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储运杂志社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RSS
首页 | 新闻中心 | 期刊在线 | 编辑中心 | 会展中心 | 业界专家 | 企业展示 | 广告中心 | 杂志订阅 | 杂志简介
  您的位置:首页 - 期刊在线 - 特别策划 > 正文

穹顶之下 大道之上

文/李小米  2015年第05期 第57页  2015-04-17     【字号 打印 关闭

30-65_P28_RGB.jpg

  虽然全国各地的物流规划中都提出了绿色物流的方向,但实际上绿色物流一直以来更多停留在理念和试点上。在今年的“两会”上,环境与雾霾业已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而且除了工业生产之外,汽车与运输的尾气排放也成为关注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在提案中就指出,如何减少货车的尾气排放对治理雾霾问题意义重大。
  在两会前,一个很火的视频《穹顶之下》,前央视主持人柴静如剥洋葱般揭开了物流车辆尾气排放的真相。也就在那几天,西安的一位老板就因为尾气超标被一次性罚了2000元,而这辆4.2米的江铃汽车使用了才仅仅三年,而且据这位老板自己说,这辆车从不超载,每次都按时去4S店正规保养。“油是正规的油,车是品牌的车,罚的却是我们的钱,我们也不懂分辨真假,贴了国四的标,能卖就能买,我朋友买了半年的新五十铃也不合格,到环保部门闹了几次也不顶用。问题不从根源上解决,只是拿我们这些弱势群体开刀……”这位老板的一番牢骚透露出的是困惑与无奈。
  郎咸平说,我们必须在发展和环保之间寻求平衡。现在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且幅员辽阔,中国道路运输协会此前对70万家货运企业的调查显示,我国正在从事运营的货车约1100万辆。一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路运输,一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环境,作为参与其中又随之发展的物流人,生存和责任并重,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该相信谁?我们该如何做?

 

物流环保环境堪忧
  3月12日晚间,职业打假人王海在微博上发出了对一篇名为《关于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制售不合格汽车的举报及责令召回申请》的公开文章,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实名举报。举报直指东风多利卡系列轻型货车不符合国四排放标准,但却明确标识该车尾气排放为国四排放标准,这种手段欺骗消费者并造成严重污染,属于违法行为。文章还附有开封市工商局和海口市工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指出涉案车辆未配置电控高压共轨或电控单体泵、中冷器、增压器、废弃再循环(EGR)、颗粒捕捉器(POC+DOC)或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等装置,造成其尾气排放达不到国Ⅳ标准要求。以上事实说明,东风销售的多利卡系列轻型货车是以低等级排放标准汽车冒充高等级排放标准汽车。
  从今年的1月1日起,我国的柴油车全面实施国四排放标准,这不仅对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关注的大事,而且也有望使国内汽车产品的结构发生变革,柴油发动机汽车的市场份额或可因此得到提高。然而,事实上,目前国家并没有有关柴油车排放合格率的详细数据,环保部某内部人士也公开表明柴油车在环保上造假是整个行业的秘密。 
  对此,汽车行业资深分析人士张志勇表示,90%的比例有些夸张,虽然柴油车造假现象的确存在,但在被曝光之后,国家环保部门执法力度已经非常严格,此次东风商用车遭举报或许可为未来处罚假冒国四车的处罚处理提供依据。
  根据环保部的数据,在国内即使是一辆达标的国四柴油车,其排放的氮氧化物,也相当于90辆“国四汽油轿车”,但如果这是假国四柴油车,则其排放约等于200辆“国四汽油轿车”。但事实上在国外,很多国家柴油车的市场占比都很高,柴油单位排放污染其实比汽油更低,而且动力更强。
  究其原因,除发动机技术之外,国内的油品质量也令人堪忧。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2014年-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指出,到2014年年底之前,在全国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600万辆;到2015年年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内重点城市将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油和柴油。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即使柴油车发动机是国四的标准,但是柴油质量如果不达标,这样国四柴油车在行驶过程中也肯定会受到影响。但油品质量标准的出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柴油车排放标准出台后在社会上全面普及也需要过程。

 

对物流环保责任的思考
  对于物流人该如何把握经济发展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上海申丝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晔认为,从物流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绿色环保物流将是大势所趋,需要所有的物流行业以及制造企业客户共同承担起保护大气环境的社会责任。在今天的物流群里,许多的业内精英也很委屈,承担社会责任义不容辞,但这些都是需要很大的成本投入。物流行业是红海产业,鱼目混珠,而下游客户将物流看作是第三利润源泉,物流企业独善其身的结果是良币被劣币所驱逐,而行业内没有明确的环保标准和评级,导致在产业链中无论是制造企业客户,还是物流企业以及上游的车企,都没有环保投入的动力。“我们可能用数字更能说明问题,中国物流总费用占整体GDP的18%,其中运输费用占其中的50%以上,也就是占整体GDP的10%。如果全部按照环保要求执行,运输成本将整体上涨15%,如果油品质量上升导致油价上涨,那么整体涨幅可能会超过30%,折算到GDP上,可能会推高通胀水平3个百分点。这个通胀水平的提高,如果能够换来原来的蓝天白云,我们愿意不愿意接受呢?”
  京昌物流门店经理人李竹云坦言,就行业而言,物流车辆空载率基本上是在百分之六十以上,这无形中增加了物流成本,尾气排放无法降低。所以将来,如何采用集约化管理,如何通过有效的资源对接和运力整合,降低空返率,提高运输时效,真正做到降低尾气减排是重点。
  资深物流人老漂则认为,企业在运输管理过程中,除了要考虑企业自身的利益外,还应注意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所形成的巨大的社会成本。“企业在计算内部运输成本时,也应把运输对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环境治理费用,计算至运输成本中去,比如大气、水体所受到的污染,就是因为太多的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和运输物质的泄漏造成的,这种污染通常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而为了治理这些污染带来的环境影响,通常要耗费大量的资源,造成巨大的社会成本。”
  熊晔给出的建议是国家应当刻不容缓地制定对企业整体供应链的环保测评评定,包括对企业供应商、生产、物流、销售以及售后的整体环保测评,评定星级。制造型企业也应当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作为供应链的链主,制造型企业应当在选择供应商时不仅仅以成本为唯一考量的纬度,而应当对供应商的环保资质等进行考量,执行一票否决制。而站在消费者角度,应当理解产品或者服务的环保成本溢价,利用市场行为自觉驱逐污染严重的劣币,而将良币留在市场中。

 

物流企业已在行动
  而事实上,对于环保责任,很多物流企业一直在勇于担当。
  据世界资源学院的统计,交通运输行业的二氧化碳排量占全球总排量的18%。因此,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成员,TNT非常清楚地了解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造成的危机。早在几年之前,TNT就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定为公司成长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在中国大陆,TNT正在运营层面逐步推进和实行二氧化碳减排措施,从2006年起,TNT在中国开始着手二氧化碳排放的计量工作。TNT中国首先在上海分公司试点,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车队节油大赛,共有3000余辆车参赛。通过优化车辆行驶线路、平衡每车工作量、规范司机驾驶行为等举措,当月燃油消耗量与前3月的月平均值相比节省了2000升。
  远成集团的远成新干线倡导低碳绿色物流,采用新的运输模式,实现“站到站”、“门到门”的公路快运。不仅节省了时间,同时减少了中间环节,有助于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耗。远成集团常务董事余为梁表示,远成集团在绿色物流方面还作出了很多积极的探索,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利用自身先进物流技术,整合集团资源,优化资源配置,通过高效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配送和包装等物流活动的低能耗、低排放管理;同时,远成集团还完成了对所有旧车辆的改装,新购置货车符合欧Ⅲ排放标准,以减少能耗。
  安得物流运输路线达到12000条,每天可调配车辆超过10000辆,每天在途车辆超过4000辆,运输业务庞大。安得物流运输业务主要依托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发展长租长合车及集货分拨平台功能,提升车辆使用效率以及满载率。早在2008年,安得物流就开始累计投入排放标准以欧Ⅲ(国Ⅳ)车型为主的自有运输车辆;并与行业内专业液化气公司共同推进研发油改汽专线运输车辆的应用,成立新型的绿色新专线。同时,安得公司在快消品、制造、汽车行业都实现了共同仓储、共同配送管理。
  安能物流选择了进口沃尔沃卡车和绿色环保型电动叉车来减排增效。2015年安能将耗资1亿元购买100辆“沃尔沃”卡车,每辆沃尔沃卡车相比普通卡车每百公里节省燃油4升。1辆卡车按平均每天行驶500公里计算,每月可行驶15000公里,全年100辆卡车共计行驶1800万公里。安能引进国外进口“沃尔沃”卡车,每年将减少720000升油的消耗,每年将减少污染气体排放1584千克。
  同时,为了进一步节省燃油资源,减少污染气体排放,安能在全国采用电动叉车搭载全球领先的蓄电池技术,蓄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无重金属污染,在使用过程中零污染、零排放,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型叉车,具备环保、安全、高效、稳定等特点。
  安能全国80个分拨中心共拥有电动叉车和地牛式叉车1400辆,按每辆油叉车每天损耗30升油计算:安能利用电动叉车和地牛叉车,每年将节约15330000升油的损耗,每年将减少污染气体排放33726千克。
  这两项相加,安能全年将节约燃油共计16050000升,减少污染气体排放35310千克。C


【编辑:editor】 【字号 打印 关闭
下一篇:天津自贸区扬帆起航
上一篇:行业专家:节能减排 关键在于提高运输效率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