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品安全,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
——专访上海树脂厂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陈忠
文/本刊记者 李静宇  2015年第11期第58页  2015-10-16

天津港8.12事故发生后,危化品的安全问题引起人们极大关注。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危化品生产企业——上海树脂厂有限公司党总支副书记陈忠,请他来谈谈有关危化品的安全问题。


安全事故多数是“人祸”
对于危化品企业来讲,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安全,没有安全作为保障,企业的效益与效率都无从谈起,这是危化品企业及危化品物流企业与其它企业不同的所在。危化品事故的发生,从本质上看,绝大多数是“人祸”。本质安全问题的出现,应该是设计安装人员的责任。陈忠形象地比喻说,它就如同是“基层生病,上级吃药;客人生病,主人吃药;少数人生病,多数人吃药。”
多次事故让人们谈“危”色变。不过,根据国际经验,培养出危化品人才也是卸下危化品“魔鬼面具”的途径。在陈忠看来,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定位非常正确,关键是企业要把企业的主体责任分解落实到部门、班组、岗位、每个人,落实到具体生产经营各环节,让每个员工成为安全的守卫者。
安全管理不能就事论事,必须运用唯物辨证法思路开展工作,必须用动态思维审视相关规律。陈忠说,“项目设计及建设方面的缺陷,形成本质安全问题;设备、设施有运行寿命的也有运行规律,随着气候变更,热胀冷缩、日晒雨淋、风吹冰冻等都会影响设备设施的运行;企业管理体系方面的疏漏也是安全隐患难以消除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陈忠看来,“只要设备设施在运行,就可能产生新的隐患。只要天气有变化,就可能随时产生新的安全隐患。只要有人在作业,就可能随时产生新的安全隐患。”
其实对于企业来讲,有些风险是有“规律”可循的。“设备设施越多,安全隐患可能产生越多;设备设施越陈旧,隐患产生可能越频繁;气候变化越极端,隐患产生越突出。”陈忠说,危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没有认识到,没有防范的机制。这对于企业的相关责任人都是应该时刻关注的。对于事故的防范就是要做到检查的速度赶上隐患产生速度,反复查及时改! 
企业关于管理体系与制度的建设,“EHS”近十年在我国兴起。一些进驻中国的外企在EHS管理上相当严格,每一单进入公司的化学品都要登记数量和特征,复杂的表格中甚至要填上该化学品对于气候变化和臭氧层的影响。台账被严格保管,甚至还要异地存储或是存在云平台上,这样就不会出现爆炸了却找不到材料的情况。
相对于设备细节的关注,对工作人员的关注是危化品企业关注的另一个重点,因为人都有“追求舒适”的本性,也有因个人的技能素质的各异而存在不同的缺陷。
“人才的匮乏可想而知。”陈忠说,“其实,EHS的工作并不一定要求太高的学历,如同医生需要经验,EHS的工厂经验也很重要。“很多优秀的EHS工作人员都是从厂务、生产车间选拔而来的。”
危化品企业都有包括公司、部门、单元、班组、员工在内的各项上下级间的自查与检查。但在陈忠看来,外来人员越密集,隐患产生越集中;人的责任心越低、安全素质越差,隐患发生率就越高。
陈忠说,平时我们给部门、班、组提的要求,搞责任签约、搞岗位责任制、搞安全承诺、搞安全提醒、搞安全学习,但是更重要的是安全意识的入脑入心,是每个人一年365天思想行为的真正落实。这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也是众所周知的难点。

 

高标准、严要求不是一句空话
在我国有些危化品企业的实际运作中,企业标准明显高于国家对危化品的标准,并与国外的标准进行了有力地对接。
在陈忠看来,危险化学品是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撑,我们绝不可谈“危”色变,因噎绝食。危险品中的相当一部分是易燃易爆和有毒性腐蚀性产品,生产与物流过程的安全是必须高度重视的过程。究其原因是这些基本上跟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公路运输发生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水陆运输直接影响百姓的饮用水,对环境更是密切相关。
“按照安全、绿色、环保的理念和要求,企业怎么做都不过分,因此,危险品管理标准的国际化也很重要。”陈忠说。
“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我们现在更多叫隐患管理,出现隐患赶紧采取措施,亡羊补牢。但是这还不够,因为隐患多了管不过来。所以我们一定要从事故管理、隐患管理,发展到风险管理,风险防范是可预测的。”在陈忠看来,“通过技术、标准、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在没有出现隐患之前就把可能出现的风险规避掉。”
但陈忠建议说,“建立统一、规范的危化品物流行业标准是危化品物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为危化品物流的各项作业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我们国家安全管理受到公安、消防、交通、港口、海事、环境及卫生等部门的监管。过去由各有关部门制定的众多政策法规很难适应和满足现代危化品物流发展的需求,有的甚至还互相矛盾,各省市各自为政标准不一,使危化品物流企业无所适从。
据了解,2002年国务院《危化品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各相关部门纷纷制定、修订了有关规定和标准。但是这些各自为政的标准要进行统一、规范,特别是针对危化品物流的薄弱环节的专项作业标准、应急处置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细化与研究。
因此,我国危化品的相关标准的制订与企业的操作便利性等方面都急需与国际的高标准、高规格标准接轨。
我国关于危化品的相关标准不仅低于国际标准,同时很多标准在实际的检查与操作中流于形式。这一是与标准本身制定的脱离实际有关,同时也与企业的安全意识有关。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危化品物流车辆的规定非常少、处罚力度不够,没有明确驾驶人员的相关义务,增加了执勤民警查处运输危化品违法行为的工作难度,民警在往往无计可施,使得危化品物流车辆违规运输的现象非常严重。
陈忠介绍说,“由于驾驶员缺乏安全意识,忽视驾驶过程中隐患问题造成的事故不胜枚举,而驾驶员流动性大,外出时间长,驾驶员往往以外出工作为由不参加企业组织的安全宣传活动,或者找人代替参加安全知识培训。”这对于危化品企业的安全来讲无疑都是一种不小的挑战。
陈忠感慨地说,作为从业人士,对于近几年连续发生的安全事故,尤其是对人员造成的伤害,说实话是非常的痛心的,根本原因其实很多不是天祸,而是人为的,或者说是人祸。比如说发生在山西岩后隧道3·1特别重大事故,死亡40人、伤12人、42辆车被烧毁,这么大的事故,其实是源于两辆车都是违规的问题。
目前,如果是危化品或是有危险等级的产品,很多危化品企业已经做到了事先做道路评估,做事先控制。包括对于驾驶员的行为都要经过防御性驾驶培训,危险品的车辆驾驶员在不撞别人的同时,防止被撞。与此同时,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进行过程的控制,比如GSP的报警等一些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来加以避免。
对此,陈忠说:“在危化品的制造和物流的运作过程中,安全始终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C


【编辑:editor】
上一篇:危化品物流的危机
下一篇:2015,物流创客 创造商机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