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驱动下高校国际海上运输课程思政研究
文/郑丹丹  2021年第4期第217页  2021-03-23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越来越多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而自由贸易协定对国际海上货运发挥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以高校课程思政为教学改革的基本视角,以物流管理专业《国际海上运输》课程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接着以《国际海上运输》为例提出具体授课内容与方式,突出思政教育在专业教学体系中的融入,探索以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教学改革新模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课程思政;国际海上运输1.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推动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目标和思政教学内容,是高校专业课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2.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2.1课程概况

  本课程始终围绕货代业务、操作、单证等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和职业证书的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国际海上运输工作实践过程为主线,以物流师(国际货代)考证为辅助,与行业企业充分合作进行课程设计与开发。通过课程项目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掌握国际海运进出口货代业务一线操作的基本流程,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2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阶段是人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大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思政教育,直接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这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也正处在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是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开拓学生的思考维度。《国际海上运输》作为高职课堂教育的一门专业课程,是非常重要的思政教育载体。[3]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案例,让学生感受我国国际海运业先进技术、管理模式、政策法规的进步,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

  3.《国际海上运输》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3.1制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本文以高校《国际海上运输》课程为例,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使学生了解中国国情、中国经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3.2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本文选取了七个教学项目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融合,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1)项目一:国际海运概论,本章的知识点是熟悉海上运输基本港口及航线,掌握集装箱海上运输的港口、航线;掌握集装箱的国际标准、尺寸、类型、特点。掌握国际海运基础知识。引入的思政要素是:港口在海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上海洋山港目前的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让我们在影片《厉害了,我的国》中一起来认识引以为豪的:东方大港“洋山港”。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使命感、民族认同感。(2)项目二:国际海运订舱装箱操作流程,本章的知识点是掌握订舱的基本技能,能办理订舱业务;熟悉接受订舱的承运人、从事水路运输的相关企业;掌握装箱操作的基本技能。能办理装箱相关业务;熟悉集装箱场站的基本功能和业务内容。引入的思政要素是:介绍世界航运界的“超级航母”:中国远洋海运公司,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民族认同感。介绍上海港集装箱码头全自动化无人堆场,让学生感受我国国际海运业先进技术、管理模式,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3)项目三:海运出口报关报检,本章的知识点是掌握报检报关的基本技能。能缮制报检报关相关单据;能办理报检报关业务;熟悉报检报关的操作规范和政策法规。引入的思政要素是:2018年海关新政,实行“关检合一”政策,结合上海自贸区建设实现快速通关。让学生感受我国先进自贸区管理模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国情,中国发展。(4)项目四:海运提单操作流程,本章的知识点掌握签发提单的基本技能。能缮制提单;熟悉提单的类型和使用方法;熟悉跟踪货物状态的方法,熟悉水路运输船舶,了解集装箱船舶的发展趋势。引入的思政要素是:以“中美贸易战”为例,介绍国际贸易大环境的稳定是推动了各国贸易的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航运业的发展需要贸易的驱动,中国贸易的发展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5)项目五:海外仓的建设和发展,本章的知识点是了解海外仓的概述,掌握海外仓的概念和作用,了解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刻理解海外仓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意义。引入的思政要素是:通过“一带一路”纪录片了解“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海外仓建设的必要性。(6)项目六:国际海运的绿色发展,本章的知识点是绿色环保一直是航运业发展的主基调。从关注船舶对海洋的污染,到水天一体污染防控,再到船舶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主线[4],航运业的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掌握国际海运的法律法规。引入的思政要素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让学生理解”绿色航运”对于国家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意义。(7)项目七:海上货运事故处理,本章的知识点是掌握海上货运事故产生的原因,明确货运事故责任判断,熟悉事故纠纷的解决、索赔、诉讼与仲裁的相关规定。引入的思政要素是:结合企业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于程序正义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法律价值的理解,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3.3 完善课程思政实施保障

  本课程立足于课程思政教育“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总体教学目标,结合自身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因素,通过分解知识要点,精准挖掘并提炼本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在此基础上,将原有教学大纲优化编排,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并融入课堂教学,初显专业课程的育人功效。本课程的思政教育设计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1)教学整体设计思路更加完善。理论知识讲解与思政要素传授,部分知识点的讲解可适当延伸,进而赋予专业知识新的价值内涵。(2)教学模块可打破章节限制。可尝试采取专题式教学,打破章节限制,实现知识内容的重构,这样更有利于思政要素的集中体现和渗透。(3)知识要点的把握更加精确。在对知识要点的具体讲解中,应适当增加能引起更多情感共鸣的短小视频、照片,增加学生互动,引起学生的注意,更好地渗透和灌输情感。(4)教学方法更加多元。学生的参与、体验与感悟是专业课程发挥“育人”功效的关键。应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吸引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将专业教学中的思政要素传递给学生,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5)健全专业教师课程思政培养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专业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师德好、素质高的要求,加快培养和引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团队。(6)充分利用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企业,走向社会。创造性建设校内、校外专业课程教育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直观和感性两方面的认识和提高。

  4.结语

  习总书记强调,需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指向,提升专业能力发展和德育水平。人文情怀,专业能力以及政治理论素养的有效结合是打通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路径。高校教师应秉持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将思政融入课程,让学生学会讨论、探究和实践,让学生成为自主的知识构建者和灵魂塑造师。C

  (作者单位: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2019年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课题(课题编号: Z20002.19.0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余江涛,王文起,徐晏清.专业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其要领———以理工科课程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2018,(1) :64-66.

  [2]徐振剑.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8) :151-154

  [3]樊华.高职《第三方物流》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J].科教论坛,2019,(9):23-25

  [4]何双宝. 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路径探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2):52-53


【编辑:editor】
上一篇:当代体育信息资源整合对体育经济产业发展的影响
下一篇:战疫先锋快递业商业模式差异与业财融合之道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