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呻吟
主持人/斜阳不暮  2015年第09期第96页  2015-08-13

本期给读者提供的是一个中年男子的心声。他的纠结和无奈,不知是否有朋友同他“感同身受”……

主持人好!没出息的我给你发这个邮件觉得很没面子。但我又实在是郁闷。说实话,如果我跟认识的人说,所有的人都会笑话!

我叫宝东,1970年生,原籍北京人,计算机本科毕业,眼下在一家国有物流公司做“人事部门”做干部。为了您能明白我的“心里话”,先说说我们家人口吧:我和老婆都是独生,也是青梅竹马的“发小”。父母双方是当年北京一个著名印刷厂的同事。我们那口子姓李名想,是个重点中学物理教师,后来还是毕业班的班主任。女儿来来今年十八,刚被武汉一所大学录取——老人身体健康,大人工作顺利,孩子茁壮成长,这不是咱国人当下生活中最得意的事吧。没错,我也得意得很,可实话实说,最近心里总感觉很憋屈!

有男孩子性格的女儿从我送她到幼儿园那天起就不让人省心。除了三天两头因她的调皮把小朋友弄哭了被老师请家长,就是一不留神把幼儿园的杯呀碗呀摔了……接送孩子是我,生活起居是我,晚上孩子妈备课,哄孩子睡觉也是我!转眼间来来上小学了,三年级以后的来来在我们不知不觉中,转现了女孩子的恬静和乖巧。每当累得臭死的我看着她那翘翘的小嘴嘟嘟囔囔读英语的样子,心里洋溢的幸福感一扫身体的疲劳和生活的单调。

我们双方父母都只是企业的技术员,四位老人几乎是一年退休。退休前他们忙工作,退休后人家该哪儿玩儿哪儿玩儿去。当我每每地开车送他们到机场,到火车站,到天津的塘沽上船的之后,心里虽然是“馋馋”的,但毕竟是开心的。除此之外,每逢年节就不说了,一般情况下“常回家看看”是我和来来半月一次的“功课”。李想能到则到,不能到我就带着孩子,给老人买着喜欢吃的东西,其乐融融地同老人们待上一天……

我会做饭,能洗衣,带孩子,敬老人。这十几年间,我那些同学先后在北京的各个领域展现着各自的风采,我呢,因为家里的牵挂就再没想过该“干点儿什么”。家人和世人一句常挂在嘴边的:“你老婆教高考班!”就使我把老人的孩子的所有的“负担”都承担起来。可是就这样,我也从没想过自己的付出有什么“遗憾”。

先让我有所感触的是来来初三那年,同我相濡以沫的李想当上了副校长。双方父母高兴,亲戚朋友们也开心,说重点中学当领导,这可是不光是教学水平就行的。这些年人们总是愿意找个词儿聚会,于是当副校长的“题目”就成了聚会的藉口。那天我们是摆了两桌酒席,推杯换盏期间,“主管”孩子的我,不知怎的就忽然感觉到自己在家人,尤其是在亲友当中的被“边缘化”!家庭的美满,生活的乐章似乎都是我家的李想——一位有着高级职称,又荣升副校长的妻子“构造”的。好在我那不爽的心理,在亲友们称我是个好后勤的赞美声中渐渐消失了。

人嘛,当你没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在别人的眼里,不过是一缕青烟的时候,还觉得“人五人六”的呢。可有了感觉,那滋味就立马儿不一样了!那天以后,我妈在我带着来来“回家看看”的时候悄声问我“跟李想感情上怎么样?”我说没问题呀,我们好着呢!老妈进一步地问我,“你这整天里光是孩子大人和我们啦,四十大几的人啦就这么着啦?”我说,“咱不是为了这个家嘛。您说她整天忙教学,再管孩子和你们,她哪儿有那个精力呀。”老妈有些埋怨地看了我一眼说,你爸和他爸那都是多年的哥们,他不大介意可是我介意,别把身价儿放得太低啦,弄不好让人家小瞧咱。”我劝妈说,“您这是哪儿跟哪儿啊,我那丈母娘您跟她亲姐们似的,谁能看不起谁呀。再说啦,我和李想那可是穿开裆裤的交情。”最后这句说得我妈乐得呀……

我虽然是这么跟妈说的,但心里毕竟也有些“防范”。渐渐地我发现,“穿开裆裤”相识的李想,真的有些变化了。以往我做了饭喊她吃的时候,她总是从书房出来,本能样儿地用那暖暖的双唇在我脸上贴一下,笑盈盈地坐下吃饭。为这个,来来还竟意吃过醋呢。可后来的日子里,她似乎把这个“以秒来计算”的“节目”省略了!

老师啊,客观讲,我这“一般干部”真不是我没本事。按常规,做了这么多年人事干部,人力资源部经理副经理早就该当上了。可您得知道,除了必做的工作外,人家开会我请假,人家聚会我回家!国企呀,除了我工作兢兢业业外,想当上个什么,说好听了是人际关系要好,说不好听了不就是你得看着领导的眼色行事吗!我不是不会,一则不屑,二则想“屑”也没那个时间啊!再者说啦,我这学计算机的,虽然眼下知识更新,竞争激烈吧,毕竟拿起来不难。但哪个互联网公司不是一把好手啊。可人家那晚上加班,我能受得了吗?要知道我想这些的时候,不光我年龄大了,而且老人家身体上“病来啦”,女儿来来上高中,该考大学啦!

这三年,先是我爸犯了腰病。他虽然很坚强,嘴上说着“七十岁人啦,有点儿小毛病正常。”可实际上喜欢旅游啊,打乒乓球啊的他心理压力很大;再就是岳母脑栓塞差点儿半身不遂。好在两边还都有相对健康的人照顾着。可我也不能不管啊!再就是来来的读书。按我的思路,聪明的来来是不用“加课”的。可在学校里天天喊着反对加课的李想,专门找老师给来来辅导英语。她门儿清啊,咱不听能行?人家老师开始想往家里来,但李想说这样一来人家要是冲着她这个副校长来的将来有弊病,二来钱不好算。这我是都支持,可就是忙坏了我啦——那老师的家忒远,我得接送……叽里咕噜,三年总算过来了,今年高考,我们这来来实在是不负众望地让双方老人和她爸妈开心了一把!虽然在北京的全国两所顶尖学校没敢报,但武汉那是没问题啦!

乐呵呀老师!老人孩子,我多年的辛苦没白付出!可实话跟您说,怎么就这么奇怪,让我心里别扭的时段就又出现啦!

老年人的生日是六十岁以后开始过的。因四位老人同庚,所以一年中一家一次。来来的录取通知到的时候,恰逢李想爸妈过生日的日子。这么着把年年请来做寿的人都请着,双喜嘛,图个热闹!老北京嘛,两边亲戚朋友老同事老同学的都多,五桌酒席我当主持人,四位老人相继发言,我和来来妈也讲家和万事兴的敬老爱幼的体会,整得跟婚礼现场似的。

别不告诉您,真的心里不快就是从那天,可以肯定地说,那天的所有人都没错,所有的发言和交流都很贴心,但我自己的失落却从心底升腾起来……

您想啊,同龄人多数都是像模像样地有了成就和发展,就连我那没考上大学的高中同学后来卖水果都开了连锁店!我呢,奔五的人啦,还在一家当年是运输公司的国企物流管着我的“人事”。我真不比收入,也不比所谓社会地位,我说的是一个人的成就感!因为在现场,他们共同赞美我的就是一句话,关爱了老人,成就了妻子,培养了孩子!您说,我的价值真的就该仅仅是这些吗?!如果我当年不“投身”家务,难道我们就照顾不好老人,成就不了妻子,培育不了孩子吗?可“时间都到哪儿去啦”?没啦?眼看孩子就要到外地读书,您说,她走了我这日子怎么过呢?我不是无病呻吟吧?

接到来函,我即刻给他打了电话。告诉他“你不是‘无病呻吟’”,是真的有心理疾患。而且郑重地提醒,如不做心理调整,很可能影响到他同李想的感情!因篇幅关系,沟通和疏导就不在叙述。

这个“故事”很典型,不仅是男人,在一个男女可共同发展的当代,女人也同样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其实,家中一方在某一方面的付出,理论上是天经地义的,在我们第三产业不很到位的今天,自然会有一方侧重“外”或者“内”的境况。即使在所谓发达国家,妻子家中“全职”或者丈夫“在家付出”的例子俯拾皆是。那么问题的核心和症结在哪儿呢?在下以为是文化和心态。从文化上是想,如果是女人,相夫教子孝长辈就很“光彩”。从心态上考虑,一方在内付出,一方在外成就,给世人的感觉自然是看好后者。这对在家庭中付出的所有人都是个心理的考验,应该从“舍得”的角度认知才对。解决问题的症结在于,家庭成员中除关爱之外,要有彼此心灵的公开交流,处事(尤其是“外事”)的公正对待,“内外”成就的共同分享。如是,在爱的基础上将“整体”视为永久的“常态”,“里面”付出者安心,“外面”成就着也坦然。至于“事业”,则是另一话题,在这里且不论。C


【编辑:editor】
上一篇:破碎的异国之恋
下一篇:玩火者会“自焚”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