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蛇口炸响隆隆的开山炮声,开启了特区建设的序幕。30年后的2010年8月26日,在深圳经济特区30岁生日当天,距离蛇口仅几公里,一个叫“前海”的地方,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在这天,国务院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2012年7月,国务院批复前海“先行先试22条”,前海被人们称为“特区中的特区”,金融改革的先锋。
2012年12月7日,深圳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首个视察地,而总书记在深圳的首个视察项目,便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习近平在考察前海时强调前海开发开放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新契机,是转型升级的新推力,是改革开放的新起点,是粤港、深港合作的新平台;希望前海深港合作区要准确把握中央赋予的战略定位,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要求继续发扬特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坚定不移、持之以恒、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落实比特区还要特的先行先试政策,精雕细琢、精耕细作,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2014年3月6日,习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前海要为香港提供发展空间,为香港产业优化提供杠杆作用,在开发开放中要进一步突出深港合作。
根据规划,前海将现代物流作为其重点发展的四大产业之一,要将前海打造成物流型、营运型和结算型的供应链管理中心,目标到2020年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和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是什么让习总书记对这个面积仅为15平方公里的填海之地寄予厚望?作为深港合作的前沿,前海又具备哪些优势?目前,前海合作区开发有哪些进展?未来,物流企业们可以在前海找到哪些机会?
日前,记者远赴深圳前海进行实地观察采访,让我们来聚焦前海。
前海—深港合作 优势凸显
2012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打造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引领区。国务院的22条政策批复涵盖金融、财税、法律、人才、教育、医疗、电信等多个领域,其中18项在中国是“第一次”提出。而包括允许前海探索拓宽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等金融政策共有8条。
前海合作区以“电子围网”方式将前海湾保税港区拓展至大铲湾港区、深圳机场,设立链接口岸、机场、港口的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实现深圳机场空运区、大铲湾港区、西部港区“双港三区”保税功能全覆盖。采取深港合作共建方式,鼓励港深企业互相参股、持股及业务合作,加强双方股权、产权、特许经营权合作,推动香港企业参与深港两地机场、港口、口岸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在投资准入政策、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业开放方面先行先试,实现深港两地港口群、机场群跨境统一组织控制,实现深港服务业深度融合和联动发展。
“特中之特,特上加特,独树一帜,不可复制。”这是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对前海合作区相关政策的评价。
2014年,随着《关于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2014年改革创新工作要点的通知》等文件的依次下发,前海的优势和活力进一步释放。
其中深圳市政府2014年【1】号《关于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强调了前海的跨境金融发展重点,充分借助深圳毗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打通本外币、境内外、在岸离岸市场的对接合作路径。并明确了包括放宽各类金融机构的股东资质、持股比例、业务范围等限制;探索外商投资金融机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发展混合所有制金融组织体系;缩短外资银行升格和开展业务的年限要求;支持民间资本通过发起设立、并购重组、增资扩股等的方式加快进入金融领域等在内的优越政策,以及深化深港金融合作,支持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增加境外人民币流通规模、留存数量和可接受度;两地合资证券公司、金融产品互认买卖、金融从业资格互认、深港交易通、发行点心债、深企香港上市;人民币信贷资产跨境转让、跨国公司人民币资金池、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电子商务、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拓宽跨境人民币贷款使用等针对金融市场的开放创新举措。
一如前海管理局副局长李强所言,前海最首要的意义就是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中央批复的政策明确要求前海在多领域进行先行先试,特别是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深圳不是国际金融中心,单独的前海成不了国际金融中心,但是深港融合在一起,一定可以是国际金融中心,而前海正处于中心的焊点位置。”
据了解,截至2014年3月底,入区企业超过5000家,注册资本总额3510亿元,其中金融类企业2954家,引入世界500强企业46家,注册资本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73家,注册资本在20亿元以上的企业26家,要素平台类企业10家。而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入驻前海最为诱人的国家批复的前海首批22条先行先试政策中最耀眼的产业优惠目录也已出台,包括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四大类企业可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罗润华现任深圳前海智库秘书长,在他眼中,前海的发展空间巨大,这也是他选在创业一家民间智库公司服务于前海的原因之一。他告诉记者,选择前海,缘于他曾经在这里参与过中兴通讯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落户前海的项目管理工作。“那时候我就十分看好这里的政策和前景了。于是,当我决定出来创业的时候就做了前海产业智库。”他告诉记者,在得知前海金融业并没有纳入优惠目录时,多少有些遗憾和失望,但是他认为前海的优势在于背靠香港,走市场路线进行突破创新。而目前已初步形成金融业的丰富业态,集聚效益初显。他说:“未来,在前海,小额贷款可以依托这个平台进行产品创新与融资渠道创新,如通过资产证券化、发债等方式进行境外融资。相信前海将在金融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引领全国。”
对比前海与上海自贸区
——前海管理局推广处主任 陶鹏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一时间,上海自贸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早在3年前,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就正式批复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2011年3月,国家又正式将深圳前海开发纳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同样有先行先试的金融政策,同样有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同样以优惠的税收政策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企业,对比前海合作区与上海自贸区,他们有哪些本质上的区别呢?
陶鹏主任从战略定位、开发条件、政策体系和核心优势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
首先在战略定位方面,上海自贸区定位为“国际金融中心”,要求“面向世界,服务全国”,重点发展金融、贸易与航运,计划到2020年建设成为与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而深圳前海定位为金融开放的试验示范窗口,重要的金融创新中心,要求“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及专业服务业。
“前海要发展的四大产业是:创新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预计到2020年,实现GDP1500亿元,每平方公里100亿元,达到纽约、伦敦等国际一流城市水平,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中心。特别关系到现代物流,有四个大的方面也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努力的方向,一个是供应链管理中心,在物流型、营运型和结算型方面都要重点着力,在国际贸易平台方面提出四点:进口与出口贸易并举、在岸与离岸贸易并举、货物与服务贸易并举、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
陶鹏也坦言,上海的经济总量和一些支持方面是深圳不可比拟的,这是一个客观的现实,“对于前海来讲,我们把重点放在金融创新,我们一直没有说前海要做一个国际性的金融中心,要做一个地区性的金融中心,这个事我们短期内干不了,还是把重点放在创新,深圳在前海依托的优势主要在于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往往是创新的来源,创新的优势在于中小企业,这一块根据我们自身的优势。我们提到依托香港、服务内地,上海自贸区承担的国家使命更加宏大。”
从开发条件来说,上海自贸区占地28平方公里,包括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港保税区和空港综合保税区,直接面向长三角108765亿元经济腹地,区域已完全由建成物业覆盖;而深圳前海占地15平方公里,地处蛇口半岛西部,毗邻香港,均为填海造地而成,为深圳市最后一块完全未开发的宝地,直接面向珠三角47850亿元的经济腹地。
对此,陶鹏强调,深圳前海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更加明显,“有深圳机场、香港机场等等,香港这边还有港口,我们希望把综合的要素资源整合起来。现在我们提到前海包括深圳这一块有很多优势:交通的地理位置,我们有深圳机场,包括最新的航站楼已经开始起用,包括香港机场,整个深圳和香港加起来物流的吞吐量,深圳港的汽车吞吐量等。此外我们在地方规划中有12条轨道线路,现在已经建成地铁一号线,里面有前海湾等等几个站,还有地铁的5号线,首发站在前海,其中有一条线要特别强调,机场快线——深圳机场直接到香港机场,前海这里会有一个出境口岸。”
习总书记强调前海要为香港提供发展空间,而前海是非常小的地方,15平方公里都不到,对此,陶鹏认为习总书记所指的这个空间不是物理空间,而是无形的空间,“前海可以作为一个桥头堡为香港的企业拓展内地市场,为国内的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平台,要加深深港合作,这段时间来的企业有不少也是香港企业,不管是香港还是内地企业我们都愿意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发展环境。”
对比两者间的政策体系,陶鹏表示,上海自贸区由国务院统筹领导和协调试验区推进工作,目前已出台负面清单,且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管理方式上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即由核准制管理改为备案制管理,其余涉及投资、贸易、金融、行政法制等领域的政策细则将分步出台;深圳前海由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协调和决定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建设有关重大事宜。有国务院批复的22条先行先试政策,涉及金融、财税、法律、电信、人才、教育医疗6方面,目前已落地16条,剩余6条由相关部门研究后出台。
“以政策体系上看,上海自贸区是国务院统筹进行的,我们感到比较有信心的就是从现在的态势看上海自贸区有的政策我们陆陆续续都有了,但是我们原来已经有的国务院批复的22条先行先试的东西目前上海是处于落后地位的,包括企业所得税15%等等,这个事情我们走在前面。希望后续可以把已有的优势继续保持核心的地位。”
陶鹏主任强调上海自贸区的核心优势在于有上海良好的金融投资环境作为依托和中国内地首例自贸试验区的先发优势,旨在推进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在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兑换、金融对外开放等方面打造中国离岸金融中心;而深圳前海的核心优势在于毗邻香港,有利于体制机制创新,深圳本身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前海面积小,试错成本低;有利于扶持香港作为国际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发展,在人民币回流渠道与创新金融业务上先试先行。
“习总书记一直提到一个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前海处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空间节点。上海自贸区有良好的国际金融环境作为依托,中国的第一家自贸区,从自贸区这个角度来说它是有宪法优势的,另外在解放前,上海曾经是一个亚洲的金融中心,当时是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城市,而前海我们还是立足于利用香港的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不断地进行进创新,这意味着可能要犯错误,中央已经有一个承诺容忍失败,允许尝试。我们觉得试错的成本还是比较低的,下一步我们还是要继续创新。”
如果说前海是深圳特区的浓缩加强版,那么上海自贸区就是国家经济特区的升级版。近年来,深圳的产业升级效果良好,经济总量一直保持全国第四位,金融业发展迅速,创新能力强。但与香港比,现代服务业水平不足,开放程度有限。为进一步加强深港合作,提升深圳的现代服务业水平,前海新区应运而生。而上海自贸区是在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基础上设立的。1990年浦东新区设立以来,上海走出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低迷,带动了长三角地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并朝着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目标迈进,起到了改革开放良好的示范效应,因此中央选择上海自贸区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两个试验区均突出了金融服务业的开放和创新。其中,前海新区作为金融开放试验示范窗口,在某些优惠政策上具有先行先试的优势。例如,构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试点设立创新型金融机构和要素交易平台,支持境内外金融机构在前海设立国际性或全国性管理总部、业务运营总部等。上海自贸区的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同样是重中之重,它要求建立适合的外汇管理体制,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逐步试点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打造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它们都涵盖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领域,都重视法制领域的制度保障。
前海的发展是自下而上推动的,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是自上而下推动的,前海的改革突破口是依靠优惠政策,使深港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接轨,利用香港制度优势,提升深圳现代服务业的定位成为未来整个珠三角的“曼哈顿”——利用深圳的地缘优势,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以前海为新载体,建设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这个区域发展战略,将成为提升港深大都市圈国际地位的催化剂。而上海自贸区是国家层面战略,从一开始就强调可复制可推广。它的设立,旨在建立试验田,试点经济、政治和社会等诸领域改革,积累经验,推广全国。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