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针对合肥市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及发展商贸物流所要面临的问题,总结适合合肥市商贸物流未来发展的新模式、新道路,使得合肥市商贸物流发展更加稳定。通过文献回顾以及定性比较分析法,在分析国家首批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城市特点、性质、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对比概括合肥市商贸物流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趋势。总结得到,合肥市应该在营造物流发展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优化物流产业布局,健全物流管理体系,打造物流商贸品牌,同时培养专业人才,为各项措施的开展提供保障。新的发展模式有利于合肥市满足商贸物流的发展方向,达到发展目标。
关键词:合肥市;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定性比较;发展模式
1.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基础的设施设备和交通网络也在逐步完备。据2018年底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铁路的总营运里程已经达到13.17万公里,公路的总营运里程达到488.65万公里[1]。通过不断增强枢纽城市的基础服务能力,制造业、商贸产业与物流枢纽的联合发展逐渐明显,进而加快集聚多种物流要素,促进物流枢纽不断创造价值。
为满足《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的建设要求,2025年底,国家级物流枢纽数目至少应达到150个;2035年底,初步实现物流枢纽与交通运输网络的协同发展,不断完善物流的发展建设程度,逐步提高铁路和水运等交通干线的运输能力,建设并日益完善我国交通网络结构[2]。随着这一重大政策的实施和物流产业的升级,合肥市未来如何发展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城市亟待指引。为了提升安徽省的整体商贸水平,深入贯彻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找到适合合肥市商贸物流未来发展的具体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2.文献综述
近年来,社会对于国家物流枢纽的文献资料研究逐步增多,成为热点话题。王玲研究了针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在专业零售市场空间疏解方面的效果,经过对广州市进行初步分析,逐渐明确广州市发展的问题特征,研究分析在非核心功能疏解的前提下,超大城市如何提出专业批发市场的合理空间疏解策略;周健等人通过梳理目前成都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发展情况,总结了成都物流枢纽在管理机制方面的有益经验和启示,并针对我国物流枢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管理机制的重要指导;喜崇彬详细研究了临沂市发展国家商贸物流枢纽的运营状况,总结出当前临沂市商贸物流枢纽的发展情况以及现阶段的政策优势。
3.研究对象及方法
3.1商贸物流枢纽城市的选择
国家首批物流枢纽城市名单于2019年发布,全国共有23个城市获审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国家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按照自东向西的地理位置,依次为上海、金华(义乌)、赣州、临沂、深圳。五个城市在辐射范围、物流成本、物流效率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在物流区域内的农工商产业逐渐集聚,促进各流量之间不断循环交易,使得物流枢纽经济发展迅速,影响范围扩大。首批商贸型物流枢纽城市的研究具有良好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3.2商贸物流枢纽城市研究的指标构建本文选取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城市物流发展特点三个指标对商贸物流枢纽城市进行定性研究。
货物运输量能够有效地反映运输的生产成果。货物周转量考虑两方面因素,即运输对象数量的基础上,考虑运输距离,相较于货物运输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运输的生产成果。城市物流发展特点是对城市物流发展的概括和定义,了解城市物流发展的特点是规划城市商贸物流发展模式的前提。三个指标遵循由浅及深、由小到大、由抽象到具体的层次关系,对于商贸物流枢纽城市发展现状的衡量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3.3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回顾法和定性比较分析法总结得到合肥市商贸物流未来发展模式。
(1)文献回顾法
通过查阅已有文献、搜集已有材料,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并进行整理概括。
(2)定性比较分析法
概括共性之处,并将整体之间的特点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最终结论。
4.首批商贸物流枢纽城市现状分析现状研究
4.1上海市物流发展现状
4.1.1上海市物流现状分析
上海具有地理辐射优势,是我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城市群,港口众多、海运业务发达,众多外资企业和国际代理商入驻,极大促进了上海与国际业务的接轨。上海市的货物运输量及货物周转量相较其他城市规模更大,近年来也在稳步上升。2019年上海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的增加值约为1650.44亿元,较2018年增长3.6%,港口货物吞吐量与2018年相比下降1.4%;集装箱吞吐量增长约3.1%。
表1 上海市2019年货物运输量及周转量
4.1.2上海市物流发展特点
(1)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作为上海商贸物流枢纽的重点,青浦区华新镇水陆交通便捷,具备完善的运输体系和管理技术。处于“江浙沪包邮”的核心区域,上海市培养了大量品牌快递企业,既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又有四通八达的陆上运输,基本交通设施和运输网络建设也较为完善。
(2)智能物流系统不断升级。随着线上平台各类促销活动的增加,商贸物流对运输的要求日益提高。上海市自动化输送分拣业务不断进步,信息化建设不断增加,物流的智能化应用水平进一步升级,朝着自动化无人化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促进配送服务的转型,传统的配送模式逐步淘汰,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升级[3]。
(3)产业布局对社会协调发展认识不足。上海物流园区的经济效益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并不成比例,对经济、社会效益无法提供有利影响。当地产业布局容易园区内部各产业间关联和渗透、非资源产业与资源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对社会效益、绿色物流认识不足。
4.2金华市(义乌)物流发展现状
4.2.1金华市(义乌)物流现状分析
数据显示,中国物流配送快递数量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30%,义务市的快递运输数量在国内外均排名第一。菜鸟服务利用智能化的零散货物拼装整合,最多可以降低商家五分之一的物流运输配送成本,最高时每天有多于200万的快递向国内外的200多个地区配送。到2020年10月为止,“义新欧”列车一共来往运行1000次,发送运输8.3万个标准集装箱,发货数量约占中国货物总数量的十分之一。
表2 义乌市2019年货物运输量及周转量
4.2.2金华市(义乌)物流发展特点
(1)商贸物流体系完善。过去五年,金华铁路和公路总运输距离分别增加了58公里和1131公里,义乌机场的等级上升到4D,到2019年为止已开通19条航线,截止2020年,货邮运量达到2.36万吨,境内公路总运营距离增加到13076公里,初步形成了各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商贸物流体系。
(2)物流相关企业不断扩张。义乌市中小型的物流企业发展速度较快,规模效应明显。企业间相互借鉴经验,集约化发展使物流企业数量迅速增长。同时,物流产业相关企业依次开展全方位服务,纵向发展,面向多层次,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针对不同的需求提供特定的服务,最大程度的满足客户需要。
(3)相关物流人才紧缺。义乌市对于物流行业的要求逐步提高,需要了解当前贸易局势、熟悉信息技术及相关贸易业务流程的高素质人才。但义乌市目前的物流人员缺乏经验、专业能力较低。义乌市的人才交流平台还未建设成熟,当地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发展并不同步[4]。
4.3赣州市物流发展现状
4.3.1赣州市物流现状分析江西省2019年的货运量达到15.09亿吨,货运周转量也有所提升,达到了3858.8亿吨公里。赣州市全年GDP总量稳步增长,其中服务业所占份额较为可观,2019年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三者并进,所创造的价值较2018年增长4.3%。多个物流园区项目启动建设,园区基础设施以及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政府所制定的各项举措有利于赣州市的物流吞吐能力和运行效率得到提高。
表3 江西省2019年货物运输量及周转量
4.3.2赣州市物流发展特点
(1)地理位置优越。作为现代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关键城市,赣州市地形丰富多变、群山环绕,位于国家级交通走廊的交汇处,是珠江和赣江的发源地,水系发达,是内地连接沿海的重要渠道。赣州的稀有矿物资源丰富,脐橙远销国内外,打造成为独特的商贸物流品牌。
(2)仓储行业发展良好带动物流市场扩大。互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使电商活动增加,使得仓储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促进物流业日益增加需求,使得规模不断扩大,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了物流企业的成本,支撑了后续市场的持续扩张。赣州市仓储业发展前景良好,带动了物流市场的扩张[5]。
(3)产业集群程度不高,园区产业链不完整。赣州市大多数物流企业内部结构不够合理,物流中心的企业规模偏小,物流领域中的关键技术装备水平仍然较低。企业缺乏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对相关产业的推动力,产业集群程度不高。
4.4临沂市物流发展现状
4.4.1临沂市物流现状分析
表4 山东省2019年货物运输量及周转量
临沂位于京津冀以及众多城市群的区域中心,交通运输网络可覆盖大多数城市,专属的装载线路可连通国内所有的港口、口岸,规模效益使得临沂的物流价格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0%~75%。山东的货运主要集中在临沂,2019年山东省货物运输量为36.5亿吨,临沂货运量为4.08万吨,占据较大比重,临沂市三类产业的经济结构比值约为9:38:53,服务业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逐步扩大。
4.4.2临沂市物流发展特点
(1)商贸物流集聚功能强大。临沂物流业立足于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便捷的交通网络,有效提高了货物的运输效率,并且以低廉的物流价格使得临沂物流发送全国快递相比其他城市有更大的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2)先进技术应用程度高。临沂市的物流企业广泛使用各种物流管理类软件,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技术水平较高。不同的物流信息平台有针对性地提供物流信息服务,有效提高了车辆配货效率和市场诚信水平,扩大了临沂市的物流服务范围[6]。
(3)物流产业布局不合理。由于政策失误或决策冲突,物流园区及企业的建设缺乏整体性、全局性的的规划,极易造成零散现象。物流产业相关度高的园区或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相距较远,市场分布散乱,缺乏合作交流,容易造成物流信息流通受阻。
4.5深圳市物流发展现状
4.5.1深圳市物流现状分析
2018年深圳物流产业的经济增长量占同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49%,2019年深圳的货物运输总量为3.42亿吨,相比上一年增长约4.4%。截至2021年2月1日,深圳盐田港的货物运输量已达到了世界港口的较高水平,累计超过2亿标箱。同时为促进深圳特区外贸的稳定发展,政府制定了大量措施规定,并根据现实情况进行不断完善,使得深圳商贸物流具有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
表5 深圳市2019年货物运输量及周转量
4.5.2深圳市物流发展特点
(1)现代物流运营系统发展完备。深圳物流初步形成了包括跨境贸易、航空、供应链等内容的现代物流体系,构建以港口为核心、以公路为骨架的现代物流运输体系,将交通运输平台推向国际。
(2)广泛使用物流业相关信息系统。深圳作为国际口岸,经济增长速度快,需要更先进、更智能、更绿色化的物流信息管理平台。深圳市开始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地区信息系统、企业相互联通的物流信息体系,逐步建设现代物流业。(3)港口城市物流企业竞争力度大。深圳及附近城市多拥有港口经营企业,沿海和内河港口众多,吸引各类国有控股、民营外企以及外资企业入驻,但港口企业水平参差不齐,同质类竞争现象严重。港口之间距离较近,部分航道公用,在港口价格较为透明的情况下,会出现恶意低价竞争的情况,利润较低[7]。
5合肥市商贸物流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对策
近年来,合肥市良好的经济现状使商贸物流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合肥市在2019年的货运量达到42.33亿吨,周转量达到347.0966亿吨公里。港口所有种类的商品货物运输量达到5.5亿吨,相比上年增长了8.5%。合肥市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空间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商贸物流需求不断提升。不断增加的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促进合肥市物流相关企业日益扩大规模,作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城市,合肥市的各类物流不断循环交换,促进了合肥市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和商贸物流发展。
合肥市商贸物流发展机遇与问题并存,在获得发展时,仍然还有很多问题:(1)商业布局不均衡,合肥东部及北部传统商贸业聚集区日益严峻的交通压力和沉重的转型升级改造成本,使得商贸物流业发展受限;(2)传统商贸物流业的运作模式占合肥市第三产业比例大,小、散、乱的局面不利于合肥市的商贸物流业的发展;(3)合肥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和商贸物流发展现状不匹配。
根据合肥市上述所存问题,针对性提出以下对策:
(1)均衡市域商贸物流短板,完善区域商贸物流体系。合肥市应抓住合肥西南片区优越的交通优势,优化产业空间及功能规划,补齐合肥西南片区商贸流通业的短板,与东部商贸物流园区形成有效互补,积极促进合肥市商贸物流产业向现代化升级。
(2)顶层规划设计,支撑商贸流通业发展。不断调整产业经济结构,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利用创新驱动力提升经济总体竞争力,促进社会生态文明进一步发展。
(3)运用高新技术,提高区域商贸物流水平。提高配送物流市场服务主体发展水平及配送能力,推动合肥市在商品流通产业进一步发展,促使企业不断利用国内外高新信息技术发展。
6合肥市商贸物流发展模式构建
针对合肥市商贸物流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法对比总结五个首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的共性特点,去芜存菁革故鼎新,得到适合合肥市商贸物流未来发展的具体模式:即在营造物流发展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优化物流产业布局,健全物流管理体系,打造物流商贸品牌,同时培养专业人才,为各项措施的开展提供保障。
发展模式的具体特点及内容概括如下:
(1)优化物流产业布局,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借助于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继续建设“一环五射”的综合物流通道,打造六大物流产业集聚区。提高前瞻意识,做好城市园区布局新规划,促进企业及园区间的资源交换,提高企业集中度,进一步扩大商贸物流规模。促进物流业与其他主导产业的合作交融,引入高新技术,积极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应用到商贸物流各个环节中,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2)健全物流管理体系,大力发展智慧物流
高效完善的物流管理体系和制度能够加快物流发展、提高物流水平。合肥市应该建立健全物流管理体系、规范物流管理制度、搭建物流管理平台,营造物流发展的良性环境。智慧物流是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提下,将整个价值链上的物流环节联系起来所形成的新型物流形态。物流企业采取智慧物流可以有效降本增效,发展智慧物流是发展合肥商贸物流的必经之路。
(3)打造物流商贸品牌,避免同质化竞争
物流企业应该培养社会意识、公众意识,将社会效益、环保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并据此树立品牌意识,建立服务宗旨。品牌文化应将服务顾客摆在第一位,形成对顾客真实的关怀氛围,积累物流品牌底蕴,扩大国内外影响力。企业间应建立良好的竞争关系,防止产品同质化以及恶性竞争情况发生。
(4)重视高校物流相关专业建设,培养商贸物流专业人才
学校层面应积极开设相关专业,为合肥市商贸物流培养物流和商贸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层面应大量吸收高水平的、专业相关度高的毕业生,并进一步让其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平。政府层面应该重视物流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和机会,制定并完善物流业的政策法规,规范物流业的商贸行为,同时积极采取措施留住高素质人才,减少专业人才外流。C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2020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合肥市商贸型物流枢纽发展模式研究”(202010357602)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
[2]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的通知[A]. 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中国仓储业蓝皮书(2019)[C].: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2019:15.
[3]张颖川.电商快递持续推动智能物流系统升级发展——访上海欣巴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骞[J].物流技术与应用,2021,26(01):101-103.
[4]王燕美.B2C模式下义乌小商品与跨境物流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0(18):32-34.
[5]汪荣晖,李铁峰,涂瑛辉.构建赣州市物流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研究[J].中国储运,2020(09):145-146.
[6]孙维雁.临沂市现代交通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6):17-19.
[7]苏明.“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下广东外贸对港口物流发展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20(09):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