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上市公司的日益增多,盈余管理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过度盈余管理会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丧失可靠性和真实性,误导投资者决策,严重制约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是必要的。当前,我国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面存在相关问题,本文在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对策,从而为规范盈余管理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盈余管理;政府监管;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是我国金融市场上常见的粉饰财务报表、传递经营业绩的手段。在不良动机的驱使下,盈余管理会使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丧失可靠性和真实性,并对金融市场、投资者决策以及社会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盈余管理基本概念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以及会计准则和制度规定的范围内,利用相关手段向企业外部传递非真实的财务信息和公司的盈利状况,以达到实现上市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在法律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内,调整公司所披露的财务信息状况和盈利情况,实现虚增或减少会计利润的行为,其并不能改变企业真实的盈利状况。除此之外,盈余管理作为一种财务舞弊的工具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具有很高的隐蔽性,因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都是在会计制度和金融市场法律规定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很容易被监管部门忽略。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
(1)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市公司通常会根据当前不同的环境作出不同的决策,从而采取不同的会计政策,使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化。
(2)交易时间的确认。由于交易时间的确认具有一定的弹性,确认时可以提前也可以滞后,所以上市公司通常会在运营的过程中利用交易时间确认的特性对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违规操纵。
(3)关联交易的产生。关联交易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上市公司会有若干子公司,当经营状况不够理想时,将会与子公司进行违规交易,以达到预期的经营状况。
(4)资产重组的产生。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处于连年亏损,为避免对公司声誉及投资者信心造成不利影响,企业通常会采用资产重组的方式,对利润和收益信息进行调整,以实现自身利益。
二、加强盈余管理监管的意义
(一)加强盈余管理监管有利于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作为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监管的重要工具之一,对盈余管理的监管具有制约作用。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为了粉饰财务报表,掩盖真实的盈利状况,频繁的使用盈余管理手段进行财务造假,这些现象的涌现也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不断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以遏制此现象。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管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完善和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会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的发生起到制约效用。
(二)加强盈余管理监管有利于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首先,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管,有利于减少上市公司公布虚假财务信息,有利于提高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大大提升了投资者基于真实财务数据来决定是否进行投资的判断能力;其次,通过对盈余管理的监督,上市公司无法虚假调低企业盈利状况,进而投资者能够得到合理的利润分配。因此,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管对于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监管对于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完善会计准则和的制度、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严重阻碍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
(一)监管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监管政策及法律存在滞后性。一项政策的出台需要经过大量的研究调研才能颁布,且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但市场经济是瞬息万变的,新政策的出台若不及时更新和完善,对监管部门而言是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市场进行监管的。这种情况下,使得一些上市公司能够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违规操作却不能被政策及时纠正,甚至这些行为还会被其他上市公司所效仿。除此之外,监管部门执行力度不够,通常在上市公司发生盈余管理问题的很长时间之后才被处罚,且处罚力度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远远达不到处罚的惩戒效果。
(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虽然在不断发展,但面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层出不穷的变化,当前会计准则和制度依旧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依旧不完善。上市公司经营种类多样,经营范围涉及不同领域和地域,与此同时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也使得会计事项的种类日益增多,各个企业的情况也是各不相同,因此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可能很完备的囊括所有方面,必定存在一定的空缺和漏洞。
(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不高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作为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第三方监管,是决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重要环节。在我国,由于经济体制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不够健全,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独立性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委托关系下,上市公司审计的实际委托人是上市公司管理层,管理层通过出资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对本公司的财务进行审计。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造成审计师独立性缺失,即使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问题,在面临同行业的激烈竞争环境以及利益的驱动下,会计事务所也会对所审计的上市公司让步。
四、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必然产物,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将不利于形成有效、透明和公平的市场环境。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加强上市公司监管机制的建设
(1)证监会应加强监管,进一步完善监管政策
证监会应进一步完善监管政策,并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为了防止退市、维持配股资格而违规进行盈余管理。因此,监管政策成为了盈余管理存在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关于盈余管理监管政策存在漏洞,虽然近些年不断修改和完善,但这些漏洞仍然给上市公司操纵盈余管理的机会。
(2)执法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
执法部门应强化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首先,执法部门不仅仅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虚假信息披露的审查力度,也应提高监管效率和力度,严惩触犯相关政策的人员。另一方面,证监会应该完善法律法规细则上的问题,使盈余管理问题有法可依,提高信息披露的公正性和操作性。
(二)深化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设
(1)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建设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的发展以及上市公司经营业务的复杂多变,政府部门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保证会计准则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当前的会计准则当中,我国对资产减值的相关界定仍然存在相关漏洞,导致企业在实际会计操作中对于资产减值的处理随意性较强,不能客观反映公司财务信息,因此应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
(2)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企业内部要建立完善的控制制度,组建内部审计委员会,同时发挥好监事会的作用。盈余管理往往是上市公司管理层处于自己的利益而进行利润操作的,因为必须优化内部治理结构,通过扩大独立董事的比例,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规范董事的聘选机制,鼓励股权多元化,使公司内部各利益主体达到相互制衡的作用,以更好的抑制管理层操纵盈余管理的行为。
其次,改革企业业绩考核制度,完善业绩评价指标。绩效考核造成盈余管理短期利润的最大化,针对这个情况,应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建立长期和短期结合的业绩评价体系。更多关注高管层的聘任和离任,将报酬与公司业绩联系起来,使用股票分红的形式使高管与公司利益息息相关,以此来克服盈余管理对于投资者利益的损害。
(三)加强审计市场建设,提高审计质量
首先,会计事务所应进一步加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审计环境。我国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进行财务造假现象的频发,一方面是因为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功底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审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素质,与上市公司相互勾结造假,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并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违法违纪的处罚力度。
其次,建立多方独立审计机制。可以对上市公司要求聘请多家审计机构组织来共同进行核算,确保对上市公司盈余监管现象的有效制约,保证审计作为第三方监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监管作用。
结语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利润最大化的常用手段,但过度使用就可能导致公司面临较大财务风险,出现财务信息失真现象。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备,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还不够完善,政府监管和第三方监管力度仍然不够,这些问题使得盈余管理的过度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平稳运行。因此,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必要的,要想减少这些盈余管理现象的发生,必须要加强上市公司监管机制的建设,深化会计准则和制度,通过第三方监督提高审计信息质量,从而有效减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现象,稳定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C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 叶建芳,李丹蒙,章斌颖.审计研究. 2012(06).
[2]试论盈余管理动因新分类及其影响[J].黄佳,崔恒银.商业会计.2012(01).
[3]政府参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D].徐颖.安徽财经大学,2016.
[4]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博弈分析[D].沈雯.南京财经大学,2011.
[5]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探讨[D]. 方媛.江西财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