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贸易受限之下,实际上,不只是中国的供应链正在承受史无前例的压力,全球的供应链危机也在愈演愈烈。
6月16日,丰田汽车发布消息称,6月17日至7月8日在日本国内7家工厂的11条生产线设置最多11天的停工日,受影响数约为4万辆。丰田还把6月的全球生产计划从约80万辆下调至约75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8万辆。
根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FS的数据,由于供应链严重受损,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约181.18万辆。
“虽然很多国家对于新冠疫情已经采取放任不管的策略,但是我认为全球供应链紧张问题仍然不会快速缓解,需要一个过程”全球知名咨询公司大中华区前高级经理孙勇告诉《中国储运》杂志记者。
全球供应链消除紧张的新的因素包括已经持续数月的俄乌冲突,这场战争给本就不稳定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原材料断供、零部件短缺、物流堵塞、物流中断等巨大冲击,中国有关部门发言人就曾公开表示,俄乌冲突对于中国没有好处,只有坏处。
但孙勇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他表示虽然全球供应链的不利因素很多,但是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这是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
《中国储运》:你认为当前全球供应链受阻的原因是什么?
孙勇:
当前全球供应链出现问题,是在疫情、局部战争、逆全球化大趋势等情况下所造成的必然现象,并不是某一个单一因素造成的。
现在全球都在尽量消除疫情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包括中国,我们从最近我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就可以看出端倪。企业在复工复产阶段会遭遇供应链下游的订单波动,这个波动在向上传导过程当中会产生扭曲信息,这就使得上游供应链的成员企业都要共同承担压力。
在这样的压力下,如何寻找机遇其实也在考验企业的智慧,尤其是对于企业的既有供应链是否应该做出一些调整?
《中国储运》:你所指出的供应链调整主要指的是哪些呢?
孙勇:
我所说的调整主要还是要从企业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我想每个企业的领导人心里或多或少都是有一些思考和答案的,主要的是执行力。
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政府在制定政策上方面,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把确定性和预期性建立起来,这样才能防止企业供应链以后发生大的结构性变化。另外,终端市场的法治化和市场化,也是将企业的生产、运转拉回到一个确定性的路径上。这是政府需要努力的部分。
《中国储运》:从全球来看,其他的国家
孙勇:
我们知道,世界500强,除了中国的企业之外,绝大多数都是大型跨国企业,他们对于全球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在当前这个困难时期,他们正在千方百计地寻求解决方案。
实际上,不只是中国政府,全球诸多国家,包括美法英等大国,都在积极思考如何重新组织全球供应链、打造更加有韧性的供应链与价值链。不少跨国企业正在研发并应用新兴技术,同时缩短供应链条,增强供应链的韧性,提升抗风险能力。试图将供应链的定义从原来的“效率主导型”转向“效率安全双重主导型”。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主导的一项基于TradeTech的研究,疫情爆发以来,65%的受访公司开始运用最新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来重新配置其供应链。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中国储运》: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不是全球供应链的危机倒逼企业加速改革?
孙勇:
你说得很对。我在网上看过一篇分析文章,大致就是说在2019年疫情前,大多数企业对于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因为需要投入大笔的资金,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地去改变企业的数字化水平,以增强未来供应链的韧性。
企业的属性是有利可图,当数字化供应链能够为企业带来可见的效益,而非看不见的不确定的时候,大多数企业会有这个智慧明白投入的好处。
《中国储运》:你认为上海这个全球化的大都市此次疫情对世界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吗?
孙勇:
影响的确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是深远谈不上。上海即便在这两个月看似停摆,实际上港口、机场等一些重要的物流枢纽都在进行一定程度地运转,相比较上海带来的全球供应链影响,我认为俄乌冲突对世界的影响才是更为深远的,因为这不仅和经济有关,而且和地缘政治等有关,只要是有一定大国地位的国家,都能够感受到来自俄乌冲突的影响。
《中国储运》:你认为中国的经验能够给世界带来什么?
孙勇:
目前全球主要产业链主要有三条。分别是以美国为主的北美供应链中心,以德国为主的欧洲供应链中心和以中国为主的亚洲供应链中心。这三大供应链相对独立又互有交集。
中国的供应链虽然最近两年遭受了诸多挑战,但是仍然在全球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国家的政策一直倡导的绿色化供应链,这是对世界的承诺。同时制定一系列政策,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开展关键产业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虽然相对与一些国家来说,绿色化水平以及供应链的韧性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通过当下的压力,我相信反而会倒逼中国加快供应链升级的步伐。我相信,有这个信心的不只是我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