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的压力
文/梁鸿宇  2024年第7期第29页  2024-07-02

  所谓AI大模型,就是经过大规模数据训练后,能够适应一系列任务的模型。它具有巨大的参数规模,相比于小模型,AI大模型具备多个场景通用、泛化和规模化复制等诸多优势,被视为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方向。

  据了解,2023年大家都在集中精力搞大模型,,希望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不难看出,2024年是大模型的场景之年,“人工智能+”不再是孤立地去搞大模型,而是把大模型现在的成果和各个行业——特别是传统行业、传统企业的各个业务场景相结合,使大模型能够真正对产业数字化起到推动作用。

  大模型的垂直化、产业化、企业化、场景化之路,更适合我国国情。我国工业门类众多,制造业的数字化处于转型期,如果中国企业在自己的场景上让大模型跟业务相结合,其意义的深远不亚于我们在超级AGI上追上国外弯道超车。

  所有行业都会基于大模型进行重建,物流行业也不例外。智慧级物流,是基于“计算+数据+模型”的综合产业智能,对于当前琳琅满目的大模型,物流业界的态度主流仍是观望,其实,物流有大模型落地的两大基础——数据与场景,可率先应用,以改变物流格局。

  物流流程、数据等丰富成熟,更适合接受AI大模型的深入改造。智慧物流等领域,以物流为供应链中的智能制造,数字化程度相对较高,在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上已有基础,因此有希望更快步入AI智能化。

  物流具有的成熟技术条件、海量的数据、广泛的应用场景,都意味着大模型离物流并不遥远;头部物流企业和物流平台掌握超量数据,深度参与着庞大而复杂的产业生态,具备多样性的复杂应用场景,是大模型落地的天然土壤。

  不过,AI大模型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首先,它们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来进行训练和部署。这对于许多小型企业和个人开发者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其次,AI大模型面临着数据隐私和安全的风险。这些模型需要接触大量的敏感数据,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数据的隐私和机密性。

  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技术,完全依赖模型自动从数据中学习知识,在显著提升性能的同时,也面临着通用数据激增与专用数据匮乏的矛盾。

  福佑卡车技术合伙人陈冠岭特别提到,目前物流大模型依然处于早期阶段,在物流这种垂直行业,因为做的产品不是创意类产品,对大模型输出准确性要求很高,当下的大模型准确性不够,随机性比较强,还需要更多算法上的改进,以及大量的数据和场景的丰富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物流大模型面临的最大挑战。

  人工智能学科诞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70年,有积累的过程,也有停滞的过程,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早期相对慢一些,到了最近十几年急剧加快,尤其近几年突飞猛进。目前,技术虽然快速成长,但大模型的产业化落地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索,每一个问题的突破都有可能带来飞跃式的发展。

  人工智能发展呈现波浪上升的状态,技术上升到一定程度时遇到一些制约因素,假如这些因素不解决,技术发展就会变得平缓。一旦这些因素解决,技术又将继续往上升。当前,大模型正处于一个不太平衡、法规制度不太完善的阶段,人工智能发展在技术突破的同时,还要解决法规制度的配套问题,政府积极推动,出台扶持政策,都将有利于智能化的跨越式发展。

  对此,360董事长周鸿祎在采访中指出:2023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拐点,过了大模型这个拐点,进入到指数级的发展。最理想的发展曲线是持续往上走,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有两种因素可能会导致发展意外坠落:一个是“安全”,如果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不能解决安全问题,会给人类社会造成大量的问题,比如虚假视频欺诈;另一个是“能源”,如果人类不解决大模型带来的能源大量消耗问题,大模型的发展走不下去。C


【编辑:editor】
上一篇:AI在哪些领域为物流企业赋能?
下一篇:返回列表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