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之下都在出海 海面之上百舸争流 海面之下暗流涌动
编辑整理/山竹  2024年第8期第50页  2024-08-22

  全民出海的时代蓝海变红海

  出海,可以说是近年来我国各行业、企业探讨最多的词语。据商务部、外汇局统计,2023年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0418.5亿元人民币,而2024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仅2024年1—5月便已达4975.5亿元人民币,接近2023全年的一半。而出海的效果也相当显著,仅2023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海外收入总额便达到8.51万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3500亿元,包括家居用品、互联网电商、汽车、家电、新能源锂电等增速明显。

  不同行业从业人员均表示,出海虽然会带来订单的增长,但增量情况并不如预期。虽然我国不断出台出海利好政策,但在当地老牌企业贸易保护与国内出海企业几何级增长的双重夹击下,出海之路愈发坎坷。

  全民出海的时代厮杀很朴素

  对于如何留得下这一问题,虽然各行业、企业官方回答是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但实际的海外商战往往就是如此的朴实无华,即“压低价格,以低价带动订单增长。”

  以物流行业中的物流装备业为例,如今无论是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还是单一设备制造商,其产品在海外的销售价格不断降低,利润也正在向国内靠拢。据业内人士反映,面对愈演愈烈的海外价格战,一方面是在当地建厂生产,从而压低制造、运输成本;一方面是改变出海形式及策略,如将整车打散,以半散装件的形式运输至海外,再进行组装销售;如将目光投向欠发达市场,以寻求通过率先布局抢占市场。而无论是选择当地布局,还是改变出海策略,其中新能源化、智能化都尤为重要,即出海产品能源类型应紧靠新能源锂电,乃至向氢能源迈进;出海产品类型应围绕智能化相关设备。同时,海外价格战加剧下,还将加速洗牌我国各行业、企业出海格局,老牌强企凭借体量、渠道、研产造等优势,更能够通过价格、时间换市场,而初创型、中小型企业出海之路或需更多思考,乃至找寻“背靠大树”好乘凉的“罗马大道”。

  全民出海的时代拼服务拼口碑拼“命运”

  “出海愈发艰难是肯定的,如今国际关系的动荡、冲突的增长,对于出海更加造成不利影响,但依然要出海,要向外寻出路。”某从事物流装备制造的人士表示,“因为海外市场依然庞大,出口数据依然向好,且相较于国内市场而言,依然有利可图。”

  做好本职,强化服务。即维护好品牌的口碑,确保产品质量的高标准,并从产品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依托产品售出后的后续如维护、升级、迭代等服务,提升用户黏性的同时,创造可持续效益。扩大布局,寻求联手。即或企业自身扩大产品、方案链条,从单一产品、方案向全产品、方案迈进,通过完善的产品矩阵,进一步抢占市场;或打造联手合作,依托绑定销售、推荐品牌的模式,寻求夹缝中的生机。但此处需注意的是,无论是联手方还是被联手方,都应确保产品质量的过硬,从而避免一损俱损的局面。同时也需考量用户群体的定制化需求和品牌指向性要求,以确保联手合作效果的最大化。依托多式联运,降低出海成本。打造海外生产基地,建立本土化布局,是有效降低出海成本,提升海外竞争力的途径,但不是唯一,且对于中小型、初创型企业而言,此举反而可能加重企业负担,甚至造成出海不成反出局的局面。因此,各行业、企业出海过程中,或应思考多式联运降低出海成本的积极作用,根据出海目的地的不同,合理规划相关运输载具与路径,利用好多式联运的便捷,保障产品安全、快速到达的同时,节省运费成本。最后,理性看待,相信未来。即未来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苹果不只会砸到牛顿的头上,还有可能砸到每一个人的头上,当被砸中的时候,希望自身也能悟出“万有引力”的定律。从实际出发,并抱有对未来的信心。

  文后记:

  全民出海的时代,那是不是就等于全都没出海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毕竟出海后你将实打实地赚到外汇与依旧可观的利润。且除开效益谈出海,其实出海还会带来自身在产品、方案上的进一步雕琢。中国各行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提升,但依旧存在不足,而出海则会让各行业、企业发现这种不足并改善,从而将完善的产品、方案反哺国内用户和消费者。C


【编辑:editor】
上一篇:跨境电商降本政策“红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