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2016年第12期第58页  2016-11-23

坚持多管齐下,促进市场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点评:中物联研究室主任周志成

由于9月21日开始的以治理超重为主要内容的货车治超行动和9月21日开始实施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里管理规定》同时启动,专项行动和常态工作同时开展,行业没有明确的预期,导致货运市场出现了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干线运力出现大量下滑。据行业大数据显示,相较于平日全国上千万的运营车辆数,由于大部分车辆为个体运力,属于个体司机所有,承担风险能力较弱,很多司机选择了停运,进行市场观望。且由于不能超载运输,企业发车频次增加,加剧了“找车难”的问题。
第二个是运费出现上涨趋势。进入9月份,各地货运企业陆续开始调高运价。初步测算,车货总重限值统一到49吨,单车少运6吨货,货物装载量下降20%左右。如果车辆长度从17.5米恢复到14.6米标准车型,运载方数将从140立方下降到96立方,货物装载量也将下降30%左右。据测算,如果仅治理超载,运费上涨大约15%左右;如果全面治理超载超限,运费上涨幅度至少在30%左右。且由于短期运力短缺,供不应求,运费上涨幅度还会更大。目前,专线市场上外调车辆运费报价上涨30%左右。这部分涨价主要涉及超载运输的大宗商品运输、重货零担以及超限运输的家电、快消品运输、轻货零担市场。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提高,超限超载治理总体已经形成社会共识,物流行业支持政府部门开展治超工作。此次超载治理工作出发点是好的,也是顺应健康发展的需要,但是前期缺乏沟通和协调,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定问题,有待及时调整。我认为,治超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半途而废。下一步建议短期内采取补救措施,明确行业预期,恢复货运市场秩序。长期要坚持实事求是、问题导向思路,按照疏堵结合、张弛有度、循序渐进原则,综合采用技术、标准、财政和行政监管等手段,引导企业自觉自愿使用标准车型,形成规范自律、竞争有序的货运市场环境。C

 

治超治限须先做好预案

点评:共生物流平台董事长、CEO卢立新

公路货运的超载超限是要治理的,可这次就算了,散了吧。把准备工作做充分,决心再下大些,并且须先至少做好以下三点工作才能行动:
一是准备200到300万辆符合标准的车辆,随时便宜卖给货运经营者,并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以免因为不合格车辆的停驶停运影响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
二是对符合标准的车辆并且装载符合标准的,免收过路过桥费,时间暂定为三年。
三是制定详细的公路执法者一年以后的分流方案,且广大公路执法者都能够接受。在我看来这点很重要,有这个预案,说明当局坚信这次治理能够成功,对他们一年以后的分流都做出了安排,也能促进这些执法者努力执法。C

 

超载超限成因是多方面造成的

点评:昆明振辉物流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振辉

中国的货车一般都超载三到四倍,对公路、货物、驾驶员自身的安全都有危害,“治超”将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形成新的价格体系。我个人是非常拥护统一规范公路运输的,不过担心中国还在工业化的过程中,非标产品体量大,我觉得不能完全照搬欧美日发达国家,要顾及国情和实情。如果执法是刚性的,大家都不能超载超限了,那就到了重新洗牌制定游戏规则的时候了。
多年以来立法部门及执法部门的不作为、乱做为导致了今日之乱象,现在突然一刀切,我认为不科学、不合理,应该有个引导和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国的市场运输价格是多年恶性竞争形成的尴尬结果,催生了超载超限运输,不仅仅像文中货主和车主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不能单纯地认为光“治超”就能走出恶性循环的怪圈,其他不良成因也得一并解决。譬如罚款太多,过路费太多,各种名目的收费太多,要有辅助的措施和政策跟进,不然就会造成运输车辆突然涨价的现象。如果先抓重点,先做试点,然后慢慢推而广之,引导非标车辆逐步淘汰。比如运渣车运营管理问题,全国不知道有多少地方出台了若干文件,但没有一个地方能管好,几乎经常能看到听到其超载所酿成的惨剧。C


【编辑:editor】
上一篇:如何面对最严“限超令”?
下一篇:快递柜的瓶颈
文章二维码分享至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