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现商业化经营。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预制菜在日本迎来了快速增长。
从概念上看,预制菜属于调理食品,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各种辅料,经预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与现做菜相比,预制菜需提前进行加工处理,但本质仍为“菜肴”,区别于普通加工食品,保质期较短,食材新鲜。
从商业上看,预制菜属于类餐饮业态,规模性是关键。要区别食品与餐饮的生意属性,食品生意的本质是卖产品,而餐饮更多则是卖服务,两者距离消费者远近不同,人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而通常人的因素会放大商业系统的不稳定性。在传统中餐厅里,厨师的更换可能就决定了客流的多寡。
在标准化食品生产中,人的因素被尽可能地抹去,生意的可规模性、可集中度和需求稳定性更高。随着技术和需求的升级,餐饮和食品相向而行,预制菜应运而生。作为餐饮和食品融合发展的产物,预制菜在保证口味的条件下,最大限度提高工业化和扩张性,在某种程度上实现效率最优。
便捷性成为预制菜的核心特征,与成品的料理包相比,预制菜将食材切配好分装或做成半成品,而厨房只需要简单炒制。相比现切现炒,预制菜可以让餐厅上菜速度和销量提高十倍以上。
预制菜是现代食品工业与快节奏生活的产物。本质上,预制菜是一种为了便捷和效率而事先准备好的食品,其核心在于节省烹饪时间,同时尽量保持食物的营养和口感。
对于忙碌的上班族、学生或时间紧张的人来说,预制菜提供了一种快速的饮食解决方案。通过减少准备工作和烹饪时间,预制菜让用户可以在几分钟内准备一顿饭,这对于生活节奏加快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巨大的便利。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的进入,我国开始出现净菜配送加工厂。2000年后深加工的半成品菜企业开始涌现,但由于条件不成熟,行业整体发展仍较为缓慢。2014年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外卖爆发式增长,B端步入放量期,至2020年,又因新冠疫情阻断B端消费,餐厅主动将菜品以半成品形式售卖,加上宅家消费爆发,直接催化了C端消费加速。以“餐饮供应链第一股”的千味央厨登陆A股为例,开盘当日股价大涨40%,这家企业的主营业务就是给餐饮企业提供速冻产品和预制菜,客户中不乏肯德基、必胜客、海底捞、呷哺呷哺等品牌的身影。预制菜行业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渗透率快速提升将带来板块性红利,赛道在大空间和高速发展下享受溢价。
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在2000亿元左右,其中B端1800亿元,C端400亿元,过去10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其中2014—2019年复合增长率在30%左右。当前,我国年人均餐饮消费3500元,饮食外部化率35%,而美国和日本均在45%左右,在生活节奏加快和经济发展推动下,我国餐饮发展潜力巨大。
未来,随着龙头入局,格局集中逐渐成为主线,强竞争力企业将更具优势。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