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社会视角思考
——专访北京智瑞云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尚尔斌
文/本刊记者 李静宇  2024年第9期第16页  2024-09-11

  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有关工作。会议指出,要进一步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铁路货运、商贸流通等改革,推进物流数智化发展、绿色化转型,补齐大宗商品物流、冷链物流、农村物流等短板,统筹推进物流成本实质性下降。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作为当下热点话题,人们从管理、研究、发展、运营等不同视角提出的政策、措施、建议、论述很多,甚至还有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与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混淆,将问题直接聚焦在降低物流运营环节成本,关注管理的政策、措施、建议多,触及产业发展实际痛点、难点少。

  对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智瑞云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尚尔斌。尚总认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政策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可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而洞察“公转铁”“公转水”等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制约因素出台的有效措施少。“现代物流作为跨行业、跨产业服务经济社会和产业运转的基础设施,有必要系统性地从不同视角研究观察如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市场视角就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观察角度。”尚总表示。

  市场经济的逻辑与认知

  《中国储运》: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随着市场要素潜能充分释放及人口红利、市场红利效应,基建、投资、进出口、城镇化飞速发展,推动产业升级、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裂变式的迅速发展和新旧经济动能转换的碰撞,在保留传统逻辑、观念、思维遗存的同时,又有哪些不同经济模式运行逻辑下的认知误区?

  尚尔斌:第一,产品或服务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与成本没有必然的决定性关系。计划经济、市场经济间最重要的差别就是定价规则,计划经济是“成本+利润”定价模式,市场经济是“供求关系”定价模式,这也是当今市场发展中最大的挑战和认知误区,也是一直困扰很多人、很多部门和机构该如何理解处理一些当今市场现象与难题的认知误区,更是对当今人们在生产制造、商贸流通、商业服务及电子商务、科技创新等新业态发展中难以理解的现象最好的注解。当然,还是会有不少企业、部门、人士对如今市场的成本、价格偏离现象感到困惑,甚至希望进行约束,其实可以看到,供求关系确定商品价格已经是市场发展中越来越常见的现实。

  第二,优势是比较出来的。被奉为拓展市场三板斧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只是表象和形式,优秀的成本、效率控制能力只是企业生存的必备基本功,其背后的成长逻辑和带来的结果才是根本。不断进化下的市场细分、再细分,科技赋能、创新突破驱动下的市场创造、需求创造,推动了经济社会进步与产业发展升级,如智能驾驶、新能源、即时零售等。如果在细分市场中能提供独一无二的产品或服务,就可以获得优先定价权和丰厚收益;如果提供的是同类或类似产品,就要在产品商品化、目标用户定义、定价模式上实行差别化策略,以保持获得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如果提供的是无差别大众化产品,就必须依靠极致效率降成本优势或者商业模式创新来获得基本的利润和生存空间,比如电商快递、外卖配送等。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AI+场景”的发展和大范围应用落地,也许会推动很多行业进行新一轮市场洗牌。

  第三,必须用市场经济逻辑认识、理解如今的各种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技术应用,来解释和认识今天的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新事物与新问题,否则就会出现各种认知矛盾和冲突。

  市场视角的使命与路径

  《中国储运》:在新的市场环境及竞争格局下,在您看来,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以及企业肩负着怎样的使命,应遵循的逻辑是什么?

  尚尔斌:第一,规范、有序、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是提高经济社会运行质量、产业运行效率及发展质量的基础,是在兼顾公平与自由竞争前提下,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社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措施。通过行政指令或政策投资、支持行为参与、改变市场运行的逻辑大多难以取得可持续成果,但是可以通过政策导向等解决市场培育期不具备收益条件或需要打通运营的基础环节。例如,港口城市为推动集装箱通疏港高效率通过铁路运输来减轻公路运输对城市道路和环境的影响,出台了补贴扶持政策取得切实成效;各级主管部门陆续出台多项推动铁路专用线进园区、进港区等政策措施,以及“公转铁”“公转水”要求,实际执行成效却不尽如人意,其核心在于相关投资方、运营方、用户是否从中获得收益或者有没有增加额外成本,是不是没有其他更好、更经济的选择?如果没有经济收益而有其他选择一定是不可持续的,如果有收益或没有其他选择,不用出台政策也会发展起来,市场是最有力的进化驱动力量。

  第二,企业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就是创造用户。在今天的数字化时代更加速了这种变化的进程,企业的产品、服务因此进化、迭代,能够持续创造需求、引领需求的优秀企业会快速发展成长起来,一成不变难以满足需求变化的企业会因此举步维艰,甚至被淘汰,市场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第三,以产品或服务的极致成本、效率、用户体验优势,或特定的品牌调性、使用感受来满足或创造用户需求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铁律,偏离这一铁律的任何企业都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所谓市场份额、盈利、税收都只是结果、表象。当然,有一类企业除外,那就是拥有特定资源或权力的企业,如何让这类企业资源高效利用、高质量发展,既是主管、监管部门的重要责任,也是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之一。

  第四,产品商品化是企业实现市场价值最好的方式之一。物流市场已经从早期的资源竞争、产品竞争升级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竞争,直接表现就是以单纯的运输、仓储、配送为核心业务的企业盈利艰辛,大量的这类企业被淘汰出局,市场份额被头部企业、细分市场专业企业不断蚕食,只有那些实现资源协同、客户协同、运营效率高的企业可以生存。

  第五,产品、服务差之毫厘,经营结果往往谬以千里。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大多是简单、常规的操作性基础业务运营,似乎没有太大差别,其差别往往只在细微的产品、服务体验以及微小的效率成本差别。以5家代表性快递企业为例,尽管都是业务规模达到数千万件/天的头部企业,但是平均每票快递盈利水平差异很大,顺丰、中通、圆通、韵达、申通分别为每票0.64元、0.31元、0.18元、0.08元、0.04元,营业收入增速低于业务量增速,说明单票快递营业收入在下降(竞争、降价抢市场)。根据公布报表数据及对各家企业初步了解可以看出:

  一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服务产品矩阵、目标市场定位差异对盈利水平、盈利能力有显著影响,如顺丰综合物流和智慧供应链为发展布局打下坚实基础,产品矩阵相对丰富,服务品质及稳定性领先,通达系快递则凭借加盟制和极致成本效率优势抢占电商快递市场。

  二是盈利水平相对高的企业更多是极致效率成本控制能力优势、业务规模优势、资源协同优势带来的结果,如中通快递每票快递的运输、中转操作成本合计已经控制在0.8元/件以内,加盟制快递企业盈利优势更多是成本效率控制优势的结果而非产品服务价格差别带来的结果,在企业规模、市场份额差别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往往是极致效率成本控制的差异成为最后市场制胜的利器。

  链接、协同,AI+赋能新质生产力

  《中国储运》:面对当下产业数字升级、AI+赋能带来新挑战、新机遇,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竞争力高度审视物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新问题?对于物流产业提质增效降本的作用是什么?

  尚尔斌:第一,既要重视物流枢纽、运输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要重视这些设施的网络化软联通和开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物流基础设施节点互通、协议互认、信息联网、数据共享、资源开放,让分布于不同市场主体、区域的物流资源可以高效链接、协同运转起来,提升物流基础设施系统运行效率和数字化水平。

  第二,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升级,AI+赋能打造产业提质增效降本新动能。经过二十多年快速发展,国内物流市场面临“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的新挑战,物流运营环节已经没有多少可以直接降低成本的空间,大量中小物流企业和个体司机、快递员等基层岗位员工生存艰辛。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及AI+赋能多场景应用给社会物流提质增效降本发展新动能带来新机遇,将在很多场景对现行物流运行带来颠覆性影响。如万纬物流通过算法产品矩阵,从供应链全局视角统筹企业生产、物流及销售全链路优化机会,实现物流成本、库存成本降低,履约时效提升,短短几年时间发展成为国内生鲜冷链物流龙头企业;逗号科技公司以智能调度算法为核心,在城配、干线、区域配送、国际多式联运等场景成功落地,为多家知名企业实现提效降本。然而,在机遇面前,大多中小企业有心无力,很多大型企业面临人才、资源、能力、管理等难题也无法从这波科技红利中受益。

  第三,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视角推动产业创新协作。如今进入存量市场阶段,市场竞争激烈并严重内卷,企业为了生存发展会极力推动降本增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推动产业创新协作,打通产业服务链条堵点、难点、断点,推动产业创新、协作与融合发展,提升全社会物流基础设施资源、产业服务资源利用效率,可以成为深度提升资源效率与竞争力、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措施。C


【编辑:editor】
上一篇:这么近 那么美 物流发展看河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