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视域下“丰”型探索研究式教学在金融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文/马姚  2021年第6期第163页  2021-05-21

  摘要:新经济视域下金融学人才需求有着不同要求,“丰”型探索研究式教学方式以新经济发展为背景,从资料搜集整合、数据处理和问题分析的角度对金融学专业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考核评价设计三个方面,发现探索研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思考意识、整合学生已有知识体系,但也存在研究内容逻辑不清晰、缺乏自主思考内容和研究过程规范性较差等问题。

  关键词:新经济;探索研究式教学;金融学课程

  1.引言

  新经济呈现的特征为:经济持续增长、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物价增幅保持较低水平、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经济体财政赤字逐年递减等,这对金融业加强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金融机构要适应经济新增速和驱动力,改变原有的业务驱动模式;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巨大冲击,“高增长”的行业优势逐渐弱化,增强内生活力、提高管理改革和技术创新红利成为金融行业的主要发展诉求。

  基于此,培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质量、高竞争力的金融学专业人才,成为社会和各大院校关注的重点。上海交通大学设立经济管理实验班,以培养“能分析并解决复杂的经济管理问题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皖西学院从“经济金融理论、数理基础、实操技能”三个角度构建全渗透式金融人才培养模式。“2019金融人才发展分论坛”活动上,张车伟教授提出金融领域需造就大批复合型人才,即金融人才应既懂金融、又懂实体经济。因此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理论解决问题、具有探索研究能力的金融学人才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2.文献回顾

  一直以来,探索研究式教学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重点之一。张国艳(2014)指导学生应带着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实践,总结出“探索认知、研究发现、总结提高”的教学模式。唐松林和周文兵(2018)以宏观经济学为载体进行教学探索,包括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研讨、课后巩固学习三个过程,逐渐改变教师角色定位,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何玮(2014)认为,“探索研究”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新型教学理念下的创新教学方式,要将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融为一体。此外,黄鹤和马云鹏(2012)、闫学军等(2013)、陈群(2015)也指出,探索研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

  有鉴于此,本研究立足新经济发展背景,基于金融学人才特征,构建探索研究式金融学课程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探索研究能力。

  3 .新经济视域下“丰”型探索研究式教学在金融学课程中的优化设计

  3.1设计理念

  首先,课程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探索研究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其次,综合运用学生已有知识体系解决金融学领域的问题。再者,激发学生的学术研究热情,提前接触论文、研究报告等技能,为后期参与创新竞赛、完成毕业论文奠定基础。最后,实现教学相长。增强师生交流合作,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学术科研等领域的造诣。

  3.2“丰”型体系的内涵

  课题研究的核心在于:通过过程化教学方法实施,培养学生资料搜集整合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并以成果展示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丰”型体系的主要内涵与构成如下图所示。

  图1 “丰”型探索研究式教学体系

  基于图1可得,本研究主要解决的问题有:(1)传授学生辨别文献级别、数据真伪的方法。通过指导毕业论文发现,学生对如何辨别文献质量、获取权威数据等不明确,降低了毕业论文撰写的效率,论文质量较低。(2)培养学生文献归纳、数据整合和处理能力。文献归纳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为后期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在论文指导中发现,学生对归纳文献、整理数据等无从下手。(3)提高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从已有数据和图表获得有效信息是当前学生的痛点和不足,这将制约研究结论的获取,问题表述和分析的逻辑性不足。(4)培养学生成果展示和陈述报告的能力。对已经完成的研究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阐述、具备逻辑性的分析和辩解,较多学生还具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将进行的研究过程、研究内容、研究结果进行汇报展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陈述能力,增强学术研究的信心。

  3.3“丰”型探索研究式教学设计

  3.3.1教学方法设计

  考虑到课时的有限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当首先注重培养个别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其次实现“以点带面”,让个别学生带动整体学生,将研究的知识点和工具技巧进行扩散,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教学方法主要为:第一,教师面向学生发出邀请,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参与;第二,将报名成功率控制在20组/教师以内;第三,对于报名失败且有意向参与的学生,鼓励其发挥独立自主权,以自己发现问题为导向积极寻求教师帮助;第四,课堂上教授探索研究式学习的方法、技巧,课后向项目组学生成员布置具体任务;第五,以指引为导向,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整合已学知识,逐渐理解和掌握探索研究式学习的技巧。

  3.3.2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后教学,前者以教师讲解、学生提问为主,后者以学生思考、教师引导为主,二者同步进行,相互补充。课堂教学层面,主要分为金融学写作范式、文献综述撰写规范、数据搜集、数据分析、文章撰写规范五个方面。课后教学中,教师通过向学生发布阶段任务、规定完成期限的方式,督促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式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在原有问题上积极思考并及时向教师反馈,以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成果的掌握。

  3.3.3考核评价设计

  考核评价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结合的方式。

  具体的考核内容包括:(1)学生对于问题思考、问题解决的态度;(2)学生完成阶段性成果的效率,如:数据搜集分析的效率等;(3)最终成果质量,应以能够公开发表的论文为主,且对后期毕业论文写作有一定的积累和协助,若仅为了公开发表论文而放弃论文质量提升,则质量依然较低;(4)成果汇报展示的能力,学生将自己所得的研究成果能够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的汇报,表明其具备较强的成果汇报能力,若汇报过程表述不清楚、思路混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生对个人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掌握欠佳。

  4.“丰”型探索研究式教学在金融学课程中的应用成效与问题反馈

  4.1应用成效

  4.1.1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项目报名参与采取“先到先得”法,通过观察报名情况发现,学生报名热情高涨,有较大兴趣愿意参与探索研究式学习中。可见,学生在探索研究式学习上有一定的需求。

  4.1.2增强学生思考意识

  学生对研究主题能够积极思考,如:修正研究主题的逻辑性、充实研究主题、完善研究题目,尤其是在指标选取方面,由最初的仅参考他人论文到以研究内容和指标内涵为选取标准,这对学生后期的学术论文写作有较大的帮助。

  4.1.3整合学生已有知识体系

  学生前期学习的金融学知识以每一门课程为单元,实际上,金融学理论体系之间存在密切且深刻的逻辑联系,探索研究式学习能够将学生已有的金融学知识进行整合。在理论知识体系方面,学生根据各自研究内容对前期金融学课程知识进行系统思考,从中筛选能够佐证研究内容和研究主题的理论知识;在学习工具方面,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中学习到的计量工具运用到研究内容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4.2问题反馈

  4.2.1研究内容逻辑不清晰

  学生目前选择的研究主题表述不清晰、研究内容与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不明确、研究内容与理论体系不匹配等问题突出,受个人主观意识影响较大。具体而言:研究主题表述不完整,如: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主题仅落脚至“商业银行”,具体影响的方面却未体现;研究内容与理论体系匹配度较小,受主观意识影响较大,如:学生欲研究中超联赛对证券投资的影响,研究内容中仅阐述了个人理解意义上二者之间的联系,而尚未从金融学理论体系的角度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4.2.2缺乏自主思考内容

  探索研究式学习之初,较多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和研究主题相对简单,研究内容以理论研究为主,研究方法多以文本分析、统计描述为主。这类研究内容较为单一,且过多的参考其他论文内容,缺乏个人的理解和思考,对后期学术论文写作非常不利。

  4.2.3研究过程规范性较差

  金融学研究过程具备严格且规范的研究标准,但较多学生往往以个人主观意愿为主,披露出的问题有:数据来源非一手数据、数据来源渠道非官方渠道、计量分析过程删减严重、参考论文质量较低等,这对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有极大的不利影响。

  5.结论及建议

  “丰”型探索研究式教学包括: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考核评价设计三个方面,发现探索研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思考意识、整合学生已有知识体系,但也存在研究内容逻辑不清晰、缺乏自主思考内容和研究过程规范性较差等问题。

  基于此,本文认为,应当在课堂上加强学生思考的能力、课后加强师生沟通、增强对学生的鼓励等,促使学生长期积累和坚持学习。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基金项目: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教学教育改革一般项目:新经济视域下“丰”型探索研究式教学在金融学核心课程中的应用。(项目编号:20200104005)

  参考文献 [1]唐松林,周文兵.基于探究式教学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以山东工商学院为例[J].教育观察,2018,7(19):84-86.

  [2]陈群.问题研究式教学方法的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01):54-56.

  [3]何玮.合作探究式教学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10):64-65.

  [4]张国艳.“探索研究”教学模式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林区教学,2014(04):10-11.

  [5]闫学军,卢忠民,周立斌.“基于问题的互动研讨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21):55-56.

  [6]黄鹤,马云鹏.探究式教学实施程度评价的一种探索:SIRA课堂观察模式[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06):63-66.


【编辑:editor】
上一篇:长江三角洲地区机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下一篇:疫情下金融助企策略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