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寒风中迷失倒毙的故事
木子  2025年第3期第16页  2025-03-21

倒闭潮中的启示

  昆明振辉物流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张振辉

  2024年的市场观察中,像案例中赵先生经营的企业一样,专线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倒闭潮”。曾经看似稳定发展的专线企业,如今纷纷陷入困境,犹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倒下。

  曾经繁忙的运输车辆如今闲置在停车场,货物积压或无法正常转运的情况屡见不鲜。无论是传统的物流专线,还是一些新兴的细分领域专线,都未能幸免。

  从众多专线倒闭潮中我们应该汲取些启示,并加以总结,让新的一年发展更顺利。

  首先就是国家倡导的降本增效,企业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应对成本上升的压力。可以与供应商协商,争取更有利的燃油采购价格。在人力成本方面,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合理规划仓储空间,采用先进的仓储管理技术,降低仓储成本。

  其次是增强服务意识。有些专线物流企业,客户查询货物信息时,工作人员表现得很不耐烦,觉得这是麻烦事;对于零散的小客户,更是爱理不理。这样的企业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大概率会逐步被市场淘汰出局,因为客户体验越来越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据相关调查显示,有超过 80% 的客户会因为服务态度不好而更换物流供应商。

  第三是经营模式一成不变的企业。在当下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一招鲜吃遍天” 的经营模式早已行不通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早年就开始布局三方物流、快运业务等多元业务的复合型企业,如今迎来了收获期,业务发展良好。还有一些善于创新、思维发散的老板们,他们看到快运跨界的新型平台来抢夺自己的三方客户,就反过来思考,既然对方能来抢我们的客户,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他们的网点资源来揽收与派送货物呢?于是,他们选择入驻像易链互联这样被快运网点广泛知晓且频繁使用的平台来拓展客源,为企业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与此同时,要懂得利用媒体等营销方式。像在南京、江苏等地有几家物流企业,通过打造物流网红的方式,利用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有一些专线企业,能够敏锐地意识到新媒体营销的重要性,主动参与到微快运直播间等活动中,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家企业在当地的货量、发车量以及利润等方面都远远领先于同行。毕竟,每场微快运直播间都会有几千家快运网点参与观看,这种广告宣传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能够让本地始发与异地调货的网点都快速知晓自己的企业。而且,还有不少企业与媒体合作拍摄短视频,将每天装车的忙碌场景、注重服务质量的实际行动以及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等内容分享出来,吸引了大量同城用户的关注,当这些用户有物流需求重新选择物流供应商时,自然就会优先考虑这些经常出现在他们视野中的企业。

将成本控制做细

快递行业观察者:沈玲芳

  过去的一年,中小企业以及专线企业内卷相当严重,主要体现在价格战上。

  在原本货物就不多的情况下,竞争对手却越来越多,运力过剩的情况愈发严重,大家都在争夺那为数不多的货源,就好比僧多粥少,那些原本勉强维持运营的专线企业,在同质化的激烈竞争下,业务量进一步被挤压,甚至出现装不满车、发不了货的情况,长此以往,只能选择停线转型或者直接倒闭关门。

  与此同时,还有那些有着资本背书的跨界选手带来的冲击,比如运满满、货拉拉这些互联网物流平台,以及已经形成规模的百世、安能、壹米滴答、中通、韵达、顺心捷达等快运网络。它们从不同角度对专线的基本盘形成了巨大冲击,一方从大票拼车入手,把专线原本的打底货大量吸走;另一方则瞄准了 300KG 以内利润相对较高的小票货,也将这部分货源揽入囊中,最后只剩下一些一吨左右 / 票的中票货物留给专线。

  大家都知道,专线主要是靠配载来实现盈利的,失去了大量的小票货源,其利润空间必然会被不断压缩,甚至不断下滑。

  近两年,老板们面对价格战以及这些跨界对手,往往是束手无策,力不从心。像案例中的赵先生,前些年积累下的一些资源,在抢货源的价格战中败下阵来。

  新的一年,谁也不能判定价格战是否会继续,因此,成本控制依然重要,尤其是成本居高不下的企业。以前行情好的时候,部分专线老板在洽谈客户时往往在安排吃饭、娱乐场所消费方面的营销开支十分庞大。然而,现在市场环境变了,那些精明的老板们都开始量入为出,控制营销成本了。只有对于那些支柱型的大客户,才会按照以往相对标准的流程,安排接待活动。但是仍然有一些像案例中的老板一样,依旧大手大脚,业务拓展沿用高回扣手段,这样的企业很快就会发现资金链紧张起来,陷入经营困境。

  在成本控制方面,其实有很多细节可以把控。例如在调车环节,现在很多老板不仅会从熟人那里调车,还会去平台上进行比价,只要能通过拼车保证时效的,就绝对不会发整车,以此来降低运输成本。还有些企业原本有自有车队,为了降低成本,近年来已经陆续更换了大约 60% 的车辆为清洁能源车。在团队管理上,也会对人员进行优化,将那些可有可无的闲人清理出去,避免不必要的人力成本浪费,毕竟一个闲人一年的人力成本支出可能就达到七八万甚至更多。

  与此同时,对于专线企业来讲,成本优势还体现在运力改革上。有的企业通过把油车板减重、车轮换小、车头更新、油料批发等措施,一方面显著降低了运力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增加了车载重量和容积量,明显提高了装车毛利,有的企业仅这几项运力改革,一年节省开支近几百万元。


【编辑:editor】
上一篇:让《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成就未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