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物流 改变世界
栏目主持/陈祥森  2017年第08期第28页  2017-07-20

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新金融引起人们热议,每天10亿个包裹的预测更是惊呆不少业内人士,于是也引来非议。为此,本刊编辑部邀请把酒临风、夜雨观澜、金玉其中三位专家,对马云所说与物流业内不同观点进行评说。

 

每天10亿个包裹靠谱吗?

专栏小编:三位专家好,欢迎做客“深度”栏目。8月下旬“2017中国储运发展高峰论坛”将在天津滨海新区召开,这是继大连、无锡、上海之后《中国储运》杂志社举办的第四届论坛。本届论坛主题是,“变革时代物流的需求与创新”,主要是探求物流领域的解决方案,研判中国物流的发展走势,围绕变革时代物流的需求与创新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所以,今天有请三位专家也来谈谈物流与创新。

金玉其中: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就是创新。十八大以后,我国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三去一降一补”,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增长动力的转换,而这里的关键突破点就在于创新。李克强总理多次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国务院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在这个大背景下,物流行业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发展的效应开始显现,尤其以“互联网+高效物流”为标志的“智慧物流”加速起步,催生了一批新模式、新企业、新业态。

夜雨观澜:从数据上看,我国物流业仍处在发展上升期。尽管现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但中国物流业仍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我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9%,连续五年持续下降;2016年,服务业占GDP比重已上升为51.6%;由此也可以看出这是物流业狠抓降本增效的结果。近些年来,物流业创新模式、创新技术,成为业内的亮点,管理的优化,技术的进步,直接显现在社会和企业的效益上。

把酒临风:近些年来物流创新模式取得了很好效果,譬如,互联网+高效运输,使货运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像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货运经纪、互联网+甩挂运输、互联网+合同物流等模式,涌现了一批“互联网+”企业。同时,随着国家政策积极鼓励和无车承运人试点正式启动,开始了新一轮无车承运人模式转型探索。譬如,互联网+智能仓储,使用智能仓储机器人,开展无人机配送,充分利用仓储信息,优化订单管理,大幅提高仓储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带动行业高端化转型升级。

专栏小编:我觉得,中国搞改革开放,搞创新,只要观念能够转变,接下来的路才好走。这些年来的深化改革大家总觉得磕磕绊绊,关键原因就是理念问题,一些人仍然坚守旧观念,抱残守缺,致使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所以有人讲,中国的难点在国内,国内的难点在理念、在政策体制。

把酒临风:相比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对中国更重要,尤其是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历经改革的国家,最重要的创新是制度创新,而制度的创新源于理念的创新。当现代物流理念引进到中国时,令我们眼前一亮;当智慧物流展现在我们眼前时,让我们看到物流发展的方向。去年云栖大会马云提出“五个新”,即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新金融,未来三十年,这五个新将会深刻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社会、政治方方面面。

专栏小编:马云的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新金融并没有得社会全体人的认可,尤其是做惯了传统产业的人炮轰这五个新,认为电商是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冲击很大。

夜雨观澜:每个人的观念实际上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印迹,传统产业的人很多时候很难理解互联网这种新生事物,他们的传统观念中,电商脱离了实体经济是一条不正确的道路,但即将到来的变革又迫使他们必须要应对这种大势。近年来的电商经济对以传统零售为首的实体产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这种冲击并不是完全反面的,越来越多的传统经济实体开始选择拥抱互联网接受变革。有报道说,家电制造商美的仅仅在天猫平台,2016年就实现了超过100亿元的销售额。

金玉其中:在很多传统企业家眼中,认为实体经济能带动就业,电商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则少了许多。其实,电商加快了商品流动速度,而且带动了物流业的繁荣。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电商创业大潮其实是一种好事,电商经济并非不是实体经济,只是形式出现了新的变化。无论是电商经济,还是线下零售,其实都是实体经济的一种。没有先进的制造业,就没有好的商品和工业品,电商也就成了无源之水,而反过来,制造业不去拥抱电商新世界,就可能没办法连接年轻消费者,没办法建立更高效的销售渠道。电商经济和线下零售,其实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生态,这或许才是中国新经济应该有的未来。

把酒临风:电商经济已经让一些人很难接受,马云提出的五个新显然更让他们难以接受,尤其是新零售。物流业与电商紧密相连,快递业的迅猛发展我们看得很清楚,今天快递每天要处理一亿件包裹,五年前我们连想都不敢想,再过五年电商快递是个什么情况还真没法预料。因此,我想对于一些问题的争论,实际上都是对当下事物认知深度的问题,理念不到位认知也绝不会到位的。

专栏小编:最近,我看到有人质疑马云预测7~8年内实现每天10亿件包裹不靠谱。说马云的预测将成为很多电商企业和快递企业布局未来运输快运能力、仓储能力、末端配送能力等等物流能力的参考依据,也会成为国家决策参考依据。如果马云的预测根本不靠谱,将来给电商物流行业带来巨大危害。对此,三位专家是怎样看的?

把酒临风:物流是传统产业,老观念、旧理念在行业内还是有一定市场的。当初把快递归属物流门类时,那些持有老观念的人还很不理解,认为快递应归属邮政,而邮政和物流不搭界。现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可谓是“来势汹汹”,令人眼花缭乱。这就更让持有老观念的人不解了。站在今天看未来,他能相信未来吗?我关注过电商快递,阿里的决策层人士站在30年后思考今天,所以阿里这个电商平台领先全球。眼界高世界就大,中国电商和快递是爆发式增长,况且跨境电商又打开了买全球、卖全球的大门,市场正在逐步扩大,所以马云有信心在7~8年后实现每天10亿件包裹。

夜雨观澜: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预测,到2020年中国1年将产生1000亿个包裹,相当于一天3亿个包裹。一天10亿个包裹,一年的包裹将会是3650亿个包裹。现在每年业务量312.8亿件,要达到马云所说的每天10亿个包裹,在未来六七年内我国快递业务量至少要翻10倍以上。根据国家局数据显示,2017年1~4月,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105.7亿件,同比增长29.8%,增长速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6.7%,增速下滑明显。如此来看,未来几年每天10亿包裹只是一席空话?答案显然不是的。马云表示,如果你光在中国折腾,你已经不够了,必须到东南亚去折腾,必须到“一带一路”上去折腾,必须到南美去折腾。这就表明,马云已经为快递行业未来的增长点指明了方向——走出去,并且非常聚焦的指出快递的下一个爆发点就在“一带一路”。

金玉其中:且不说“一带一路”的商机,目前,我国快递业务结构中国际件占比较低,今年1~4月国际/港澳台业务量占比仅为2.2%,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说未来市场前景极其广阔。在杭州云栖小镇GSLS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马云特意指出,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中国的开放,再次强调一带一路对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好处,其中有一个数据,就是未来五年内将会进口近8万亿美元的产品。进口8万亿美元的产品,其中可以转化为多少个快递包裹。那么彼时快递作为电商的基础型、先导型行业,也必然会迎来国际业务的爆发。这就是马云“每天10亿个包裹”的底气由来,数字由来。

 

新物流带来了什么?

专栏小编:有人担心快递业会遵循S曲线发展趋势,进入超高速成长期发展阶段以后,发展速度很快就会下降到正常水平,而后发展总量逐步趋于饱和,必然会产生严重的过剩产能。

夜雨观澜:任何产品、技术、事业以及企业的发展,都会经历三个阶段,S1成长期,S2成熟期,S3衰退期。大多数人做事情的思维是先做完S1,然后再去做S2,没有一个全局思维,不知道两件事情可以同时一起完成。在现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资源的流动性以及公开性极大地加强,处于S1阶段的我们,完全可以了解到S2、S3阶段的信息。虽然一时半会达不到那么高的高度,但是可以先储备知识,多去了解。这样才会极大地加快进步的速度,让自己进入高速路飞奔。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能够识别出来这是机会,并且还有能力去抓住这个机会。

金玉其中:大家熟悉国内几个品牌手机,目前处于S1阶段,他们深入人心后,又不断开拓自己的市场,将触角延伸至更为广阔的领域,以求抓住更多的客户。苹果手机目前最普遍的观点是处于S2阶段的,苹果公司对于智能手机市场的颠覆造就了无数个奇迹。也让曾经的手机帝国诺基亚直接进入了S3阶段,从此成为历史。从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一是要拓展新市场,二是要不断进行创新。

把酒临风:技术创新永无止境,所以产品若不想进入衰退期,关键要领先一步。中国有许多产业产能过剩,但我们梳理一下,那是落后产能,技术并不领先,所以生产出来的产品卖的是白菜价也没人要。像中国高铁和谐号每小时跑300多公里,大家都觉得先进,了不得。现在复兴号每小时跑400公里,技术又进步了,如果将来磁悬浮列车,或者再有什么新的技术出现,复兴号也会成为明日黄花。工业革命是动态的,S曲线是静态的,只要坚持创新,你将永远在成长期。物流业也是如此,随着新技术、新理念的出现,旧物流必然走向衰退期,成为过剩产能,新物流必然会替代旧物流从成长期走向成熟期,眼前的智慧物流就是新物流。服务当然也是智慧物流属性,但仅用这一点概括智慧物流属性显然太狭隘了。现在物流业可以将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连接起来,它重塑了产业价值链,使赢利点将更加多元,已经远远超出服务的范畴。所以,我们物流人要有创新意识,勇于接受新事物,敢于探索实践,主动适应社会需求。

专栏小编:其实,市场上最大的挑战对手不是别人是自己,将来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必定是未来,而如果抓不住这个趋势,那就不是技术让你淘汰,而是落后思想让你淘汰,不是互联网冲击了你,是保守的思想、昨天的思想、不愿意学习的懒性淘汰了你,自以为是淘汰了你。

夜雨观澜:我看到马云一个讲话说得挺好。他说,最早英国发明了汽车,但阻碍车也是英国,保守势力出台了一个红旗法案,限制汽车速度,结果是德国、法国、美国汽车工业超过了英国。所以我们要用自己的脑子去判断未来,把握未来。任何一场技术革命都是50年,前20年都是技术公司的变革,未来30年才是真正的应用市场的开发。互联网公司的第一代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互联网公司要活下来,未来30年必须把自己的技术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未来30年,是传统行业的时代,未来30年是改革自己,把握新的技术,过去的20年,这些技术和应用已经被证明,你的勇气是否能淘汰自己昨天的技术、昨天的思想、昨天的组织架构,昨天的人才架构,来重新打造自己的未来。过去工业时代把一切不标准的东西标准化,以后标准个性化,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数据,就是云计算。信息时代,也许你还能人算一下,大数据时代,根本不可能。所以要把握好这个技术,把握好这个时代,把握好这个机会,这个机会便给每一个人要有勇气淘汰自己昨天的技术、昨天的思想、昨天的组织架构、昨天的人才架构,重新打造自己的未来。

专栏小编:近年来物流降本增效引起人们格外关注,有种观点说,降本增效是瞎扯淡,物流降本增不了效,就是真的实现了降本增效,那也是牺牲了物流企业应得的利润,所以大力提倡降本增效对物流行业发展不利。对此三位专家那么是怎样看的?

金玉其中:科技改变生活,改变世界。因为科技的进步,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看不清这一点,就很难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对于物流业来讲降本并不影响增效,关键是要看你的效率,效率提高了成本就会下降,企业效益也会提高。吴敬琏老先生曾说过,要通过改革来提高国民经济运行效率。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变革的年代,新技术也确实对物流降本增效起到了很大作用。物流的技术创新让人大开眼界,青岛、厦门已出现无人码头,机器人被广泛应用在物流领域,这些都提高了效率。当然,智能化先期投入很大,但长期看节省了人力成本,仍然是个很划算的投入。工业革命进行了三次,每一次都使成本大幅下降,现在物流向智能化转型,新技术有能力解决成本与效益的痛点。当然,这里也有制度性成本过高的问题,那么可以通过政府改革来降低这个成本嘛。降本增效不是瞎扯淡,是实实在在的一项政策举措,政府部门也在积极落实降本增效政策,如果降本增效企业得不到实惠,岂不是要拖垮物流业?当然可能有个别企业降了本没增效,但行业整体降本增效没问题。

把酒临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体验差,一直是困扰物流行业发展的两大痛点问题。据数据显示,中国国内一件商品从生产出来,到拿消费者手里,要平均经过7次搬运,而在发达国家,只需要3~4次;中国国内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5%左右,而发达国家基本只占8%左右。差距非常明显。搬运次数多,不仅影响了效率、抬高了成本,同时也增加了货物破损和丢失的机率。现在,智慧物流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京东大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物流流程进行全面优化,从仓库、配送站智慧选址,商品存储位置、拣货员路径,到最终货运车辆和配送员路径规划,全面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用户体验。

夜雨观澜:在中国,物流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在分拣、配送等环节更是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传统的人力作业方式,效率低、差错率高、成本高,特别是在“双11”高峰期,快递公司都堆积着大量的包裹送不出去。对于这一点,地图慧开发的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做配送区域的划分,包括智能分单管理,仅此一项就可以提升40%~80%的效率。菜鸟网络拥有全球最大的物流数据库,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运算,可以产生大量数据产品,供给整个行业使用。菜鸟电子面单,已经成为行业基础设施,菜鸟智能分单,让快递公司逐渐摆脱了人工分配路由。

专栏小编:尽管我们与物流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对于物流的真谛未见得就能把握。马云说,物流行业不要简简单单地看作货通天下,不要简简单单把货从这个地点送到那个地点,物流行业必须参与到整个生产、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要做到能够消灭库存。对于物流这种认知,三位专家有何考量?

把酒临风:零库存管理作为产生于日本的先进管理方式,也在中国企业推广过,但至今我们仍没达到零库存。现在,零库存管理管理已从最初的一种减少库存水平的方法,发展成为内涵丰富,包括特定知识、技术、方法的管理哲学,在欧洲、美国得到广泛应用。马云提出让物流公司消灭库存,是将物流放在供应链最重要的位置上,然后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消灭库存。

夜雨观澜:在美国服装类企业库存周期只有8天,而国内企业则长达51天,美国企业的物流管理成本占总成本的3.8%,国内企业却占到了14%,所以要降成本,必须消灭库存。当然,消灭库存是件很难的事,即使柔性化生产、订单生产,也不可能是完全意义上的消灭库存。马云所说的灭库存,我觉得除了生产端和物流端之外,还要让物流供应链的数据流动起来之外,还需要更多基于C端消费习惯的商业模式创新。

金玉其中:智慧物流可以为促进物流业实现灭库存这一目标提供解决方案。其实,目前物流业存在诸多问题,没有什么是不能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的,但首先我们要革新自己的观念,认识到一个从没有过的工业革命时代正在到来,它将颠覆我们现有的认知,若要不被淘汰,那就要学习,再学习。

专栏小编:记得菜鸟网络开创之初,提出了一个响亮口号:革新物流,改变世界。我们今天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一个全新的智慧物流正向我们走来,五年后,十年后,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物流变化成什么样真不可想象。科技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将改变我们,改变世界。好,今天谈话就到这里,感谢三位专家的参与,我们下期再见。C


【编辑:editor】
上一篇:在智能化中转型发展
下一篇:以政府改革推动降本增效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