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绍辉:开拓智域—— 产业互联网平台路径的再思考
文/硅鲸科技CEO 硅鲸数字生态总设计师 赵绍辉  2024年第11期第16页  2024-11-14

  2024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产业互联网平台,破除跨地区经营行政壁垒,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全球集散分拨中心,支持各类主体有序布局海外流通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国际物流枢纽中心和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产业互联网平台尤其是大宗商品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使命、定位和核心价值进行重新的系统性梳理和思考,对理论进行修正和扬弃,对实践进行复盘和总结,为下一个十年再出发,做好充分准备,仍然是一件难而正确,且十分值得做的事情。

  平台的价值再思考

  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了二十余年,估值、市值超千亿、万亿的平台几乎还未诞生,相比产业互联网平台所在的领域和解决的问题,动辄是几万亿和几十万亿的产业,其价值还远远未体现出来,那么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对于产业互联网平台,价值创新方向和创新点主要有:监管、生产、交易、物流、金融和大数据等6大中心的6个方向。

  从过往历史来看,因为政府对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强监管,资本市场对自营模式的保留观点和态度,在监管和交易方面的创新,受到一定制约,自营模式被业内很多人称为“大一号的贸易商”,很难取得理想的平台价值。金融方向的创新,尤其是供应链金融创新,也由于政策原因和诸多限制,很难成为综合性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主要价值点。很多金融公司,更名数科公司。很多产业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服务板块,被剥离在产业互联网平台主业之外,单独发展。在金融方面,目前,支付业务需要支付牌照,供应链金融业务更多是为持牌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数据和助贷服务,收取服务费。6个方向除了监管、交易、金融,还剩下生产、物流和大数据3个方向有文章可做,也是之前很多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相对薄弱的地方。之前的价值洼地,就是未来的价值点。

  总体来看,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还存在以下5点不足,有巨大的改进空间。

  1.产业互联网平台对生产工厂的服务能力和黏性不足。除了像欧冶云商、河钢云商这类由大型生产厂家主导的平台,大多数产业互联网平台与生产厂家和生产环节之间是合作和服务关系,也存在利益博弈:如果平台强调与厂家合作,缩短销售链条,直达下游终端企业,则会损伤中间贸易商的利益,受到贸易商的抵制;如果平台联合下游贸易商和终端企业,向上游厂家发起集采和团购,提高下游向上游工厂的议价能力,则会受到厂家的抵制,如何达到厂家、贸易商、终端企业和平台多方的利益平衡点,如何提高整体产业链的效率,降低成本,没有一个标准模型,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特征,因地制宜地制定解决方案。很多好的平台实现了与厂家采购招标平台、生产系统和渠道销售平台的高效对接,工厂生产的产品可以直接实现到平台的网络化销售。希音就是集合了下游消费端的需求,转化成对上游中小服装企业的生产订单,实现了按订单生产,扩大了工厂的开工率和销售额,受到了小服装工厂的欢迎。与希音类似的平台还有致景科技百布、全布,嘉立创的立创商城等。目前,与产业互联网平台平行发展的,还有很多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实现产业互联网平台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有效对接和融合发展,发挥各自的优势,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产业互联网平台与物流融合,对供应链的整合、优化和服务能力不足。大多数的产业互联网平台采用轻资产运营,并不拥有仓储、物流配送和物流加工等基础设施,对供应链的整体把控和服务能力有限。有不少平台重交易、轻物流,缺少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平台与物流资源和供应链资源的对接也不是很顺畅,导致履约质量和效率出现问题。与消费互联网不同,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经过电商多年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为电商服务的快递业已经非常发达,出现三通一达、顺丰、菜鸟、京东物流等全国性服务的公司,全国性服务网络健全,电商与物流供应链分工清晰,衔接高效,直播带货、一件代发等模式非常成熟。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生产性服务业,物流业的整合还在进行中,因为大宗商品物流涉及公路、铁路、空运、水路、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物流枢纽、干线、支线、城市落地配送等多个环节和节点,干散货、集装箱、零担、冷链、危化品等多种运输货物种类和运输要求,产业互联网平台很难找到成熟的全国性的物流服务网络与之相匹配。因此,很多平台选择了自建物流体系,如欧冶云商的欧冶物流、找钢网的胖猫物流等。

  3.产业互联网平台在大数据应用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应用不足。很多平台和产业还处在从信息化向数字化升级的阶段,大规模产业数据的产生,还需要平台的长期运营沉淀,数据资产化,产生更大的数据价值,还需要顶层规划设计和实操推进。未来,产业互联网平台将成为数字经济和大数据产业的中坚力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存在巨大的机会。

  4.产业互联网平台利益相关各方的产权和数据资产产权划分不清晰,责权利不对等,良性发展的产业互联网数字生态尚未完全形成。国家数据局2023年10月25日正式揭牌,《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只有平台监管方(政府)、平台所有方(平台企业)、平台运营方(平台运营企业)、平台使用方(产业内使用企业)各方的责权利,平台上所产生、使用的数据和数据资产都从法律、业务和系统层面得到清晰一致的定义、描述和执行,良性发展的产业互联网数字生态才能形成。

  全国中小企业有五六千万家,这些中小企业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最小细胞和单元,是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的终端节点,他们的数字资产产权如何界定,他们的利益如何保护,平台与他们的边界如何划分?超大型企业可以自建产业互联网平台,拥有较多决定权、话语权和选择权;大中型企业可以自建ERP接入产业互联网平台,有一定话语权和选择权;中小企业往往没有资金和实力自建平台,大多数连采购ERP的实力都没有,只能寻求低价和免费的数字化服务,他们是成为产业互联网平台、SaaS平台的用户,还是建设自己的独立站,目前还没有特别好的理想方案,中小企业也面临艰难的选择。

  可以说,不解决好产业内中小企业的利益和需求,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数字革命就是不彻底的,没有发动起全产业的有生力量。产业互联网平台如果希望通过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免费的使用账号,而让其把自己的关系链免费贡献给平台,可能是考虑得过于简单和理想化了,实际上很多中小企业是抗拒的,他们知道免费的也是最贵的。

  5.产业互联网平台全球影响力不足。要想成为世界级的平台,就要有全球化的视野、战略和布局。跨境电商如火如荼,企业出海方兴未艾,产业互联网平台大多立足内贸市场,在外贸市场和内外双循环方面存在短板。很多平台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开始出海和全球化布局发展的征程。希音在全球化方面,做出先行示范。依托“一带一路”沿线、空港、港口和陆港建设的平台,在出海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平台去向何方

  中国的互联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转入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深水区。产业互联网平台要想渡过深水区,要按照数字生态的理念和方法,打造“生态宜居”“耕者有其田”“用者有其权”的数字化生态体系,让产业中的大中小企业各方都责权利分明,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数据方面“有恒产有恒心”。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国家数据资产、数据产权政策的支持,需要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

  未来,评价一个产业互联网平台是否成功,有如下几个维度和标准。

  1.革命性的成功,看这个平台是否重新定义了所在行业。在工业文明时代,安德鲁·卡耐基定义了钢铁、洛克菲勒定义了石油、范德比尔特定义了铁路、福特定义了汽车、摩根定义了金融、爱迪生和特斯拉定义了电力;在互联网文明时代,谷歌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定义了搜索,亚马逊杰夫·贝索斯定义了电商,Meta扎克伯格定义了社交/元宇宙,苹果乔布斯定义了个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微软比尔·盖茨定义了软件产业,特斯拉/太阳城/SpaceX马斯克定义了电动汽车/新能源/航天,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定义了消费互联网。现在,产业互联网正在被欧冶云商、建发浆纸、国联股份、中化电商、河钢供应链、无锡不锈钢等平台和后来的平台所定义。

  2.平台的规模。在超万亿市值的产业中,平台的规模应该是千亿、万亿的规模。

  3.平台的估值或市值。平台的头部企业,应该能够达到千亿、万亿的市值,能够比肩谷歌、亚马逊、Meta、苹果、特斯拉、SAP、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些世界互联网巨头,与消费互联网平台并驾齐驱。近几年来,中国独角兽企业新增数量下降,中美互联网公司的总市值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尤其是AI人工智能的爆发,加大了这种差距,凭借对AI计算的支持,英伟达市值最高冲到世界第一。希望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壮大能够缩小中美互联网企业的市值差距。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中国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也需要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支撑,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的平台,平台价值按照目前的估值体系,存在被低估的可能。科学合理的估值体系和政策舆论引导有利于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健康发展和价值发挥。

  4.平台的影响力,产业渗透的广度和深度。除了超大型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还有很多细分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也能够成为十亿美元独角兽企业,拥有百亿市值和产业内广泛的用户和影响力,渗透到所在产业的方方面面,成为所在产业的基础设施。

  产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国家数字经济的重要枢纽和基础设施,按照适度超前的指导原则,建议由国家主导,参照国家高铁网络建设规划和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在全国规划布局150个国家产业互联网平台数字枢纽,每个平台的投资参照目前大型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投资和融资额度,按照100亿元计算,总计需要1.5万亿元的投资,平台由央、国企牵头、其他类型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和运营,或者在已有平台基础上改造升级,建设成功之后,这150个平台基本覆盖国民经济主要的生产性服务业,按照每个平台规模1000亿-5000亿计算,总规模达到15万亿-75万亿,为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占比超过15%的目标,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使得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未来,产业互联网平台将按照五大路径不断演化:由小到大、由近到远、由横到纵、由内向外、由重到轻,最终形成大宗小宗2B2C互通、期货现货互通、企业内外互通、场内场外互通、线上线下互通、商品服务互通的产业互联网数字生态。

  1.由小到大。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商品可分为4大类:快消品、工业品/耐消品、大宗商品初级工业品、大宗商品原材料(初级产品)。这4类商品,从下游消费端,溯源到上游生产原料端。前两类属于“小宗商品”,后两类属于大宗商品。产业互联网平台先从快消品的消费互联网电商平台发展和成熟,延伸至工业品/耐消品如MRO类的平台,目前大宗商品初级工业品如钢铁、化工品等平台日渐成熟,最后,扩展至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原材料平台。

  2.由近到远。对于快消品而言,以现货交易为主。对于B2B的工业用品和大宗商品而言,现货、中远期、期货等不同时间的交易模式和交易类型都是需要的。电商平台满足了现货交易需求,期货市场满足了期货交易需求,从现货平台发展出的中远期交易平台和期现对接平台,满足了由近到远的平滑需求。

  3.由横到纵。从横向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向纵向产业链、供应链延伸,实现横纵结合的价值生态和价值链。横向商品现货交易市场打通政府监管、生产、交易、物流、金融、数据6大业务。横向采用数字市场eMarketplace范式。纵向供应链打通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场内物流、产成品销售、产成品物流等供应链环节。纵向采用数字供应链eSCOR模型。

  4.由内到外。产业互联网平台从企业内部信息化、数字化开始,拓展出企业采购中台、企业销售中台,企业采购中台、企业销售中台与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对接,产业互联网平台与物流平台、金融平台、政府监管服务平台实现对接,最终由内到外,逐步实现产业互联网数字生态互联。

  5.由重到轻。产业互联网平台从商品交易为主的重产品、重资源、重投入型,逐步向重服务的生产服务型和消费服务型转变。产业互联网平台中基于人的服务,将越来越多地被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服务所取代,产业互联网平台会变得越来越智能。C


【编辑:editor】
上一篇:加速大数据追溯全覆盖 进一步强化物流行业大数据监管效能
下一篇:返回列表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