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端需求的倒逼,大宗贸易企业需要不断寻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因此,打破模式桎梏、优化物流管理、实现大宗供应链的降本增效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
对于大宗供应链,传统合同模式下的运作更显其复杂性。大宗物流长久以来受制于传统的合同物流模式,使得物流过程变得复杂且难以有效管理,多重转包,大小合同嵌套现象屡见不鲜。一方面这种模式增加了物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给物流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使得货物的监管和追踪变得异常困难,风险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货主方距离实际物流操作常有两层以上的距离,难以对市场运价进行感知和干预。
与此同时,链路管理难度大成本高昂,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发布的《2023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我国全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8.2万亿元。这与我国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在不同的经济结构里,创造同样一块钱的GDP,所需要的货运量不同。其中,对货运结构演变起重大作用的是第二产业,例如,制造业、矿产业等对原材料和大宗商品的需求量较大,这些商品的运输量更高。
据了解,在这庞大的物流体系中,大宗品物流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运输成本占据货值的10%-20%甚至更高,这显示出其高昂的成本负担。大宗物流成本再向下拆分,包含运输费用、保管费用、管理费用三部分,其中,运输费用占比为53.6%,包含公路运输费用、铁路运输费用、水路运输费用、管道运输费用;管理费用占比为13.9%,明显高于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中管理费用占比12.7%,主要原因为大宗物流业务链路上主体格局呈现上下游较为集中、中间主体较为分散,加大了其链路复杂性,各物流要素及功能的衔接有效性减弱。同时,在整体结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相比于快递类物流管理中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范围及深度低,管理费用居高不下。
近年来,为应对物流成本的压力,大宗贸易企业正积极寻求创新策略以降低物流成本。为减少转包链条带来的成本增加和效率降低,部分企业选择直接与基层物流供应商合作,减少转包链条,降低外包成本。其中包括去中介化,优化供应链;自建物流团队,强化自主控制;合作与整合,实现前后端协同等举措。
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前行之路挑战重重。值得一提的是,在探索多元化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大宗贸易企业数字化之路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大宗货主做物流平台并不都是一帆风顺,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在科技和运营方面投入,初始愿景很宏大,但是产业资源和整合能力存在缺陷,导致失败仍是大概率。
G7易流在与菜鸟邀请大宗货主企业深入菜鸟总部,体验创新物流科技,共同推进大宗物流市场的数字化转型中,具体总结了以下四点。
第一,较为严峻的现象是,大约40%的大宗物流平台其实是在“生死线上挣扎”。这类型货主企业往往内部存在利益纠纷,力不往一处使,导致物流平台既跟主业没有太大关系,收入规模也未取得增长。
第二,约有30%的大宗物流平台“误入歧途”。这部分企业的核心经营目标可能出现偏差,例如对企业而言,网络货运应当只是工具,但这部分货主却着重于开票、税源地、税返等业务,让冲规模成为平台重点,从而导致大宗物流平台的发展也走上弯路。
第三,约有20%的大宗物流平台“增长乏力”。这类型企业通常资源有限,或企业能力与平台团队的搭配存在问题,向上难以跟生态金融、主业做到链接配合,向下难以形成优质的运力模型结构和运输模式,从而走到了平台发展的瓶颈期,导致后续增长乏力。
第四,大约10%的企业成为大宗物流平台的“长跑冠军”。当跨越3亿元营收的生死线,意味着其主业贡献度和收入规模都在健康增长,而大宗企业的天然优势资源,以及运营管控能力的加持,企业向上向好发展的可能性会无限放大,直到成为行业的长跑冠军。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