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航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庆航运产业市场化水平不高。
市场需求释放不够。重庆市航运货运周转量占全国内河1/4,货运平均运距居全国内河第一,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居全国内河第一,现有企业上千家,运力不断增长。但新运力的迅速增加,大货主、大贸易商发展船队的自货自运,已经占散货总运力的22%,使可竞争的市场越来越小,第三方航运市场受到明显挤压,市场需求没有得到充分释放,运力相对过剩,竞争趋势加剧。
航运资源配置方式有待改善。目前基本上是船东自主配置,没有市场准入的标准、规范,管理上也没有分级分类。岸线资源的垄断性和航运产业的市场化,使要素市场化水平不高。大规模的岸线建设势必提高成本,船舶港务费收费标准较高,使航运企业运行成本较高,利润空间减少。
交易方式相对落后。航运市场仍然以人脉关系为基础的传统交易方式为主,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辐射范围较小,相互恶性竞争,业务层层转包,交易环节增多,最终导致交易成本提高而航运企业实际利润低下的现状。据测算,重庆市航运交易成本比沿海地区高出30%-40%。
2、航运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准入淘汰机制不健全。目前,由于重庆航运产业集群中单个企业规模相对较小,除少数大型国有航运企业外,重庆90%以上的航运企业规模偏小,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和淘汰机制,低运价、零运价的无序竞争,使航运产业发展环境相对恶劣。
协同服务机制缺乏。在铁路、公路、航空、航运和管道运输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的格局下,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缺乏有机衔接,多式联运尚未形成规模。
3、航运服务体系不健全。
岸线资源重硬轻软。在多年的岸线资源建设中,基础设施投入较大,港口功能单一,以装卸、转运和存储为主。
服务机构不发达。目前,在我市航运体系建设中,船代、货代、报关行、检疫、箱管、仓储、集卡、法律、金融、信息、人才、交易等服务体系处于低层次发展水平,产业集群的现代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信息服务处于起步阶段。目前,重庆航运产业集群中普遍信息化程度较差,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缺乏区域性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导致航运物流、通关等效率较低。
推进长江上游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1、依托重庆航运交易所,构建长江上游航运要素交易市场。
以航运要素交易为核心,建设交易服务体系。航运要素交易是现代航运市场建设的核心环节,对航运产业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依托重庆航运交易所,构建长江上游航运要素交易市场,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交易总部,条件成熟时,在相关省市合作建立交易分中心或交易本地代理机构,在物流园区建立交易终端,开展船舶、资金、人才、航运企业产权、运力、订单等要素的现货和期货交易,形成以重庆为总部和中心的长江上游航运要素交易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现代航运交易机制,催生新型交易市场。建立航运要素期货、现货、虚拟服务交易制度,积极制订挂牌交易、竞价交易、招投标、撮合交易等交易规则,形成新型航运交易制度体系。依托航运交易所,建立航运交易经纪人制度,建立人才培训中心,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加快培育专业化的航运经纪人队伍。建立交易、支付、交割、结算等现代交易配套服务体系,促进金融机构、法律机构、商务服务机构等进行航运交易市场,制定重庆市航运行业标准,开展期货和衍生品交易,形成综合航运交易服务体系。
2、搭建航运物流四大平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依托重庆航运交易所,整合重庆航运资源,建立长江上游航运聚集区,打造航运物流政务、商务、金融和信息服务四大平台,形成航运总部经济载体。
建立一站式航运物流政务平台,连通政府相关部门和参与企业。依托重庆航运交易所,设立口岸、海关、国检、交通、外贸、海事、安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