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想像的高冷
大宗商品官方定义显示,包含有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农副产品,如原油、有色金属、钢铁、铁矿石、煤炭及橡胶等具有实体,可以进入流通领域,但又不是在零售环节销售,具有商品属性并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商品。但大宗商品不同于普通快消品的另一个功能是,在金融投资市场,它可作为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的标的来交易,又具有独特的金融属性。
有数据显示,从产业规模上看,全球每年大宗商品的产出值大约在10~20万亿美元,占据世界GDP的20%,而中国的大宗商品产业基本占据全球的50%以上。中国大宗商品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约2000亿规模,发展到2019年已超过80万亿元。
可以想象,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一个30年,中国大宗商品产业的规模在全球占比仍会保持绝对的领先地位。
自我革命的动力不足
大宗商品与消费品之间最大的不同在于消费品不必做到四流(仓储物流、资金流、商流和价格流)合一,而大宗商品流通则必须要达到四流的高度统一,正是在实现四流合一的过程中,给大宗商品的流通带带来了太多痛点。
“最初,整个大宗商品物流行业几乎游离于数字时代之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标准部部长沈启星感言,很多仓库跟30年前相比,唯一的差别就是以前是靠人力搬运,而现在用叉车等装卸工具以及一些简单的仓储管理软件而已。这种依靠人工和纸抄单的仓库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也使得货物安全性大打折扣。
大宗商品流通的难题
针对大宗商品流通的问题,沈启星认为,需要穿透四个痛点:
1.存储货物作为底层资产的数字化难题,由于我国大宗商品长期粗放的管理方式,大宗商品数字化升级是一个难点,数字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回报期长。
2.强化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以金属行业为例,银行贷款增加1个百分点,部分金属价格就会上升10~12个百分点,然而中国的供应链金融并未实现完整意义上的转型,我国现有供应链模式是以核心企业信用主体展开的,中小企业因为信用不足很难融资,授信集中在高信用主体的核心企业身上,就会造成风险集中化。
3.大宗贸易的安全性问题,大宗贸易的核心问题主要体现在买卖合同签订后的合同执行,尤其是物权转移存在的风险,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2020年影子银行已经压到历史最大的峰值,大概压到20万亿元规模,对于融资性贸易的压缩,是国家对于大宗贸易和金融不合理性的挑战。同时,在客观上也为这个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
4.大宗现货靠天吃饭,价格风险难以管控,国际上的大宗商品价格风险管理一般应用期货,但是相比之下,现货市场缺乏成熟的体系,如何做到有效的期现联动,避免价格风险需要进行顶层设计。
未成年的标准化仓单据了解,大宗商品仓库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如下:
1.传统仓储经营模式中,仓库方收入低微,无力发展全程监控,也没有动力开具权责匹配的有效仓单凭证。
2.除占比极小的期交所标准仓单外,业内尚未形成统一的仓单操作标准,相关政策也不具备强制性,导致各家仓库之间仓单凭证千差万别,仓单识别与流通看似天方夜谭。
3.供应链企业与交易库之间信息不畅,缺少验证机制,信息交换没有统一平台或共识标准。行业作假成本低,现货流转的供应链难以低风险开展。
4.政策监管仍处于动态调整过程中,传统仓储模式难以实现资产的准确追踪,故而无法真实确权,导致业内重复质押、重复交易等行为普遍,政策尚未完善,也提高了诉讼维权门槛。
势在必行的大宗商品仓库数字化升级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会长、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勇昭在中物联全国数字化仓库试点企业推广领导小组在线座谈会中提到:大宗商品仓库的数字化升级势在必行。
李勇昭会长指出,大宗商品数字化仓库不必拘泥于具体的技术形式和具体的方法措施。但必须实现数字化仓库的基本要求——电子账目、货物实物、库房货位、现场标志的四相符,四相符才能保证货物的特定性和权属清晰。
李勇昭会长强调说,数字化仓库是电子仓单得以产生的基础,电子仓单的背后一定要有数字化仓库的支撑。电子仓单是货物实物权证化和线上化的结合体,是连接物流服务和贸易服务、金融服务、数据服务的枢纽载体。
未来,随着大宗商品仓库数字化的升级,包括精密化AI防盗、清晰化的资产确权、便捷化的线上管理以及颠覆性的现货流转都将被实现。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