会下,企业发展风险的规避,还需要借助力量,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改革。纵观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可知,大部分企业单位所制定的发展计划均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无衔接,尽管此种社会发展政策可满足企业的运营需求,但却属于未基于产业长期发展角度考虑,即面对市场转型对企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风险,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抵御能力较差。因此,本文将综合市场经济转型趋势,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施下,对企业经济发展模式展开研究。

  1.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建设完善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属于支撑企业在社会发展的关键,基于产业发展现实角度考虑,企业要想在经济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也必须采取有效的行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相关工作内容与工作行为进行完善。综合现下企业发展需求,大部分企业在其经济发展中采取的是组织计划性发展策略,此种经济发展模式仅适用于早期经济改革开放前的社会形式,却不适用于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1]。而沿用此种经济发展模式的企业已在社会实践中逐步被淘汰,其弊端也愈发凸显,不仅无法有效的抵御市场发展风险,更是与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呈现违背现象,此种问题的发生已严重束缚到企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基于社会经济改革政策的不断提出,我国大中小型企业已意识到合理化分配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成为了企业社会发展的重点[2]。即在企业社会发展工作中,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挖掘社会企业生产的需求,引进多种现代化企业资源管理理念,积极将产出产品销往国外或对外市场,使经济制造行为的发生更加有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传统依靠单一资源管理企业经济的方式也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对企业人力、物力等进行综合管理的模式。此种管理模式实现了将企业中不同类型资源进行集成化管理,不仅解决了产业发展过剩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内部资源分配不均或产能过剩的问题[3]。尤其在当下经济拐点型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企业要想在市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更是要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置于首位,提高企业内部有效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生产与发展成本,实现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可循环的资产经济链。综上所述,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发展企业在市场的经济是十分有需要的,因此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促进经济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2.1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构建企业经济管理平台在新时期社会发展背景下,要实现对企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应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层面分析,深入挖掘并定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企业运营与相关工作中的核心内容,汲取其优势,将其作为企业生产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撑力,以此实现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有效转型[4]。在此过程中,可参照企业经济牵头单位或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科研单位工作模式,引进其规范化的生产模块与工作区域,构建一体化企业经济管理平台,以此促进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保障产品生产流程的优化,提升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生产行为发生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最终实现从多个角度做到对企业发展模式的优化,以此推进企业经济与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

  在创设企业经济管理平台过程中,应将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置于主要位置,定位企业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需求[5]。针对市场内的重点经济区域,可采用加强对其生产流程创新管理的方式,满足其发展需求。并在经济允许的前提下,在平台中空间区域内构建重点实验室,从而进一步推进创新性平台的开放。在此基础上,将平台构建过程中相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应用到企业经济管理中,实现对企业发展成果的有机转化与产业升级。

  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平台的构建应用中,应明确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在其中的作用,整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模式,借助现代化技术,对企业内部相关经济资源进行集成与融合,实现现代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在企业生产中的良好运用,以此满足企业科技大环境的良好构建。

  在研发与创设企业经济管理平台过程中,应遵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导的原则,鼓励企业与地方高校、认证机构等组织进行合作,进一步实现对企业发展资源的融合[6]。例如,参与和地方高校的合作,由企业提供“物力资源”,由高校提供“人才资源”,通过此种方式,实现对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再例如,鼓励企业参与地方辅助性专业认证机构的合作,通过此种方式,提升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信誉度,使社会中更多的产业参与到与企业经济发展的合作中,实现构建一个多主体协同推进的企业经济大环境。

  2.2基于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提出激励式经济发展方法

  除上述提出的措施,本文利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提出对市场经济的激励式发展方法。即综合分析我国市场内企业的不同发展方式,结合企业需求社会产业发展需求。基于长远角度分析,完善与市场经济相关的布局与规划,制定企业短期发展目标、中期发展目标与长期发展目标,以此确保企业相关经济发展工作实施的规范化。

  在此过程中,应明确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中相关激励部分的功能与政策,确保企业的发展在良好的氛围下实施。同时,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制度建设的功能与目的,对企业工作人员执行综合考勤,设置针对企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奖励机制与管理制度。考虑到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较大的,因此要满足对企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也应从此层面入手。按照企业经济建设“多劳多得”的发展理念,使所有参与工作的员工在一种地位相对平衡的条件下参与工作[7]。并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项目的实际盈利,为员工分配利润与奖励,实现企业员工的物质激励与工作激励同步进行,通过此种方式发展企业不仅可以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将企业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层面接轨,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解决企业经济发展问题。

  3.结束语

  本文从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平台构建企业经济管理平台、基于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提出激励式经济发展方法,两个方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经济发展模式展开分析,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基于此种社会背景下,制定标准的经济发展方案是企业未来的社会发展的必然研究话题,而本文提出的两点改革行为尽管已做到了为产业社会发展提出指导,但基于其本质分析,本文对此方面的研究内容仍处于一种相对表层的研究,尚未能深入到社会实质层面,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剖析。因此,在后期的发展中,可将研究重点置于对企业在社会中的价值层面入手,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有效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企业生产与发展成本,做到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切实际的满足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推进企业与市场经济协同发展。C

  (作者单位:南昌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伊静. 打造包容性数字经济模式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信通院发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J]. 中国科技产业,2020(08):5-7.

  [2] 申远,姚玲,李洁. 我国“一带一路”产业梯度转移对东道国经济发展模式影响研究——以江苏企业为例[J]. 科技经济导刊,2020,28(34):3-5+53.

  [3] 盛伊蕊,包书红,檀越,等. 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经济发展模式——以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2020(28):7-9.

  [4] 刘振伟,王倩. 因村施策分类指导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南阳市西峡县石界河镇努力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J]. 决策探索(上),2020(10):73-75.

  [5] 朝格图. 探索符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包头市学校、企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三元制”职教模式的实践[J]. 中国培训,2020(09):78-79.

  [6] 郭之豪,田野,刘丽平,等. “互联网+”背景下的共享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以共享租衣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2020(23):68-69.

  [7] 罗仪馥. 对外经济政策、产业扩张模式与经济发展——基于韩国与泰国的比较分析[J]. 当代亚太,2020(04):95-123+158-159.


【编辑:editor】
上一篇:中小型医药流通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研究
下一篇:数字经济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体系建设的驱动研究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