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五”时期,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成为新趋势,中央对于重点区域协调发展、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促进相对平衡等均提出新的指示。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冷链物流将更加有的放矢,同时,这也是与十四五规划相关联的重大国计民生问题。
一、区域重大战略布局
在“十四五”区域布局的重大蓝图里,也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指引着方向。
关于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纲要”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措施。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区域经济布局的优化和协调发展,为冷链物流企业因地制宜开展业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例如,河北新发地集团建造的50万吨冷库集群成为京津冀地区的“城市冰箱”,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二、构建高标准自贸区
对于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纲要”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以货物贸易“零关税”、服务贸易“既准入又准营”为方向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初步建立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
从中冷联盟获悉,在推动自贸区冷链物流服务发展上,海南罗牛山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建造的罗牛山冷链物流园就位于海南自贸区核心地带,为促进海南自贸区发挥功能优势,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带动优质冷链食品“走出去”与“引进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西部拥有巨大的冷链物流资源空间。
说到冷链物流的发展格局,就不能不看到困扰我国冷链行业建康发展多年的“旧格局”,那就是冷链物流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而这个格局总的现状,则是东强西弱、“城”强“乡”弱。
据了解,在相对落后的西部冷链物流的背后,却是西部巨大的冷链物流资源空间。
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与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在冷链物流领域的差距虽然在一步步缩小,但相较于其他行业,中西部地区的冷链物流尤其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仍然还很落后。
如盛产土特农产品的河南辉县太行山区、陕西白河县秦巴山区等地就常常出现这种尴尬现象:电商从网上拿到了价廉物美的土特农产品订单,甚至也备齐了产品,价格也不贵,可在当地就是找不到一家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只好从郑州、西安等大中城市组织冷藏车队进山,再运到周边城市的冷藏库,统一向电商发货,大大延长了物流时间,货物也容易在途中变质腐烂,多次倒运也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增加的成本除了由冷链物流公司承担,大部分还将转移到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身上。
再以内蒙为例,内蒙是农畜产品生产大区,主要农畜产品为牛羊肉。
据统计,内蒙的牛肉、羊肉产量约占全国的22.3%、9.5%,其它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量1600多万吨,均居全国前列。
但内蒙冷链物流建设却相对滞后,冷链物流输出能力对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支撑不足,如内蒙中部向外输出产品以土豆为主,目前的冷藏存储率和冷链运输率却仅为30%和15%,而且冷链运输能力还严重滞后于冷藏存储能力。
总之,冷链物流的东强西弱,就形成了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旧格局;十四五期间,这一旧格局需尽快打破,才能形成我国冷链物流区域平衡发展的新格局。
四、乡村物流关乎乡村振兴
十九大和十四五规划以及今年党中央一号文件,都将实现乡村振兴提到了战略高度。实现乡村振兴包括的不仅仅是西部等贫困地区,即便对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农村来说,冷链物流仍是一块短板。
虽然近年来,随着农产品上行的不断推进,农村农产品冷链物流这一行业短板正在逐渐延长,但由于短板毕竟还是在修补之中,很多工作还远远跟不上农产品上行的需要。
在生产环节,也只有很少的产地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标准化的果蔬采后预冷、分级、包装生产设施,多数企业加工出来的产品包装落后,缺少严格标准的果品分级,产品附加值低,冷链仓储中的操作不当和冷链产品的可追溯性差,造成了农产品的易腐坏率。
正如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所说: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农村在农产品的分级、包装、储藏、运输整个体系来看,都是比较落后的,尤其是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比较弱,冷链物流就更为落后。
现在,我们必须要缩短农村和城市在物流配送体系方面的差距,电商要在农村发展壮大,也必须要提升农村农副产品产地商品化的处理水平,通过加快发展农村冷链物流体系和电商平台,推进农产品的上行。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