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强调的是,钢铁产业的绿色化正是未来的发展目标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3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与“十四五”规划要求,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是一致的,钢铁产业也要通过提升绿色化、数字化、智慧化、标准化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的起点上,钢铁物流全产业链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速向科技化、信息化、专业化、数字化、智慧化及绿色化的转型,从传统的封闭竞争走向开放的战略合作,形成供需有效衔接、良性互动的高水平发展格局。
2021转型关口
钢铁行业机遇大于风险
2021年,钢铁业被问及最多的一个问题是,风险大不大?机遇是什么?
“从挑战层面看,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铁矿石无序上涨对供应链利润产生挤压,钢厂产能释放与下游需求匹配不够准确,中间流通商出现畏高情绪,这些需要谨慎对待。”在1月9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主办、卓钢链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钢铁物流合作论坛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建中对在场的嘉宾这样表示。
2021年,是需求拉动走向的一年。
值得关注的是,全行业仍需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动态平衡。“综合来看,今年的机遇大于风险,行业形势将有望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张建中表示。
与此同时,2021年钢材需求有强劲增长的预期。调查发布的钢铁PMI数据分析释放出了清晰的信号:2021年钢铁PMI预计将回归扩张区间,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等分项指标都有望保持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受益于国家“六稳六保”的政策实施,受益于新基建、“双循环”的政策机遇,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的政策推进,我国钢铁物流行业拥有丰富的多重利好政策加持。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预期投资将有周期性的增加。
对此,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新创在采访中表示,“需求上升也带动了产量的上涨。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的全球占比有望达到60%,目前我们60%的钢铁是投资拉动。包括装备制造、房地产各方面还是向好的,我们预测今年钢材消费还是增长,但大规模的增长我个人认为很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就“十四五”时期钢铁发展格局的话题谈道:更多的经济学家把潜在增长率调整到增长6%,那在增长6%的大环境下,“十四五”期间钢铁产业钢铁的消费应该保持在3%到4%这个水平。
蔡进分析后认为,“‘十四五’规划期间,对钢铁产业来讲,是有市场发展潜力空间的。”蔡会长预测,我国钢铁产业“十四五”期间的新增消费量应在1.5亿吨到2亿吨,预计2020全年钢材消费量将在2019年高位基础上继续增长,消费总量超过9.7亿吨。
“十四五”钢铁行业面临双重任务
当前,高高在上的进口铁矿石价格让我国钢铁企业承受了成本上涨的巨大压力。在这背后除了供需变化因素外,直接反映出我国钢铁企业面临境外上游高度集中、境外指数决定价格的双重压力。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铁矿石无序上涨对供应链利润产生挤压,钢厂产能释放与下游需求匹配不够准确,中间流通商出现畏高情绪……这些都时时地提醒我们,钢铁产业领域这些释放出的信号需要谨慎对待。
尽管当下中国钢铁产业的规模占全球53%,规模占比比较大,但同时行业的集中度却不高。蔡进副会长在采访中提到,“相对53%这样的规模来讲,我们的话语权却是低的,这么大的规模为什么没有形成我们的基础能力?这是仍要反思的一个问题。”
据中钢协2020年统计数字显示,前十家钢铁企业的产能占整个中国产能的36%,而国外前三名已经占到80%到90%。这就造成了我国钢铁行业虽然规模比重很大,但因集中度不高造成的话语权不够,没有与铁矿石商对话的权力。
在经贸博弈雪上加霜的基础上,钢铁行业处境艰难。“因此,在‘十四五’规划期间,钢铁产业化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就是提升集中度。”蔡进说道。
在市场动荡,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空间的挤压的同时,更为艰巨的任务是,钢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行业,也是去产能和深化经济改革的重点之一。
能源转型倒逼着钢铁业。
着眼“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长远目标,在2030年碳排放达峰前提下,倒逼钢铁行业能源加快转型,进一步提高新能源使用比例是首要任务之一。
“从国际、国内形势来看,在2030年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面临能源转型压力将比其他行业压力更大,2021年我国钢铁企业仍然要把技术进步和重点节能技术项目应用,作为钢铁节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要做的就是推动绿色布局、节能效率提升、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构建产业链体系,特别是未来突破新的低碳技术。”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新创表示。
困境和机会之下钢铁业如何突围
困境和机会总是站在一起的。
对中国钢铁行业而言,产业集中度步伐正在加快。未来,钢铁企业面临的一个基础课题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在把握钢铁产业保持规模化的同时,集中度如何进一步提高,从规模化提升到集约化,是钢铁业要走的高级化路程。
同时要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化钢铁制造,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发展的背景下,钢铁工业发展服务性制造“生产+服务”一盘棋来谋划。发展服务化钢铁制造,立足、延伸、超越钢铁工业,延伸、拓展、重构钢铁产业链,实现钢铁制造与服务化的有机结合以及平稳转型。
疫情之后,国内钢铁行业的产业结构优化仍将持续。
钢铁行业这盘棋在全国是一个大的布局,大的方向是朝着沿海布局。对此,蔡进认为,“这里头至少是值得商榷的。基于沿海布局钢铁产业,是以生产为核心,目的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未来的钢铁产业发展,生产本身这个环节不是孤立的,钢铁产业是基于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发展的,生产出来以后的成本也是一个考量的要素。”
基于此,钢铁企业上下游需要一起来推进产业的高效率和低成本,从这个角度来讲,基于以生产为核心做产业布局,和基于一个产业链供应链为核心做产业布局截然不同。
在未来,基于国土空间均衡发展,在“十四五”规划期间钢铁产业的布局会有大的变化,对此,蔡进提出,钢铁产业未来布局的重点方向在西部,“未来基于国内大循环过程,就是要把中西部地区协同发展,均衡发展,一定是越来越多的产业向西部布局。”
与此同时,构建安全的供应链是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认为,要抓住钢铁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机遇。“新冠疫情造成了传统供应链的大规模中断,但也创造了大量非接触的应用场景,这将显著加快供应链的数字化进程,数字供应链将成为今后重要的经济驱动力”。
那么,未来如何推进钢铁产业的数字化?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推进钢铁行业的数字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推进钢铁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其中主要包含五个方面:
一是要通过数字化来升级钢铁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目标模式。在“十四五”以前,钢铁行业的重要发展目标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是在“十四五”期间,要求不仅仅是降成本,而是通过创新引领、形成新的价值,这就需要通过数字化来推进钢铁产业的现代化,推进整个钢铁行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二是要通过数字化来推动钢铁行业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型升级。目前的生产组织方式是模块化的,生产、物流、贸易、消费等彼此之间有边界,这种有边界的模块化的管理方式,一方面影响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形成了产业内部的竞争,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贸易企业竞争等。这就要通过数字化来打通边界,形成一个无缝衔接的钢铁产业链和供应链,使得目前这种模块化的组织方式转变为一种流程化的组织方式。
在这种流程化的组织方式下,不仅能够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彼此之间建立起一个利益共同体,有利润就共享,更关键的是有风险的时候也共担,这样钢铁产业未来抗风险的能力也会提升。
三是要通过数字化推进钢铁生产组织能力的提升。在生产组织能力方面,目前钢铁产业更多的是做资源的整合、流程的优化等。而未来产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通过除了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还要做上下游的组织协同。
四是要通过数字化推进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两方面内涵:第一,可持续发展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从微观来看,就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数字化建立一个全流程的服务平台,以客户为中心。第二,可持续发展还要符合自然发展规律,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合一。
五是通过数字化实现钢铁行业的安全、自主、可控。通过数字化,可以提高钢铁行业的自主性,同时能够把风险控制在发生之前。只有到了数字化的阶段,才能达到钢铁行业供应链安全,产业链安全的最高层次,就是能够防患于未然。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