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退款”这项服务应差异化提供 北方国际集团天津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业务经理 姜鹏
首先,我认为任何商家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出口海外,都应该具备进口国所需的资质,并取得相对应的检验检疫文件。其所生产的商品也应保证合格率,从而取得国外顾客的认可。这些不仅是平台方选品的前期考察必备条件,作为期望通过出口拓展业务的企业也都会自主把控。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平台如何保障买卖双方的权益。
如果商家,后期为牟利而降低品质,那么平台可以按合同清退并追溯赔偿。但如果遭顾客恶意投诉,平台方也应给予商家维权的协助。这才是长期发展的正确做法。
就“仅退款”这项服务,个人感觉应该差异化提供。有的商品,例如食品、饮品类,需要开封后发现问题可以提供“仅退款”这项服务,毕竟退回后也无法运输。只要客户提供图片、视频等证据即可。但例如电器类、饰品类商品,即使开封后也不影响原包装退回的,就不应提供“仅退款”这种服务。
跨境电商的发展有10多年了,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对外发展的平台。作为跨境电商平台,不仅要将硬件设施维护好,为商家提供优质的商品推广,也应该在服务上加强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维护好买卖双方的利益,将中国优质的商品推向全世界。C
“仅退款”有助于倒逼商家把控商品质量 淘宝入驻商家 包名扬
站在入驻商家的角度,正常行为下的“仅退款”,这里强调一定是正常行为,即非恶意举报,我们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将不合格商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作为商家肯定是要承担更大责任,但也不排除因工作疏忽、生产工艺、物流运送等多种因素最终导致送达消费者手中的商品不合格。因此,我认为应该在“仅退款”和正常退货之间建立缓冲区,给商家申辩的机会,这样更有助于促进电商良性发展。
而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则认为“仅退款”有助于倒逼商家把控自身商品质量,且“仅退款”更多针对的是快消品、日用品等小商品范畴,这部分商家遭遇商品质量问题反馈后,其往往也会跟消费者说问题商品您直接销毁,将为您重新发货或退款。C
“仅退款”是一次向劣质产品说不的尝试 某行业媒体人
首先,如果将“仅退款”从自发行为上升到强制行为,商家心理层面能否接受恐怕平台并没有做过多调研,或者说调研样本不足,所以引发了大规模维权事件;其次“仅退款”从法律法规层面并没有明确的条文支撑,如由连通交易双方的平台强制性发起,“仅退款”标准的透明、公示以及缓冲期缺一不可,同时对于“仅退款”行为的发生,平台应有详细的复查、复审环节并向商家和消费者公示,并允许商家进行申辩;最后,“仅退款”是一次向劣质产品说不的尝试,这种尝试需要监管部门、平台、商家、消费者共同且理性的助力,既要避免入驻商家受到不应有的经济损失,也要保障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与优质的消费品。
网友甲:如何应对“仅退款”乱象?我认为,平台应建立更加严格的审核机制,对“仅退款”申请进行详细审核,避免滥用。同时平台为商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赔偿,减轻商家损失。商家也要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因产品问题引发的退款;并加强售后服务,主动解决消费者问题,减少退款纠纷。
当下,跨境网购很火,但如何平衡买卖双方的权益,确保市场的公平竞争,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仅退款”政策的滥用现象暴露出平台在维护商家权益方面的不足,需要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寻找解决之道。电商平台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通过完善政策和机制,保护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商家应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减少退款纠纷的发生;消费者也应理性消费,避免滥用“仅退款”政策。在这个过程中,电商平台需要更加公正地处理退款问题,商家也需要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电商生态的健康发展。
网友乙:从维护公平交易环境来看,“仅退款”规则只考虑了买家利益,而忽视了卖家成本。“仅退款”的退款,依旧是买家支付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货款,而非平台垫付买家的平台款。最终权益受损的是卖家,货物发出去了,没有收到货款,货物也拿不回来。如此这么循环下去,卖家权益得不到保障,不利于平台交易环境的稳定。
故此,“仅退款”规则需要平台合理地平衡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在措施上,可以增加人工客服的介入,加强审核力度,审核时可以结合消费者反馈的商品问题本身、消费者的需求、同一账号“仅退款”的频次和数量、商品本身的评价以及投诉数量等因素做出判断。同时也要考虑到恶意“仅退款”是否涉嫌“欺诈”,如果金额过大是否涉嫌非法侵占罪。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