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文/胡俊华  2020年第12期第83页  2020-11-2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流业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涉及的领域广、就业人数多,能够有效拉动消费,促进生产。高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是一门兼具实践性与理论性的综合性学科,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社会化发展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经营与管理职业能力的供应链人才。因此,我国高校要认真思考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此课程所涉及的实践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民办高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实践教学策略,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实践教学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和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新文科建设对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以及基于供应链的现代物流经营与管理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民办高校主要是为区域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迫切需要提高《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实用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一、民办高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无法体现办学特色

  首先,大部分高校选用教材针对性不强。目前,大部分学校这门课程均选用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孙国华主编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教材。但是,民办高校由于学生基础相对较弱部分内容学生学起来有一定困难。其次,民办高校的教学内容缺乏实践环节,涉及的实践内容较为浅薄,也存在课程脱节或是重复等现象。另外,民办院校在实习实训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也出现一定的匮乏以及不足现象,导致出现因人设课、依现有条件授课等情况。

  (二)教学过程过分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环节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实践能力较强,且存在学科交叉、许多理论技术与观念交叉的特色。但是由于存在较为严重的课时限制,教师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只懂物流管理理论而实际动手能力较弱。

  (三)教材适用性不强,案例更新速度慢

  高职高专与本科的教学侧重点应有所差异,在授予学生知识点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区分。但很多民办学校虽然同时招收物流专业的本科和专科生,但选用同一本《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教材,没有注重区分适用人群。该课程涉及的教材更新速度较慢,学生在学习时无法获得实时的教学案例以及知识点,且大部分课程编写方式比较倾向于本科教学,因此在案例选择或者是知识点讲解上都会出现偏向本科的趋势。

  (四)教学设备投入不足,校外实训基地模式单一

  物流管理专业属于管理类专业之一,本就存在实训基地模式单一化的情况,但是部分民办高校缺乏足够的资金,无法在校内设置实训基地,校内的仪器设备也无法满足实际的实践教学需求。

  二、民办高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民办高校需要构建“校内实验+校外参观+企业实习+创新创业”“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整体推进实践教学闭环培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一)完善实验室设施设备建设,加强校内实践课程建设

  引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拟仿真训练系统》,逐步完善实验平台建设,实现“管控透明化”、“业务网络化”、“设施智能化”、“信息数据化”、“服务自助化”等多个系统的模拟情境体验。编制实践课程大纲;编制实践课程教材、教案、课件;编制实践指导书与计划;实践课程视频;实践项目与测试题库等。进一步加强符合民办高校教学实际、反映学科特色的校本教材建设,鼓励并支持课程主讲教师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全面提升校内实验教学水平。扩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加强情景教室和开放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软件操作机会,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情景演练,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

  (二)引进一流模拟训练系统,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积极引进先进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拟训练系统,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具有模拟性质的企业采购、仓储、供应链管理等业务流程,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1.根据供应链成员不同角色设计项目

  供应链管理概述部分内容,为了让学生认知牛鞭效应,将啤酒游戏引入课堂教学。

  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牛鞭效应,并清楚知道其产生的具体原因,为后续降低牛鞭效应而提供有效思路,提升学生团队协作意识与系统观念。

  2.设计项目方案

  (1)角色分工

  教师把学生科学划分成小组,每组四人,分别担任零售商、生产制造商分销商、承担物流与采购人员。

  (2)项目规则

  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啤酒案例反应为背景,当情人牌啤酒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供应链成员需要做出对应反应时,每一个角色都能够自主决定向上游下多少订单,向下游销售多少货物。各个角色之间的信息传递只能通过订单方式完成,此项目设计的最大原则需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实时满足客户的订货需求;第二,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学生在完成此流程时需要重视以下两个步骤:物流以及信息流,也就是说,下游成员的订单需要由上游成员决定,向下游成员发货,并且接受上游成员发来的货物。

  (3)道具准备

  订货记录卡、发货记录卡、游戏记录表(要体现对应的需求、发货数量、库存数量、订单数量等内容)、库存缺货表。

  3.项目实施流程

  (1)由下游到上游依次填写游戏记录表。

  (2)发货:根据游戏记录确定发货数量(订单允许分拆),并执行货物在链条的各节点上移动。

  (3)预测:根据历史资料进行下一作业周期的需求预测,并把结果记录在需求预测表中。

  (4)下达订单:根据需求预测算出采购数量,向上游上传订单,并执行订单向上游的传递(要求订单记录卡的面朝下,每个成员只知道当前订单的数量。)

  (5)填写库存——缺货图表:把当前的库存(缺货)数量记录下来,以便游戏结束时进行总库存成本计算。

  (6)重复作业:进入下一个作业周期,需要重复1~5作的作业程序,补货周期为每周一次,不得少于30周期。如果实践环节涉及的学生人数较多,还可以采用部分小组利用不同订货提前期的情况,这样也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意识到提前期对最终结果的影响,也能为学生后续降低牛鞭效应提供有力思路,那就是缩短提前期。

  4.游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1)计算总成本:总成本=总库存积压成本+总缺货成本

  (2)计算供应链成本:供应链成本=各成员累积总成本的总和

  (3)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小组组成的供应链总成本,对牛鞭效应进行详细分析。各参与实验的同学要进行后续讨论环节,能在实践过程中充分认识到“需求变异放大”,并且可以找到影响此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对各种绩效进行评价的方式,可以由学生共同参与,组长总结成绩等方式,由各组之间进行互评,教师最终得知结论。

  (三)深化校企合作,打造企业实践教学基地

  1.校外参观和生产实习

  在企业设立教学基地,用于学生校外参观见学和生产实习。它涉及物流包装、配送、仓储、运输等物流实际工作的各个环节,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创新合作模式,不要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成为简单的基层体力劳动者,而是要让学生全面了解物流企业或物流平台的运作模式和全部运作流程,通过实习真正提高职业技能,并对企业和物流行业有全面了解,帮助学生确定职业发展规划。通过项目引导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赞助企业资助的项目和小型科研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

  2按企业内岗位工作内容设计项目

  在学习基于ERP现代生产物流运作模式时,针对生产岗位设置学习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提升实践技能,引导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规划。

  2.1项目目标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承担了生产环节的不同角色,也可以更加清晰地模拟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通过互相配合的方式体会到ERP对企业发展以及生产的重要性,提升团队合作意识。

  2.2设计项目方案

  利用ERP生产制造对应的系统软件,可以以电脑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涉及的基础设计、市场需求背景等进行分析,提升学生生产管理能力,也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预测以及企业的生产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新产品开发计划、主生产计划以及物料需求计划等环节,共同完成材料采购计划。

  2.3项目的实施

  根据ERP生产管理软件设计的流程操作开展,主要包括基础设置、参数设置、物料清单、市场预测等,学生操作需要从编制主生产计划环节开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项目中需要不断地协调企业内外的各项资源,要重视影响企业生产的各项因素,比如企业自身生产能力限制、外购件供给限制以及市场需求变换等。教师在学生开始实习前,在对供应链绩效评价内容进行讲解时,一定要结合我国目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了解不同的行业在此背景下供应与需求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学生要自行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现有企业的实际供需情况,提升对供应链绩效控制管理的认知,了解我国目前经济工作的重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进行改革是实现教学过程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最有效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把在校内所学的知识转换成今后在社会中所须的实际工作能力。C

  (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

  论文项目:武昌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9JYZ10)

  参考文献

  [1]王海燕.物流类专业研究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33-37.

  [2]王成林,张旭凤,王琦.物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实证研究———以北京物资学院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5(5):245-248.

  [3]王琳,韩永生.物流系统仿真课程的多元化教学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10):283-284,288.


【编辑:editor】
上一篇:新时期物流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下一篇:京东智能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