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事关国计民生,在当前国内大宗供应链都面临承压的情况下,如何防范和化解大宗商品贸易、存储、金融等环节中的风险点,从而度过当前和未来的难关,成为了有识之士急切想要寻找到的解决之道。
短期解决之道:稳市场稳预期
据了解,我国大宗商品体量规模巨大,但99%以上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抗风险能力小,疫情冲击导致商贸企业融资问题凸显,资金链断裂风险明显加大。如何破解中小商贸企业融资难题,为其纾危解困,不仅涉及供应链协同与有序复工复产,更关系数千万人就业。
因此有识之士认为,对于当前大宗供应链面临的难题,要采取标本兼治的方式进行,当下最重要的而且必须解决的事情是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稳增长目标,确保主产区在国内的大宗商品能实现稳价保供,将进口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认为,政府在三个方面可以为市场助力。
一是要给过热的市场降温。密切跟踪企业原材料、产成品等产业链环节库存水平,及时消除囤积居奇行为,让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二是降低实体企业采购成本。建议针对中小型实体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困境,允许适当扩大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配额发放数量,适度降低关税税率。三是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用市场化的办法,改革的举措来解决企业难题。在更多行业实施存量和增量全额留抵退税,退税政策落到实际,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和创造性。四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引导智库研究及传媒机构更多关注传统制造业企业生存情况,了解真实困难。引导大宗商品期货投资者全面、客观认识市场供求格局,理性把握市场走势变化,并充分发挥好金融服务实体的作用。五是提高政策执行落实效率和力度。坚决执行国务院统一部署,确保上令下达、执行到位。比如“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就是要统一市场规则,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要防止“把好经念歪”“大象屁股推不动”的情况出现。
实际上,汪泓提到的这五点,政府有关部门已经考虑到了,甚至或多或少都已经在进行实施。
长期解决之道:推动能源转型、提高定价权
“从目前各大经济城市群来看,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恢复态势良好,可以看出有关政策开始产生效果。但不管俄乌冲突这一背后因素造成全球大宗商品如何动荡,大宗商品供应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亟需下大力度去解决,才能够让我国的大宗供应链长治久安。”曾在麦肯锡工作15年的王海伦目前是北京一家咨询公司的合伙人,他认为中国的改革进度一直不太快,当前的外部压力能够调动内部改革的积极性,从而加速中国大宗供应链内部的机制改革,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
王海伦所说的深层次的内部改革,就是当前中国大宗供应链对于进口能源的依赖度非常高。以原油为例,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净进口国,原油进口量在2020年创下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5.42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了73.6%。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今年俄乌冲突之后,年内涨价10次,直接让国内的油价进入10元时代。
实际上,政府早已为此未雨绸缪,以原油储备为例,据了解,早在2016年,《国家石油储备条例》中提到,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石油储备设施建设运营,保持国家石油储备规模与石油消费总量相适应。据悉,目前民间资本有两种方式参与国家石油储备,一是建设储备库供国家战略储备和部分商业储备租赁;二是民营企业自己进口原油并进行商业储存。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已建成舟山、舟山扩建、镇海、大连、黄岛、独山子、兰州、天津及黄岛国家石油储备洞库共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以来降低对于国际原油的依赖度。
此外,近几年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幅度,难以仅用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来解释,其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金融化特征。在日渐“金融化”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不仅存在于实体买卖者之间,还掌握在期货交易者手中,大宗商品不只是简单的产能和需求来决定价格,而是已经彻底的金融化了,成为了全球金融巨头的牟利工具。今年3月的青山控股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遭遇史诗级逼空,教训极为惨痛。
汪泓表示,加快建立完善的大宗商品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大宗商品定价能力,也是也是未来我国大宗商品供应链提高在全球大宗供应链体系地位的战略之举,不可忽视。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