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和碳中和——物流业面临深刻变革
文/徐翔  2021年第8期第30页  2021-07-19

  2021年全国两会,碳达峰和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两个本来只活跃在学术界的概念开始被公众所熟知。

  什么是碳中和和碳达峰?

  据有关研究机构专家表示,碳中和、碳达峰两个概念中的“碳”,实际上都是指二氧化碳,特别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间点达到历史峰值,这个时间点并非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而是一个平台期,其间碳排放总量依然会有波动,但总体趋势平缓,之后碳排放总量会逐渐稳步回落。

  碳中和则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如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

  近年来,相关科学数据证明,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气候变化主要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所致。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在于“控碳”,其必由之路是先实现碳达峰,而后实现碳中和。2020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政府的庄严承诺

  “显然中国政府对于碳达峰和碳中和,不仅在国人面前做过庄严承诺,在世界面前也做过庄严承诺,是非常正式的。”

  徐春元是北京一家公益机构的员工,他告诉《中国储运》杂志社记者,从政府的庄严承诺中,可以看到政府的责任担当和决心。

  实际上,这样的决心并不好下,限制碳排放必然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我国这样油气资源相对较少、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减排压力更加严峻。减少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使用,对我国产业结构布局、能源结构调整、新能源开发利用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对于公民个人生活出行方式都会带来深刻变革。

  全球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承担表现在具体的数字上。根据相关的权威数据,2019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8.1%,提前完成了2015年提出的下降40%至45%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份额已达23.4%,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规模都高居世界首位。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举世瞩目,但是要实现政府报告中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要求,依然困难重重”,彭博社的媒体同行李伟认为公众不应该盲目乐观。

  据了解,全世界约有50个国家实现了碳达峰,其排放总量占到了全球排放的36%左右。其中,欧盟基本上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碳达峰,其峰值为45亿吨;美国碳达峰时间为2007年,峰值为59亿吨。据估计,我国实现碳达峰的预测峰值约为106亿吨。从实现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欧美发达国家目标期限是50年到70年。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期限仅为30年,再考虑到中国现有以高碳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超100亿吨的年碳排放量、高耗能产业去产能化的艰巨任务等现实情况,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增长需求与减排降碳巨大压力将同时存在。

  物流行业面临深刻变革

  交通运输行业作为化石燃料排放的重要行业,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压力下,同样面临着深刻的变革。近年来,不论是在货运、城配还是快递,节能减排均已形成一系列的共识,尤其是在快递包装和新能源汽车上,取得了肉眼可见的改变。

  “新能源汽车在我国发展迅速,随着碳中和目标的确立,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步伐只会越来越快。交通行业减排有赖于绿色出行,我们将逐步建成美丽中国脱碳的交通能源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如是说道。杜祥琬院士同时指出,减少碳排放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每个城市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是其现代化的一个必备标志。因此,为了减少垃圾填埋,令其高度资源化,源头上的垃圾分类必须做好。

  此外,杜祥琬指出,碳交易、气候投融资、能源转型基金、碳移除和碳利用技术等引导碳减排的政策工具和新技术特点,也将形成新的投资热点和产业发展机遇,影响着广大公众的生活。

  可以预见,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确立所涉及的社会层面极其广泛,早已超越了能源、交通等具体领域,未来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变革意义甚至不亚于蒸汽机、电力、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而目标的达成,需要的是整个社会自上而下的共同努力。“它将深刻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能源、环境、气候共赢和可持续发展。”杜祥琬说。C


【编辑:editor】
上一篇:未来五年冷链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下一篇:德邦的环保修习课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