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聚焦,还谈什么打造爆品?
  2020年第01期第103页  2019-12-19

  在2019小米、顺为资本投资年会上,智米科技创始人&CEO苏峻和大家说了他的爆品观,并详细阐述了如何用“爆品思维”去做产品创新。

  持续产品创新可增强抗风险能力

  当我们提日本的时候,会想到索尼、松下、丰田、本田,提德国的时候会想到奔驰、宝马,提美国的时候可能会想到苹果、迪士尼、可口可乐,但是提中国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消费品?

  消费品牌是国家形象的代名词,它不仅是一个消费需求,也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巨大刚性需求。

  苹果是个典型的例子。1984年到1988年期间,乔布斯离开苹果,苹果迷失的那一段时间,他没有一些非常有力量的创新产品,它的品牌价值就会受影响。因为苹果这家公司的基础很好,当它再次创新时,它能快速地崛起。产品创新的核心价值链在于产品创新可以塑造品牌,产生价值回馈,推动企业增长,更重要的是持续产品创新,推动品牌进入平流层,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

  我们知道飞机在起飞和降落的过程,实际上是消耗巨大,当它达到一个高度之后,就只需要很小的力,就能保持在平流层平稳飞行。企业也一样,当你跟用户建立品牌信念时,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就会加强。

  爆品思维的底层逻辑,发散多元变为收敛聚焦

  这个时代产品创新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变化,比如说苹果它对创新方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它就是把过去的发散多元变成了收敛聚焦,它最终的结果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效率。

  聚焦型的产品创新获得的不只是爆品,还有人才结构优化和人才培养的合理方式。

  比如当我们一开始把事情想得清楚时,用很收敛的方法做产品,就好像是用针尖的方式去往一个领域里去扎,这时大概率会获得一个正向的反馈,产品卖得好,规模大,整个系统跑得顺,员工成就感更高,接下来我们会更聚焦,然后你就会产生更好的产品。

  过去的方式是上来就发散,比如设计先出10个方案,先去试错,那么试错的结果大概会获得一个负反馈。因为你很难获得一个爆品,很难获得市场的正向反馈,很难为员工产生非常好的价值成就感。

  接下来由于市场的反馈不够好,那么很可能会产生更大的风险。比如一开始的设计方案不理想,接下来要出20、30个方案?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其实员工、团队始终会在一种负面状态中工作,人效被严重分散和消耗。

  我们想象一下,在一个聚焦的团队里面,和在一个发散的团队里,员工如果呆上五年,最后团队里出来的人,差别是很大的。

  生物学里面的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叫正向规律。如果你只是用供给来满足简单的需求,同时有新的需求,然后再用供给来满足,最终我们得到的一个结果,就是“survival”——生存。

  产品创新的本质,比如说苹果有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产品,叫AppleIII,这台机器是一个经典的失败案例。它在一开始,乔布斯就说不应该为它配备风扇,我们应该用自然的散热方法。因为风扇非常吵,功耗很大,我们应该把风扇干掉,我们应该让它简洁优雅,高度紧凑,像一件生活中的艺术品。

  这台产品最后的结果是:第一,非常昂贵,售价大概要3500美元;第二,由于散热不良,当时的技术不支持这样的散热,最后导致温度高到磁盘取出都已经融化了,这件产品无疑是件非常非常失败的产品。

  再来看苹果12英寸的MacBook,它用芯片级的封装来做整个计算机的主板,用多层电池、异形电池做尽可能大的容量,希望能够维持一天的能量消耗。他希望这个东西是没有做任何附加的,比如说完全通过机体散热,而不采用风扇,跟当年AppleIII完全一样,它要制造一个优雅的、紧凑的、安静的人类智慧延展工具。

  但这个产品是非常有争议的,但是它的产品上的这些创新思维,直接影响到了今天的无论MacBookAir还是MacBookPro,这些产品都在它上面获得了巨大的启发。

  但是为什么经历一次又一次失败,他们还是如此执着?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东西的正确的方向在哪里,所以他们就不断的坚持,努力突破。所以我认为实际上真正创新的核心是抓住事物的本质,是以始为终想问题:我们要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要的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因此,要坚持用简单、清晰和聚焦的思路追求产品本质,爆品才有可能出现。(作者苏峻,摘自谷仓创业观察)C


【编辑:editor】
上一篇:如何打造产品的社交属性?
下一篇:返回列表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