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储运:最新修改的GSP认证,对于企业将产生哪些影响?
赵新忠: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自2013 年6 月1 日起正式实施。在我看来,相对于老版GSP,一是新版GSP对药品经营企业的整体要求大幅度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医药物流企业的准入门槛,倘若企业硬件投资远超过实际业务需要和多数中小企业的承受能力,那么就自动排除了小企业进入医药物流领域的可能,从客观上起到了净化我国医药物流市场的作用。二是新版GSP对药品经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软硬件要求,包括信息化系统、药品仓储、配送环境、药品采购、质量管理人员资质等方面,解决了现行GSP中只软不硬的问题。现行GSP硬性标准不足,新版GSP从上述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设定硬性标准。这对企业的投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迫使企业必须尽快做强、做大业务,否则投资风险难以化解。三是增加信息化管理要求,促进现代物流在药品配送中的发展,新版GSP特别增加计算机系统一章,增强信息化管理要求,实现药品质量可追溯,满足药品电子监管要求。全面推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促进医药配送企业对现代物流系统的使用,利好物流系统完善、信息化程度高的医药配送企业。
我们综保区(北京)国际医药物流分拨中心,从项目设计初始阶段就按照新版GSP及现代医药物流企业的标准设计,新版GSP的颁布对我们来说是个利好消息,建成之后也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管理,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
李辉:新修订的药品GSP对药品经营企业的计算机系统、仓储温湿度实时监测、冷链物流以及运输设备等提出了新要求,客观上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设备资金投入压力。
硬件方面,新版GSP全面推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着重提出计算机管理的设施、网络环境、数据库及应用软件功能要求;明确规定企业应对药品仓库采用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并实行24小时持续实时监测。
软件方面,明确要求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设立质量管理部门或者配备质量管理人员,并对质量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记录及凭证、档案及报告等一系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提出详细要求;提高了企业负责人、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以及质管、验收等岗位人员的资质要求。
改造费用投入较大的是仓储环境,包括温湿度调控、自动监测与保持、节能与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改造,特别是经营冷链药品的仓储企业,运输设施、设备的改造或添置;复杂性较高的是对经营和质量管理全过程有效管理控制,符合安全、稳定性要求的计算机系统的改造或升级。而最为复杂、最考验企业,且人工成本、时间成本投入最大的,则是对员工及习惯行为的改造,包括一系列持续的培训教育行动、体系建设、完善过程中对员工的素质的提高等。
周求华:从商务部发布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的提出到新版GSP的推出,市场反响很热烈,不少企业纷纷开始行动抢占市场。然而也有不同声音的出现,认为这也许只是一种形式,并不会给流通行业带来实质的影响。但我认为,新医改是国家政策推动医药行业的一种手段,而规划是引导流通产业的方向标,是未来流通发展的既定模式,整个流通格局在“十二五”期间会有个大的变动,会面临一个大洗牌,首先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并购潮,其次新的模式也会陆续产生,如医药电子商务这种新模式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整个市场会被再分配,流程会再造,利润会再分配,行业内呈现变革的态势。
比如,《纲要》提到“十二五”期间的医药流通业的具体目标:到2015年,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这是要加大行业整合的举措,预示着一场强有力的并购潮将会产生,很多中小型的流通企业将会面临被兼并和被收购的风险。因为在与国营企业竞争中,民营企业还是有很大的劣势和压力,民企没有国企一样的政策支持、资金供给以及发展平台。但是民营企业也有优势,它的规模比较小、联合性比较强,针对市场主要区域而不是全国范围,如果国家的政策对于民营企业也是同等对待,对于民企来说也是一种机遇。所以我们全洲药业不采取并购的方式谋发展,而是采取物流节点和错位节点,进入大企业并未开发的领域,通过互联网解决好医药物流中结算和配送问题。
比如全洲药业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战略中,将会集中力量做的两件事,一个是做医药电子商务平台,一个是医药第三方物流,并立足本省,迈向全国,做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联合一体把全洲药业打造成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
谈到6月1日执行的新版GSP,我认为只有对于行业不断规范,各个环节内容更加详细,才能保障在经营过程中,消费者不会因为药品质量问题而导致用药安全问题的发生。新版GSP其目的就是安全、合理、有效。对于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来说,GSP认证是做好药品质量管理监督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了GSP的零售企业才有能力保障安全、合理、有效。对于药品零售企业来说,GSP实际上是一道门槛,因为很多的条款限制着它的经营活动,对于它们来讲,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是应付,因为GSP,会促使药品零售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规范。
中国储运:医药物流作为专业性较强的领域,目前独立的第三方医药物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怎样?近年来,我国医药物流得到了哪些政策的支持?
赵新忠:目前独立的第三方医药物流配送还未像普通货物物流领域一样迅速发展,大部分医药物流配送都是基于医药批发企业自营模式展开,国家针对医药物流还未给出具体的政策支持。目前国内只有极少数公司拥有覆盖全国的医药配送网络,例如国药物流,国药物流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30多个一级城市,100多个二、三级城市,2000多家商业公司,1万多家医院,10万多家药店及诊所,是中国网络覆盖最全的医药物流企业。据了解,随着市场需求的引导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一批有实力的国有或民营医药企业将大力发展医药物流和电子商务。
李辉:由于药品经营有着独特的产品安全特性,受到政府及社会的监管将更加严格,同时受GSP的相关标准限制,目前真正具备完整资质和能力独立进行第三方医药物流配送能力的医药物流公司主要还是在国内几十家大型医药商业公司手里,不像其他领域的第三方物流非常普及。
随着市场需求的迅猛增加和国家一系列医改政策的出台,我国医药物流的覆盖网络比过去有了显著地提高,物流配送的安全性得到显著改善,疫苗和冷链药品的运输与监管比过去有了显著改善和增强,目前的状况是第三方医药物流的发展相对缓慢,社会药品平均物流流通成本仍然处于较高水品,主要原因就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较慢,物流配送规模与集中度相对较低,导致配送分散,成本较高。
国家在2009年4月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后,医药物流的重视程度提升到新的高度。2011年6月上旬,由于国内物流经营成本过高,国务院出台了物流“国八条”,从税收、土地政策、降低过路过桥费等方面给与政策扶持,降低物流企业经营成本。2012年底国家又颁布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解决制约流通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全面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医药物流业作为整个国家物流行业的重要环节之一,受国家对物流的政策影响非常大,近几年各地出现了大规模兴建医药物流中心的热潮,国家在税收、土地和融资等方面给予了政策扶持,如营业税改增值税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医药物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
中国储运:有专家认为,第三方医药物流在中国的市场渗透虽然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大量资金开始活跃在医药物流领域里,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必然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此,您怎么看?
李辉:没错,过去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劳动力资源成本低廉,物流行业也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随着大量资金的进入,大规模高水平的专业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日趋壮大。随着企业规模的日渐发展,第三方医药物流的综合运营成本出现显著下降,同时国家药品集中招标和持续的药品政策性降价,使药品的毛利率持续被挤压,原有的药品自行配送模式成本较高,会迫使药品经营企业逐步选择专业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来降低企业的药品流通成本。当第三方物流达到一定规模后,在其远远低于社会平均药品的物流配送成本时,物流的规模利润开始显现。规模的不断上升,成本却相对稳定,第三方医药物流必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周求华:全洲药业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物流实业的推动功不可没。全洲药业始创于1999年,经过10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发展成为集医药研发、物流配送、连锁零售、电子商务、临床应用为一体的总资产超过7亿元的现代大型企业集团。而在这10年的发展坐标轴上,公司开展物流业务的原点要从2002年开始。当时我国的物流公司分为储运公司和联运公司。储运公司以储为主,联运公司以运为主,储和运是分开的,物流发展水平整体较低。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物流产业的情况下,我们充分认识到发展物流的必要性,决定进军物流行业,并成为集物流多种功能于一身的企业集团。
开展医药物流那是在2003年底,我们正式投入物流基地的建设,成立了湖南全洲医药食品物流配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洲配送),并规划建设一个投资规模4.8亿元、设计规模超100亿元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全洲药业集团也由此成为全国医药行业第一家经营第三方物流的企业。过去那种只凭一两辆车子、一两间办公室、几台电脑就能组成的低水平物流公司如今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建设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定位清晰、起点高、服务范围广的现代化物流企业才符合当前我国经济与物流行业发展的根本要求。
如今的全洲物流园已是全国最大的医药食品物流中心,成为集多功能全自动立体仓储中心、半自动分拣配送中心、产品推广及信息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商贸物流平台,为全国医药食品厂商提供产品下线后的运输、验货、入仓、储存、分装、配送及信息处理的全程服务。物流园加速了资金周转速度,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并通过为企业制定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方案,提高了核心竞争力,使全洲药业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制胜的砝码。
仓储、运输只是企业物流经营的基础平台,没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技术含量。对此,全洲药业在物流领域不断创新,开展供应链金融、物流外包、采购外包、信息外包、结算外包等新模式,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打造集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现代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物流服务中心,才是我们日后大力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正是基于此,全洲药业集团在2010年将全洲配送升级为全洲供应链,志在拓展供应链金融、物流外包等增值服务,大力向第四方物流和供应链业务进军。
在供应链金融方面,全洲药业的主要业务包括贸易融资、仓单质押、存货质押、应收账款保理等,尤其在存货质押、应收账款保理方面的业绩比较突出。
目前长沙市有2万家中小企业,80%企业没有固定资产,没有不动产,没有土地做质押,要想融资找担保公司很难。我们公司作为监管企业,已经与多家银行紧密合作,并在这些中小企业里挑选一些符合银行要求的企业,用它们的仓单、存货做质押,用应收账款做保理,帮它们向银行申请贷款。而我们在增值服务费方面可收取融资额度的1.5%~2%。
全洲药业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目前有合作意向的企业有100多家,已经做成的业务有20多家,不但在增值服务费上获益良多,还增加了企业的仓储和物流配送收益,可以说获益匪浅。在2011年中,我们在供应链金融的仓储规模已达到15万平方米,企业融资额度达到10亿元。
关于物流外包,我们全洲药业也有一定成绩。目前,全洲药业物流园区里有30多家医药企业,100多家制药厂商。这些企业把仓储、配送等业务外包给了我们,租用我们的写字楼和信息软件,甚至将企业的咨询、规划、认证和经营牌照的办理也全权交给了我们,并由我们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物流外包是件双赢的事情,不但有利于外包企业节约物流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益,而且对于全洲药业来说,更是拓展业务空间、提高企业增值的良好途径。可以说,这种全方位的物流外包模式,正是全洲药业在开展第四方物流方面的有益探索。
中国储运:从企业的角度讲,我国医药物流在配送方面有什么新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和难点?
李辉:目前我国医药物流在配送方面出现了属地化趋势,以省和自治区为单位,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覆盖网络,传统的药品调拨和分销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绝大多数医药物流企业开始以省级为单位,覆盖终端医院和药店的经营模式,以直销为主,深耕细作本地市场,逐步放弃了以分销跨区域低价调拨药品的物流配送模式。
从企业角度讲,说明我国医药物流配送由过去粗放型的大区域调拨配送模式,逐步向物流配送的质量型、精细化转变,由过去的单品种、大规模的跨区域配送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频次的小区域配送。
多品种、小批量、多频次的医药物流配送特点决定了对医药物流企业的硬件和软件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物流专业人才、管理水平和区域药品的配送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如果物流企业的配送规模太小,技术力量达不到一定的要求,将很难与大型医药物流企业竞争。
目前,医药物流的冷链运输,以省为单位的省内配送已经比较顺畅,医药物流的冷链运输的主要问题集中在跨省跨地区长途运输不够顺畅,缺乏跨区域安全物流配送中转的运输工具和监控体系和风险预防措施。
由于跨区域、远距离物流冷链配送对运输工具,运输规模和监管水平的要求高,我国目前受第三方物流的规模太小的限制,没有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强大的第三方冷链运输覆盖网络,还属于单兵作战阶段,因此有待持续改善和提高。
省内冷链运输的覆盖已经相对顺畅,但是由于送货分散,集中度低,省内冷链运输的成本还比较高。
在冷链运输过程的监控上,由于能够准确持续记录温度和预防风险的实时动态的报警设施设备的使用成本比较高,暂时没有办法全面应用在冷链的运输监管上,对冷链药品的运输安全有一定的隐患。
中国储运:从医药物流的企业角度讲,对需要保持恒温的药品,如何确保最后一公里的配送?
李辉: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一般来讲,最好的办法就是恒温药品采用保温箱,内置温度控制的冰袋,因为即使保温车的温度是恒温的,但在卸货和验收入库时候,会有一个温度无法控制的阶段,因此,保温箱可以圆满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温度控制难题,我们国药物流对恒温冷链产品全部采用保温车和保温箱双重配送标准,在送达客户仓库后,直接将恒温冷链产品通过保温箱送达客户的恒温库内进行验收,消除了最后一公里的不安全因素。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型医药物流企业在全国基本实现了县级城市95%以上的物流配送覆盖率,乡镇一级的覆盖主要依靠当地县级民营医药商业公司进行配送覆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基本能够满足我国乡村群众的用药需求,但乡村配送药品的品种相对较少,价格偏高,配送的等待时间较长。随着国家农村医疗保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逐步发展,乡村群众的用药需求会逐步得到更好的解决。
中国储运:我们知道,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化医药物流的核心。目前我国医药物流信息化建设是怎样一个状况?能否满足现代医药物流服务体系的需求?
李辉:目前我国大型医药物流企业相当重视物流信息网络技术,投入巨资引进或自主研发物流信息管理软件,很多软件的设计和使用功能基本与国际接轨,差距显著缩小。
在国家层面,我们目前还没有国家或行业协会强制使用的统一的药品电子监管码,对搭建畅通的物流信息传递网络形成制约,无法实现大面积的药品和物流服务的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共享需要转换的成本过高。
由于医药第三方物流受规模发展缓慢的影响,企业利润不高,从而无法吸引大量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人才缺口很大。
如今的医药物流信息网络技术对硬件设备的要求很高,投资规模巨大,受资金压力影响,除国内几十家大型医药物流公司外,大多数中小型医药物流企业受企业经营规模的限制,无力进行大规模投资于软件和硬件设施设备更新,逐步会被大型医药物流企业抛在后面,并且无力追赶。
未来预计我国只有20%左右的医药物流企业能够应对不断发展的现代医药物流体系,30%左右的企业需要通过整改和追加投资才有机会适应未来的现代物流服务要求,其余50%的企业将面临严重的生存问题,会被市场逐步淘汰。
周求华:对企业来讲,信息化建设和人才战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个人来说,信息化就好比神经系统,如果人的神经系统出现问题了,就没有办法指挥这个人的行动。而对于企业来讲,信息化就是企业的灵魂。没有信息化,靠旧有的方式管理、运作,肯定是不行的。
全洲药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一直很大,随着经营模式的不断革新,旧的信息系统随时需要进行升级改造,如今我们每个季度都有几百万元的投入。当然,巨额的投入也带来了相应的回报。全洲药业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建成了以网络系统为支撑、以业务应用系统为主体的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WMS物流管理系统、TMS运输管理与计费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电子商务交易系统、呼叫中心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管理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在此基础上,公司又对各业务系统进行了有效整合,实现了供应商管理零库存的先进模式和高端服务。这种点对点的一站式服务,极大地降低了物流经营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
中国储运:我国在医药物流方面同国际水平有哪些差距?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缩小差距?
李辉:我国医药物流方面同国际水平比较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差距:物流配送的集中度太低,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医药物流配送集中在几家或十几家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手中,而我国目前还有近万家医药流通企业在经营药品配送,散、乱、差是主要特征。
我国目前医药物流的配送服务的标准化和专业化与国际水平比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因为物流的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医药流通经营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愿意在物流硬件和信息软件上进行投入,忽视在物流人才和基础员工的薪酬、培训等方面增加投入,造成物流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配送服务水平不稳定,人才流失严重。
想要缩小这些差距,需要国家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制定出符合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鼓励兼并重组,从而使医药物流企业能够迅速做大做强。规模大了,效率提高了,成本下降了,利润才会显现,有了利润的持续增加,企业才能够提高薪酬水平,研发和引进先进物流信息技术,吸引优秀的人才,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从而减少与国际上的差距。
周求华:不可否认,中国医药物流还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其中,技术障碍是制约我国医药物流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是信息化水平落后。在发达国家,基于因特网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相当发达,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都能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使得数据能快速、准确地传递,大大提高了库存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订单处理等的自动化水平。而在我国,信息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医药物流企业并没有运用物流信息系统,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远远没有达到物流运作所要求的信息化水平。尽管许多药品供应商、中间商、零售商、医院药房等都配备了电子计算机,但由于相互之间大多没有形成网络,因而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
其次,医药生产企业、商业批发企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药品标准编码。我国目前物资编码尚未实现标准化,各个领域分别制订了自己的物流编码,其结果是不同领域之间情报不能传递,电子计算机无法联网,因而妨碍了系统物流管理的有效实施,医药行业也不例外。工商企业、医疗机构等自行设计的编码,均是自成体系,因而只能在各自的系统内使用,相互之间并不能兼容。药品进入不同的连锁门店,就相应印上自己的编码,进入超市的非处方药,则被纳入超市的编码系统。不同的连锁企业之间、连锁企业与超市之间的互不兼容,势必会造成信息处理和流通效率低下,这是困扰物流配送的又一大难题。
中国储运:医药物流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对此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李辉:比如仓储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仓库太多了,重复建设和使用。全国近万家医药流通企业,不分规模大小,在我国都必须拥有符合GSP标准的药品仓库和相关硬件软件设施设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
目前医药流通经营企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没有符合GSP规定的仓储条件,就不具备药品经营的资格,可是拥有了符合GSP标准的仓储条件后,就迫使企业不得不自己进行药品的仓储与物流配送,否则就会出现仓库、人员和设备闲置,损失更大。因此自行配送是当前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的首选模式,也是因此造成我国医药物流第三方业务根本无法开展的最大障碍。第三方医药物流的成本再低,也无法抵消掉医药流通企业仓储人员和设施设备闲置造成的损失。
我建议国家相关管理机构能够在认定医药流通企业的经营资格时候,同意其可以自行拥有或者放弃筹建自有仓库,能够直接选择符合国家GSP标准的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其指定的仓储和运输单位,从而在政策上彻底解决我国当前医药物流领域面临的行业集中度过低的最大问题,杜绝重复建设和浪费,方便药品统一监管,推动我国医药第三方物流的规模化发展。
周求华:最近几年,发展最迅猛的行业非电子商务莫属,随着电子商务在国内的“爆棚”,也让众多行业看到了商机,纷纷开始涉足电子商务,医药行业也不例外,不少企业蓄势待发准备进入,在这些企业当中,我们全洲药业把握机遇走在了最前列。去年5月18日,由全洲药业集团下属子公司湖南商康医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合作建设的商康医药网正式上线,成为我国最大的B2B医药电子商务平台,也预示着医药行业正式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阿里巴巴。
商康医药网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互联网交易资格证、在湖南省第一个拿到B2B“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牌照的企业。电子商务作为采购平台,不仅信息透明、价格透明,还可以通过市场的杠杆来调节行业动向,商康医药网可以全方位为医药制造企业和零售终端,提供端到端的一站式医药电子商务服务。而建立这样电子商务平台是为了打破原有医药多级批发体系,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药品流通成本,降低药价,惠及百姓。如今商康医药网聚合了全国50万家医药零售店的力量,把业务扩展到中药、西药、医疗器械和营养食品等领域。
在医药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然而作为国内首家拿到牌照的医药电商企业,一切还只是个开始,全洲经过一年多的准备,还在继续摸索。不难发现,在国内医药市场中,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是药品的配送和结算问题,当先进的电子商务碰到了落后的物流,事情仿佛就不是那么简单了。所以在物流配送方面,我们承诺,在湖南部分地区“48小时物流送货上门”,并将加快布局,尽早实现湖南全部地区的48小时送货上门。同时为了解决结算问题给医药电子商务带来的困扰,让网上订购更便利、安全,商康医药网和中国工商银行合作发行了第二代医药电子商务结算工具——商康牡丹卡,该卡可为全湖南省的零售药店和门诊所提供无需抵押的流动资金约5亿人民币,并面向医院、门诊、卫生院、诊所、药店发行,让广大客户使用放心。
流通环节太多一直为医药行业所诟病:从厂家到全国总代理、省代理,再到地级市代理,再到县级医药公司,最后才到乡(镇)村一级的卫生院、诊所、零售药店,多层流通环节,也加大成本。物流是流通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也面临着成本过高的问题,医药领域的仓储和配送,相比于其它领域的仓储成本高很多,在国家新的GSP出台之后,要求药品在运输途中要根据药品的药性和类别进行运输,必须要保持药品的温度、湿度以及冷冻、冷藏等要求,这就使得在节约成本上要尽量做到减少中间的流通环节,这也成为降低成本的首要任务。
中央电视台曾经曝光了物流运输中遇到的高额路桥费以及肆无忌惮的乱罚款等现象,并给众多物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我看,乱收费对于医药物流也是一个大的难题,医药面临的处境与其它物流企业一样,并未有任何的优惠政策,对于全洲药业而言,路桥费已占到了运输配送成本的5%,可能相对于其它大范围的配送企业30%以上,还是低的,因为全洲药业目前主要是面对湖南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小件配送,西北地区由于网络覆盖等问题还未开发,都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在做。但在国内,医药流通环节成本偏高,市场发展不完善,已经是整个医药体系的顽疾。
即使如此,全洲药业还是把发展第三方物流作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因为我们是全国首家获得第三方物流资格的物流企业,专注于把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聚集在一块,把制药企业省市代理聚集在一块,做集中仓储、集中分拣、集中配送的专业、安全、快捷、价优的医药平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为了使物流配送与物流路径得到更好地优化,解决偏远地区的配送问题,全洲药业采取物流接力赛的做法,以长沙为中心,把湖南每一个县作为一个节点,并向乡镇、农村进行药品配送,让上游供应商在药品的流向、库存、销售提供一个节点,全洲药业给供应商提供零库存模式,并在结算问题上采取比较灵活的方式,把互联网、物联网与线下物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上游供应商建立起一种良好的关系。目前全洲的医药模式和运输模式是以医药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为主,医药分销为辅,再延伸到第四方物流,采购外包、分销外包、结算外包,做供应链的增值服务。这样不仅可以扩大获得利润的空间,又可以提升物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