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一公里”的风景
——农产品“最先一公里”情况调查
文/本刊记者 徐翔  2017年第08期第40页  2017-07-20

当前,我国大量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流通过程损耗严重,农民卖难等问题,很大原因就是“最先一公里”问题没有解决。为此,本刊组织了一次调查、采访活动,近距离看看“最先一公里”。

 

“最先一公里”被高度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新鲜水果、蔬菜等农产品销售,大部分是就地出售的传统经营方式,即便是出口产品,也因包装粗糙、保鲜技术落后,每年有上万吨的果蔬腐烂,经济价值难以提升。因此,从田间地头走出的“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近年来受到人们重视。

2015年3月6日,在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李小红等代表关于加强政策扶持,抓好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的发言,引起了大家关注。

李小红建议,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财政部在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时,应将武陵山片区区域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建设作为计划重点项目,选择规模化特色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试点工作。同时,在特色高效农产品预冷、包装、分拣分级等方面,制定出台与国际接轨的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质量检查与监督机制。出台专项支持政策,由财政投资或专项资金入股建设基地冷库、仓储及分级分拣设施,给予特色产品包装成本50%以上的补贴和参展等特色品牌推广费用100%补贴。李小红代表的发言引起了其他代表的共鸣,建议尽快制定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规划,确定产业富民发展目标,并确保落实到位。

       李小红所说的武陵山片区,是全国特色农产品和特色农业主要建设发展区域。2014年,片区基本建成高山延季蔬菜、肉类、干果等10大类349个特色基地和4大柑橘产业带,年产延季蔬果、肉类、干果等2100万吨,具备建设发展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资源条件。湖南省为加快推进“最先一公里”的落实,早在2014年,省发改委牵头实施了《湖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三年实施计划2015~2017》。该实施计划的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果蔬冷链物流工程、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等均安排了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库容、包装、配送、标准规范等方面的建设工作重点,明确了相关扶植政策。

“最先一公里”问题受到国家有关部委高度重视,据记者了解,2015年5月28日,农业部出台了《全国农产品产地市场发展纲要》,这里面第一次强调了农产品“最先一公里”的重要性。一些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也制定规划,组织培训,把“最先一公里”落实到位。如“e路鲜行”中国农产品原产地冷链物流公益培训,从2016年至2018年,将在全国30个农产品原产地举办中国首期“e路鲜行”冷链物流公益培训活动,现已经走过了三亚、厦门、乌鲁木齐、西安、昆明等冷链物流集中的城市,培训学员1000多人。

内地每年为香港提供9成蔬菜

对于香港居民来说,供港蔬菜由来已久,这也是香港回归初始国家为了保证香港地区民生稳定,特地在内地设立了供港蔬菜基地。据统计,内地每年能为香港提供约9成以上的蔬菜。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要求,相对于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蔬菜而言,供港蔬菜在监管力度、产品品质上更加严格,这些产品由分布全国各地的供港蔬菜基地依据季节特性排期生产,而使得这些供港蔬菜的口感更好。在运输环节,为最大程度保证蔬菜新鲜度,对运输环节严格把控,要求全程冷链运输,要求运输单位能实时监控车厢温度和车辆位置。这些供港蔬菜一般都是全程冷链运输到广州基地后,再经过分拣包装贴上专属于自己的标签后运往香港。

金昌万亩蔬菜基地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光照充足,气候干燥,辖区内生产的农产品品质优越、口感良好,基本无农残,符合供港蔬菜的要求。基地内生产的蔬菜都经过相关部门检验合格,先进的喷灌设备,成熟的种植流程,严格的质量检验,通过建立严格的生产档案登记制度,将生产基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田间管理、生产员工的信息记录和存储,建立起企业独有的“农产品安全溯源管理系统”,真正做到有理可依、有据可查。

华冷物流是一家以冷链物流业务为核心,致力于路运、海运、航运以及包装、配送、仓储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物流集团公司,也是供港蔬菜背后重要的运力保障之一。时值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为了保障金昌基地供港保障任务的启动和完成,华冷物流与唯智信息签署了物流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引入唯智物流信息化全套解决方案,为配送严选最优路线、最优载具。高科技、大数据支撑着华冷物流高效、安全、优质的服务体系,也保障了与客户的顺畅沟通,保证了蔬菜从源产地到用户过程原本的新鲜度,各种鲜嫩的蔬菜每天采摘后将运往香港、澳门市场。未来随着金昌供港蔬菜的常态化,每天将有3~4车菜心发往广州。

 

“互联网+渔业”让新鲜48小时到达

华盛渔加1号是我国第一艘海上水产干制品加工船,排水量达2000多吨,每小时可以加工30吨鲜丁香鱼、毛虾等海产品。这艘船的出海远洋标志着浙江海洋渔业正在由传统的“捕鱼捞虾”转变为“精耕海洋”。

打造“华盛渔加1号”的是瑞安企业华盛水产有限公司,与很多渔业企业不同,华盛主要加工的是丁香鱼、毛虾、海鲶鱼等“小鱼小虾”。该公司的负责人郑志诚向《中国储运》杂志记者透露,这正是其优势所在,“传统海上渔业捕捞的都是带鱼、黄鱼等经济鱼类,由于过度捕捞资源变得越来越稀少。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当海洋自然环境当中的食物链断裂后,大鱼越来越少,小鱼的天敌就少了,繁殖量反而越来越多。”

但是小水产在过去由于受制于技术原因是难以有效利用的,以丁香鱼为例,这种一年生小鱼离水数小时就会死亡,被称作“离水烂”。渔船将丁香鱼运回陆地加工费时费力,在过去通常只能被加工成饲料,大量资源被白白浪费。

为把捕获的“小鱼小虾”制成更新鲜的成品,华盛投资建设了“华盛渔加1号”,这艘海上流动加工渔船配备了3条国际先进的自动水产干制品加工流水线,直接开赴捕捞海域对捕获的水产品进行即时加工,保证海产品的鲜度和安全性,开创了全新的渔业生产模式,是全球第一艘可即时现场水产加工的巨轮。

继“华盛渔加1号”之后,排水量达到4000多吨的“华盛渔加2号”也顺利竣工下水,相比前者建造规模更大,投资更多,生产效益也更高。“华盛渔加2号”海上加工船率领100艘渔船出海作业后,在30分钟内就可以完成对新捕捞鱼虾的加工。借助船上的无线网络信号,“华盛渔加2号”在海上实时处理网上买家的订单。鱼虾从捕捞上船,到收购、清洗、蒸煮、干燥、冷却、包装、冷藏的每一个过程,买家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即时查询。

以一场“秒杀”活动为例,在秒杀活动开始后仅仅32秒,1000单共计6.5吨熟虾皮就全部抢购一空。第一网捕获的水产品,在“华盛渔加2号”船上加工后于当天运回港口统一发货。成功抢拍的买家,48小时内就可以品尝到海鲜美味。

阿里巴巴聚划算总监刘家洛说,华盛水产作为渔业加工业的龙头企业,其海上加工能力走在全国前列,这也是他们选择华盛合作的原因。“通过聚划算,华盛能直接接触消费者及消费需求,这是传统销售模式的改变,今后,华盛不仅仅有加工业,还有服务业。”携手阿里巴巴聚划算平台,实现了“渔业航母”与“电商巨头”的强强合作,而“渔业航母”优越的海上加工能力无疑是受到电商企业青睐的关键。海上移动加工船直通电商平台乃至消费者,使得渔获销售不再是“卖库存”,而成为“卖需求”,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和流通费用,已然成为未来渔业产业的新路径。

 

海南农产品田头预冷遍地开花

在刚刚结束的海南芒果季,三亚福返热带水果专业合作社借助全程冷链物流,通过生鲜电商平台向岛外卖出了200多万斤树上熟的贵妃芒果。虽说总量不大,但对立志为海南水果找出路的该合作社理事长彭时顿来说,却是关键的一步。

彭时顿表示,热带水果特点,决定了其很难等到成熟后再采摘运输,一是增加生产管理成本,二是运输损耗大,容易变质腐烂。因此,在品质和成本之间,大多数种植户和运销商都选择了风险较小的提前采摘。

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需求的急速提升,以及冷链物流日趋完善,迫于市场倒逼,越来越多的海南农业生产者开始改变传统的采摘节点和运输方式。身为三亚芒果协会会长的彭时顿就是众多寻求突破的革新者之一。“做树上熟,离不开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冷链物流。”彭时顿称,合作社专门购买了田间小型冷链运输车,芒果采摘后立马搬上冷链车,拉到空调制冷的恒温包装车间,打包后直接由顺丰冷链物流运到销地市场的冷库或消费者手中。

据了解,从2008年起,海南制定出台了田头瓜果菜预冷处理系统扶持政策,大力推进瓜果菜田头预冷处理系统建设。田头预冷处理系统的财政资金扶持标准也不断提高。按照预冷库库容计算,从最初的每吨500元提升到现在的每吨1000元。到2016年底,海南累计发放8700万元扶持资金支持瓜果菜预冷库建设,拉动社会投资12.1亿元。

预冷处理系统的建设延伸了海南瓜果菜销售距离,保障了瓜果菜贮运与销售安全,提高了出岛瓜果菜产品质量。目前海南瓜果菜销售到全国170多个大中城市及日本、韩国、香港、澳门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另一方面,瓜果菜预处理系统的建设减少了运输、销售环节的损耗,提高了贮运效益,预冷库发挥的错峰调节作用也避免了瓜果菜采收高峰期的损失,稳定了农产品市场价格。C


【编辑:editor】
上一篇:“鲜活”的“最先一公里”离我们还有多远?
下一篇:追求鲜活,走好“最先一公里”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