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冷链物流现状和发展趋势
演讲嘉宾:中国冷链物流联盟理事会秘书长 刘京  2016年第08期第50页  2016-07-21

冷链物流是否已成为价值高地,投资热点?冷链大数据分析和冷链发展趋势预测,或许可解答这个问题。

 

冷链大数据分析

中国冷链联盟每年对全国一千家冷链物流企业进行统计。按照冷库容量的不同划分,山东冷库集中度最高。这一千家冷链物流企业(冷库5000吨以上)的冷库容量总共为3000万吨,冷藏运输车辆为7万多台,其中自有车辆3.7万多台,社会车辆3.8万台,企业运输能力和社会运力各占一半。
对全国冷链物流企业分布图的各大区进行统计,华东地区冷链企业量最多,有一千多万家。除华东地区冷库增长下降,其余大区冷库均呈增长趋势,冷库整体增长在15.6%左右,与去年28%的增长速度相比呈下降趋势。通过对自有冷藏车和社会冷藏车比例分析,除西北地区社会车辆明显少于自有车辆外,其他地区自有车辆数量与社会车辆接近。这种分布是因为西部地方信息和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到达西部地区的社会车辆相对少,企业必须依靠自建车队或者完全外包给第三方的方式来满足市场需求。
冷链的区域特点。在30个省市冷库排名中山东排第一位,拥有冷库容量360万吨。上海拥有301万吨,江苏拥有约276万吨。可以看出冷链物流在沿海城市最发达。
经过近几年发展,冷库发展布局也随之变化。北京有92家冷链企业,上海有137家冷链企业,这里是指专业冷链物流的企业,并非普货和冷链共同运营的企业。抽样调研350家企业冷库温区库容比较,用于储存肉类的低温库数量较多,证明了冷链在沿海地区比较发达,而用于储藏蔬菜、水果的高温库数量少,也就是产地性存储库有待推进和建设。冷库温区结构上存在供需失衡。零下18度的库最多,也是价格最昂贵竞争最激烈。商超配送的冷库在零下20度左右。企业冷库规模数据分析显示,50万吨以上企业有6家,10~50万吨企业有54家,5~10万吨企业有165家,1~5万吨企业有414家。结论是冷库在1万吨以上规模型企业当中,第三房物流企业占大多数,食品企业尤其是农产品企业数量较少。
对30个省市冷库密度与冷藏车密度进行统计。上海、北京、天津、广东等地区冷库密度和自有冷藏车密度普遍较高,这些地区普遍经济也比较发达,居民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偏高,对食品质量和安全也更为重视。其中上海排名第一,能够统计到的共有1.7万辆。
       对30个省市的人均冷库占有量进行统计,结论是华东、华北、华南地区整体冷库资源分布较多,其地区冷库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冷库及冷藏车密度、人均数量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一、全国地区性冷链发展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与去年相比也有了一定发展,这些地区的冷链发展水平相比其他区域要先进。二、上海、天津、北京、山东、宁夏等地的冷链水平较高,发展实力更大,这些地区的冷链技术水平相对完善,冷链网络及体系相对健全。三、人均冷链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关联,随着冷链发展的提高,会大幅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发展的实力。四、大区或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有效地促进冷链行业的发展。人均收入越高,冷链需求越大。

 

中国冷链发展趋势预测

一是冷链物流市场依然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增长率最高的是智能手机33%,食品行业21.7%,餐饮行业15.6%,冷链行业12.8%。二是生鲜电商继续推动冷链物流模式升级和发展,物流大数据会带来电商的促销阶段不爆仓,预测消费者需求,提前做相关备货配送准备。三是跨界竞争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对于冷链来说,第三方物流市场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的是医药领域。行业趋势要求厂家自建运营车队,在做食品、工业加工进出口的时候同时也做加工配送,这个市场还需要再释放,跨界竞争对行业是一种推动也是一种挤压。四是资本对冷链物流影响出现新趋势。资本追求回报率,但是冷链物流的利润率相对稳定,很难从8%~12%骤然提升到16%~20%。智能企业未来搞技术的可能会向能源管理转型,从事冷库工程不会参与到具体经营当中。五是技术革新助力冷链物流标准落地。国家的标准就是团体标准占主导地位。一部分的国标、地标、行标要被团体标准替代。如果能够形成共识达成协议,各企业共同遵守一种制度,这个标准就能执行。目前冷链行业的标准有100多项,相信没有一项是企业都在执行的。
着眼行业发展,我们提出未来冷链物流企业的战略布局。一是战略重点是市场的选择,建设、投资冷库,都需要了解市场的需求,定位目标客户。冷链物流的网络与物流网比较起来相差甚远。如果整体物流网络资源都能与冷链物流嫁接起来,将会加速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二是成功要素需要货源保障。市场就是货源保障。如果把德邦所拥有的车辆加上制冷箱的话,那中国的冷链就非他莫属,原因就是它的集货能力。目前现存的174家物流信息平台,均以卖软件和卖GPS为侧重点,而不以信息为利润点。缺少全国性的冷链信息平台,对货源和运力进行资源整合,实现冷链物流效率最大化。三是工具要配套,工具是根据业务布局进行的工作,资本和技术仅是达成目标的工具。C


【编辑:editor】
上一篇:凝聚冷链共识 提升行业品质
下一篇:冷链物流园区的现状与发展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