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物流加速跑
——北京智瑞云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尚尔斌
编辑整理/李静宇  2025年第1期第25页  2025-01-14

  近年来,物流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竞争的特征越来越显著,物流市场总体需求不足、资源能力供给过剩,导致物流各细分市场“卷”无止境,这种“卷”也同时传导到了上下游,

  这种来自市场竞争与企业生存的“卷”,一方面使得物流行业企业盈利水平偏低、企业群体进一步分化;另一方面,也强力推动一部分企业挖潜提效、优胜劣汰,加速推动了产品、服务创新,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例如,智能驾驶车辆在港口、矿山、园区等封闭场景及部分开放道路批量投入使用并取得显著成效,新能源车辆及充、换电模式在部分地区、线路的成功推广应用,京东与图、逗号科技等一批科技企业在大模型、大数据应用及智能调度算法优化等领域突破传统运营及场景瓶颈取得创新突破等等。

  新挑战、新格局

  第一,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现代物流谈起来“高大上”,现实仍然存在无序市场竞争、运输超载等现象,甚至多年相对稳定的仓储市场出现明显过剩、仓租价格下滑,2024年以来公路整车运输价格持续下滑,大宗生产资料的运输价格下滑幅度更大。

  原因一是市场进入存量变革和增量创造阶段,企业一体化智慧供应链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能力参差不齐,不规范竞争、恶性竞争屡见不鲜;二是服务能力滞后于市场需求发展,产品、服务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服务、价格战现象严重;三是行业整体服务数字化水平滞后于市场需求发展,网络化、平台化服务生态脆弱。

  第二,头部企业借势抢占市场份额。各细分市场头部企业依托自身品牌、资源、网络规模、科技创新优势拓展市场,在“弱市”仍取得亮眼成绩。例如,京东物流2024上半年营收863亿元,同比增长11%;安能物流2024上半年实现营收52.89亿元,同比增长16.2%,经调整净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82.4%;中通快递2024上半年营收206.86亿元,同比增长10.5%,调整后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13%,成为加盟制快递企业市场份额最高、成本效率最优、单票快递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

  第三,传统甲方、新势力跨界入局。物流企业传统甲方如钢铁企业、水泥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凭借自身货源、上游采购、产品技术等优势,借助数字技术和数字平台政策支持纷纷入局,将自身企业物流部门转变为物流企业,例如新希望旗下的运荔枝+集鲜、天瑞水泥旗下的中原大易科技、百丽国际旗下的丽讯物流等。滴滴、货拉拉等数字平台、生态链主企业,依托自身庞大的流量优势以新的服务产品、服务模式切入传统物流市场。

  第四,“政府平台+”推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扩张。国家物流枢纽、冷链物流基地、补链强链等政策支持项目及专项建设项目陆续落地,以政府投资运营平台为主要载体推动更多物流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建设落地运营,在进一步完善物流设施布局、补强物流基础设施短板的同时,也影响着市场供求格局。

  “资源+能力”转化

  优胜劣汰是不变的市场法则,在全域发展、全链融合市场环境下,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破局,向“新”破“卷”,是最有效的选择和途径。

  第一,聚焦国家铁路资源型大企业“资源+能力”的转化。一是站在提升产品、服务价值视角,最大限度获取资源,弥补运输、运营视角下资源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站在提升服务价值链优势视角,最大限度链接、整合、优化、利用社会资源,包括地方铁路资源、专用线资源、园区资源、物流网络资源等;三是加速“资源+能力”的转化,转化为物流服务平台、生态化发展资源;四是创新产品、服务以提升市场优势,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协同视角打造铁路物流“共赢链”。

  第二,转变思维,从传统运输思维转变到物流思维、用户价值思维。不同思维模式下,同一件事就会映射出不同结果或结论。以当初的铁路行邮专列/电商班列开行为例,在物流思维、用户价值思维下,这一铁路运输产品与公路运输相比有着明显短板,主要表现在公路运输是库到库直达运输,而铁路运输两端要增加2次短拨、2次装卸成本(以某快递企业为例,合计成本达6000多元/车),基本抵消了铁路运输成本优势,而两次短驳、装卸作业环节增加包装破损概率,也降低了全程运送速度优势。

  第三,发掘铁路场站潜能。2000多个现行铁路场站、规划建设园区及中心站,与国家铁路、地方地铁及专用线可以构成辐射全国的铁路物流网络,但是目前大多是以满足铁路运输、装卸作业及货主发运、接取货物需要进行的规划建设,随着产业布局发展调整及城市建设发展,部分场站场地设施出现闲置,大多也难以满足现代物流作业服务要求,更难以满足大型物流中心或枢纽区域性聚集物流服务资源、开展全产业链供应链物流服务需要,在场站场地使用方面也有政策性限制。以铁路场站资源为基础,广泛链接社会物流资源,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拓展服务功能,重构铁路物流园区发展新优势,以铁路运输“园区(场站)+通道+网络”为基座,为铁路物流构筑高质量发展完整基础设施。

  第四,强化科技装备提升及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打通不同部门间、系统间、主体间信息壁垒,如铁路不同系统间、铁路与公路间、铁路与用户间,实现物流全链条数字化、可视化,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如通过创新集装化运输、单元化运输工具实现原本无法运营的多式联运、循环运输业务,通过装运单元创新设计和运输组织方式优化,将原本只能单一公路运输的货源实现多式联运或铁路运输替代。C


【编辑:editor】
上一篇:无人驾驶落地畅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