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
文/姜朋 姜敏  2021年第5期第147页  2021-04-20

  摘要:经济学理论视角下,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经济的波动有正向或者反向的关联,产业结构的变动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也可以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尝试探索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特征,以我国改革开放后发生的产业结构变化为主,探究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双向关系。

  关键词:宏观经济波动;产业结构;关联特征

  引言

  宏观经济的波动是社会经济向前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总量经济增长的一种表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于宏观经济波动、产业结构变动的研究长盛不衰,并在持续增长。研究宏观经济波动与产业结构的关联性,可以更清楚地分析和预测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以及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保证我国宏观经济稳定性,促进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和优化升级。

  1.宏观经济波动和产业结构的概念界定

  1.1宏观经济波动的概念

  宏观经济是与微观经济相对的一种经济活动概念,不同于微观经济的单个经济,宏观经济指的是国民经济的总量和总体活动,包括国民经济运行状态、经济总体的发展。通俗的来讲,宏观经济研究的是社会范围内的资源,是全体社会的经济产量和经济运行规律。宏观经济的波动可以反映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情况和经济变动情况,是经济总量的概括。宏观经济的波动也就是社会总体经济的波动,是经济收缩或者扩张的综合性概括表述。进出口贸易和产业发展政策、经济增长模式,甚至包括货币或者人民消费、投资和金融等都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进而使宏观经济产生波动。

  1.2产业结构的概念

  产业结构问题是根据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走向进行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动,各个部门和部门内部之间通过具体的经济政策进行重新搭配和排列,产业结构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搭配和排列,是各种要素和生产关系之中的总和[1]。产业结构的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其在最初可以用来解释产业内部的区域分布和结构关系,在宏观经济波动的大环境下,产业结构的变动就是将相互制约的经济配置要素进行重新调整。产业结构可以揭示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揭示产业部门的更替规律和产业结构的特征,继而与宏观经济的波动产生正反关系。

  1.3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关系

  产业结构的变动是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下产生的,是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背景、特定的时期下产生的。而宏观经济的波动会影响政策的方向,技术要素的发展,这些要素都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有密切的关系,就连产值结构的变化和就业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动。

  2改革开放后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2.1总体发展

  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态势实现持续增长的模式,经济社会环境趋于良好。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期间,我国曾数次调整产业结构,通过调整社会产业结构来推动经济发展,每一次产业结构的显著变化必将会导致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度的加快,实现产业结构和经济运行之间的循环[2]。总体上来看,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都比较成功,已经完成由最初农业为主导的社会经济结构向工业为主导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产业结构从总体上看比较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规律。

  2.2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具体表现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已经在实行产业结构的初步转换,随着政策的不断开放,我国社会外来资本和工业资本的比重逐渐增加。第一产业在我国经济结构的占比持续下降,目前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在总体经济结构的比重只占20%左右。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我国第二产业逐渐兴起,产业的占比在小范围内进行浮动性的提升,从原来的30%逐渐上升至40%左右。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发展,我国正在经历又一次的产业结构变化,社会的宏观经济态势也在不断波动,以高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成为我国现在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与工业发展同等重要。第三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会持续性增长,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中占比最大的产业。根据社会性的广泛调查发现,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的企业市场活跃度较高,而第一产业由于实现机械化、现代化发展,趋于稳定德低水平发展。

  2.3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产业结构的历史演进中,虽然已经经历长时间的产业结构演进,但由于制度和经验的不足,仍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我国现有的产业层次比较低,与世界发达国家有差距。根据我国社会的企业和第一、二、三产业的人数来讲,我国目前着重发展第三产业,造成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占比处于浮动阶段。虽然我国第二产业仍占据国民经济结构中的主导地位,但创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不甘落后,造成宏观经济的波动较大。我国的制造业由于劳动力、附加值等因素,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的下游,想要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演进仍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我国第二产业中工业结构更倾向于制造业的发展,例如机械、电子、汽车等新型制造行业的创造和发展,但并没有重视重化工行业的优化重组,一些传统的经济推动力量,如煤炭产业、石油产业等产能过剩,造成经济创造力不足,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的问题,经济运行有小幅度的波动。虽然国家针对第三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政策支持,但总体上来讲第三产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尤其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创造力不足,在总体经济产业产值的占比比较低。这也间接说明我国未来第三产业的发展仍然具有较大的空间,可以由初级逐步过渡到高速发展阶段。

  3.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

  产业结构与宏观经济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产业结构的波动会使宏观经济有不稳定性,产业结构的平稳发展会使宏观经济的运行进入稳定阶段[3]。

  3.1产业产值与宏观经济

  以我国的产业产值为例,我国自改革开放起国内生产总值以稳定的速度增长,在每一次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过程中,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增长速度缓慢,第二产业的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由慢变快,再由快变慢逐渐趋于平稳;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在第三次产业结构变动之后增长迅速。近年来,几乎与第二产业的增加值相持平,甚至有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每一产业的生产总值和产业增加值都具有一致性的波动趋势,对宏观经济的波动产生影响。

  3.2产业就业人数与宏观经济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的就业人口呈现持续增长的模式,尤其我国在近些年来实施高等教育普遍化,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更多,毕业人数的增加使国内就业市场紧俏。而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让许多人在选择高等教育时,选择新兴产业或者第三产业,这就造成第一、第二产业的人口呈现负增长模式,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就业人口呈现持续增长模式。尤其在2012年之后,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就进入平稳增长的趋势,产业之间就业人口的变化差异影响宏观经济的波动。

  3.3产业增长率与宏观经济

  我国近些年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关联性比较大,但每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并不相同。例如第一产业的增长率在改革开放初期波动比较明显,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在初期的影响比较明显,而在后期第一产业进入平稳增长模式,对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影响不大。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由于我国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需求的变化,我国第二产业的增长率进入持续增长阶段,第二产业的结构的变动对宏观经济的波动影响重大。在2015年以后,我国第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增长率逐渐增长,并与第二产业的经济增长率几乎持平,这表明第三产业在宏观经济波动的过程中起到过渡的作用。在2019年之后,我国第三产业进入飞速增长阶段,第二产业已经趋于平稳,因此,在新的产业增长率下,第三产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加。

  4.我国产业结构对宏观经济波动影响的建议

  4.1政策的鼓励和引导

  产业结构的运行和发展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有密切的关系,政策不仅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还可以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发展。因此,为保证我国宏观经济的波动性趋于平稳,可以通过政策对各产业进行优化重组和引导过渡,让各类资源要素在产业间流动互通,打破各个产业之间的经济壁垒[4]。在互联网时代,我国第三产业依靠互联网经济发展起来,诸如直播或者短视频运营的效益明显增长,因此可以颁发相关政策,用互联网经济带动各种资源要素,联通一、二、三产业,消除产业之间的壁垒,以保证各个产业之间的有序发展,让宏观经济进入平稳运营的阶段。

  4.2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想要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就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目前我国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持续不断地调整各个产业结构,但由于产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产能过剩,导致产业结构很难持续稳定运营,影响宏观经济的发展。可以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以工业和第三产业,新兴产业为主要发展支柱,保证工业产业进行稳定运营的同时尽快转变传统企业,如煤炭、石油企业等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模式可以从粗放型资源消耗向精细型、智能化的可持续化发展模式转变。在工业产业中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工业产业的资源竞争力和市场竞争价值,在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中,以节能环保、高科技产业为主,调整整个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对技术和工艺的改进升级,形成以节能环保型产业,生物产业为代表的产业发展模式,持续提高第三产业的创新和创造活力。

  结束语:

  总之,产业结构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是密不可分的,产业的变迁必会导致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而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会让产业结构有进一步优化和重组的可能。想要减小宏观经济的大幅度波动,就需要从产业结构入手,以多种方式让产业结构保持稳定的运行状况,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C

  (作者单位:姜朋,东营市东营区人民检察院;姜敏,东营市东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参考文献

  [1]毛德勇, 杜亚斌.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J]. 贵州社会科学, 2020, No.363(03):149-155.

  [2]何军. 我国经济内涵式发展中的产业链升级问题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 2020, v.28;No.221(09):60-68.

  [3]李彦龙, 乔倩. 宏观税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 中国软科学, 2019(6):1-1.

  [4]刘新智, 刘娜. 长江经济带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性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 2019(10):35-48.


【编辑:editor】
上一篇:金融市场风险预测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