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人才如何破冰?
文/王悦  2016年第05期第70页  2016-04-18

人们都说21世纪最激烈的竞争是人才之争。近年来,中国的冷链物流风生水起,然而在冷链物流迅猛发展的背后,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凸显,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如何尽快培养冷链人才呢?
这个问题笔者一直纠结于心,前些日子,借参加餐饮酒店供应链峰会之机,请教了中物联冷链委副秘书长李胜。李秘书长一席话若醍醐灌顶,心里明白了不少。故此,也与关注这个问题的读者来共同分享。
在李秘书长看来,“冷链物流整体专业的培养仍然处在萌芽时期。”冷链物流行业结构的专业性对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运营角度来看,与常温物流相比,冷链物流领域可以说是一种项目制的行业。有别于像“快运”这种标准化的合作体系,在整个冷链物流的过程中涉及的学科门类和领域较为广泛。因此,要求人才不仅要具备相关物流管理的基础性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熟悉冷库涉及到的化学物品特性,如在制冷剂制作中用到的氨、氟利昂、四氟乙烷等。同时,还要涉猎一些电学和食品方面的综合知识。因此在专业的综合性的要求下,冷链物流人才不但是物流的“管理人”,同时也充当了学术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然而,目前国内没有真正的冷链物流专业。冷链物流专业本身是在去年才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国内只有极少数的高校设立了冷链方向,因此在高校培养专业人才难以实现。
针对冷链物流人才的稀缺问题,一般是企业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方式进行,不仅提高了成本,而且需要长时间实践才能上岗。中物联冷链委率先开展了“冷链物流校园行”的活动、开设公益培训班和一些商业培训。同时中物联冷链委在原有物流师培训体系的基础上,编撰《冷链物流人员从业知识标准》,预计能够在今年完成审批手续,此后进行教材编写和设置课程的工作,旨在培养专业的冷链物流师。
那么,如何培养专业人才呢?对于如何培养冷链专业性人才问题,由于每个企业都有着自身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方式也各有不同,李秘书长说,“我国物流产品冷链人才的培养要坚持冷链物流研究方向的科研活动与教学紧密结合,在国内要系统地开展冷链的相关研究,在获得科研成果的同时及时转变为教学。”在他看来,冷链物流相关论坛、冷链校园公益性培训以及构建一个基于物联网全程冷链物流实验室都是培养相关人才有效的重要途径。以全程冷链为框架,以冷链标准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核心,以教学实训为落点的培养方式,才能给予冷链人才在设备的优化设计、智能储存运输安全、品质分析的管理、信息追溯与评估等方面发挥厚积薄发之力的平台。对此,李秘书长提出培养冷链人才几点建议:
一、从事冷链物流的同时也应承担管理与运营,即要具备基本的能力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包括对于冷链的基本概念和对市场的了解。
二、了解制冷的原理方法,基本的概念、基本的制冷能力以及相应的制冷系统与设备。
三、提高服务,了解客户。如果对自己的服务对象了解不足,就无法实现物流的“零距离”对接,无法将成本降低到最小化。只有运输对象的本质(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化学成份和物理特征)和运输条件足够熟悉,才能做得好运得好管得好。
四、提高业务能力,要对易腐货物的冷却过程及冷却冷冻的设备有充分了解。在我们国家问题总是出现在第一公里,第一公里保证不了质量,后面物流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弥补。
五、冷链物流的规划,涉及冷库比较多,冷链物流怎样运作怎样规划、选点,功能怎样布局,流程怎样设计,这些都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C


【编辑:editor】
上一篇:最佳投资洼地——物流地产业
下一篇:物流的下一站——智慧物流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