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的崛起
文/李静宇  2024年第8期第20页  2024-08-22

  20世纪80年代末,肯德基率先登陆中国大陆,麦当劳和必胜客紧随其后,它们在拓展中国大陆市场的过程中,间接推动了本土预制菜企业的诞生。

  中国的餐饮市场,多年以来充分享受着人口和经济发展的红利,本土预制菜企业一直在B端市场小心试探,效果并不明显。

  但在2010年前后,一些中餐连锁企业开始自我预制化。2011年后兴起的外卖平台,让预制菜四面开花大展拳脚。随着用户剧增,外卖平台对出餐时间等严格要求,半成品菜、料理包等大量出现。无论是知名餐厅,还是餐饮小店、大排档,几分钟就能出品;猪脚饭、黄焖鸡、烧排骨等,都能刹那间送达。

  餐饮企业在提升经营效率的同时,外卖平台也得以做大,但有关外卖食品安全的争议随之而来。

  据公开数据,目前国内有7成外卖商家使用外卖速食包。耗时费力的烧炖菜预制化还可以理解,连蛋炒饭、炒青菜等,都用上了料理包,的确让人匪夷所思。

  除了B端市场,预制菜对C端市场的渗透也正在加强。2020年后的特殊时期,以及家庭小型化趋势,推动了这一市场的快速扩容。此外,预制菜大多需要速冻、冷冻,冷库规模扩容、冷链物流的便捷为其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据中冷联盟数据,2022年,国内冷库容量规模5686万吨,冷链运输车保有量38万辆。据中国连锁餐饮报告,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5434亿元。

  2021年4月,味知香登陆资本市场,成为A股唯一专业预制菜上市企业。它的上市将预制菜概念推向高潮,这一细分领域愈发吸引资本的关注。据初步统计,2021年至2023年3月,国内预制菜市场累计发生27次投融资事件。其中,15次融资规模均在千万元以上。

  众多企业纷纷将手伸向预制菜市场,陆续推出了眼花缭乱的预制菜产品。

  这些参与者,有些具备上游产业优势,如龙大美食、新希望和圣农发展;有些本就是速冻食品企业,如三全食品和安井食品;老字号广州酒家以及眉州东坡等也争相尝鲜;零售渠道盒马、叮咚以及永辉等都已入局。就连趣店、瑞幸创始人陆正耀也曾在这一领域摩拳擦掌。

  由于预制菜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我国预制菜市场的企业数量近几年快速增长。企查查显示,截至3月6日,国内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6.35万家,是十年前的16倍。仅2023年就新增预制菜相关企业0.51万家,同比增长156.99%。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预制菜生产商以同类型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居多,并且多数依然停留在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处于初期尝试阶段,行业内的规模企业数量较少,竞争格局分散,市场竞争亦相对激烈。

  从目前我国预制菜所涉及的行业来看,除了专门研制预制菜的公司之外,其上下游企业、速冻食品企业、传统餐饮企业同样对预制菜业务有所涉及,预制菜所覆盖的行业面较广,加剧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单从融资规模来看,2021年,预制菜市场投融资规模为39亿元,2022年下滑至30亿元。作为预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近三年每年闭店均在百家以上,且单店收入逐年减少。除此之外,行业国家标准、食品安全以及信息透明等亟待完善。整个行业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道路,还有很长一段时间。C


【编辑:editor】
上一篇:预制菜的本质
下一篇:返回列表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