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热起来了,但铁道部在不良的财务状况下还能挺多久?不明朗的大环境实在让人不敢乐观。”昨日,北方某钢铁公司负责人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在多月连续关注铁道部主要指标完成数据后,他对铁道部下半年在投资方面实现“逆袭”的信心越来越小,“所有的预测都一片大好,而所有的数据都显示状况持续糟糕。”
8月31日,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铁道部2012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上半年末,铁道部总资产为4.13万亿元,负债率为61.08%,且其融资能力大幅下降,上半年通过银行贷款和发债筹资人民币仅为3108亿元。
上半年,铁道部客运和货运收入方面实现增长,取得261亿元的营业利润。但由于运营成本增大和建设基金的规模远高于利润,在扣除税后建设基金后,亏损人民币88.1亿元,不过,二季度亏损额较一季度大幅下降73.76%。在2010年和2011年,铁道部曾实现1500万元和3100万元的盈利。
融资艰难成“外患”
7月,铁道部消息称,将全年的铁路建设基本投资由4060亿元调高至4700亿元。但铁道部公开的全国铁路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显示,前7个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7.14亿元,同比下降30%。全年时间虽已过大半,但“任务量”只完成了大约40%。
自去年11月媒体报道全国大部分铁路工程因缺钱停工以来,铁道部的财务困境就从未结束。虽然从今年5月开始,市场又频频出现下半年基建投资将大幅回暖的声音,但就目前已公布的前7个月数据来看,铁道部无论是债务压力还是投资速度都没有明显的改善。
大幅下降的投资额和不断攀升的负债率主要来自资金流的减少。报告显示,上半年铁道部通过银行贷款和发债筹资人民币3,108亿元,而2011年全年筹资额为人民币9674亿元, 2010年筹资人民币达1.059万亿元。
此外,铁道部的长期负债在上半年增长1613亿元,其中上半年发行的长期债券为500亿元。由于基建投资放缓,铁道部的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仅增长512亿元,增幅1.88%。
因银行贷款越来越艰难,铁道部发债较过去显得密集。8月21日,铁道部招标发行了2012年第四期200亿元中国铁路建设债券。而此前的6月13日和7月5日以及7月底,铁道部分别发行了今年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铁道债券,规模分别为200亿元、180亿元和270亿元。
截至2012年3月31日,铁道部经审计的总资产为40084.14亿元,净资产15785.78亿元;据此测算,铁道部当前的公开发债余额不超过6314亿元。而发行完今年第四期铁路建设债后,铁道部的债券余额也突破这一红线,达到6320亿元(不含短期融资券)。据报道,2008年至2011年,铁道部历年的企业债发行额度分别为800亿元、1000亿元、800亿元和1000亿元。而今年以来,铁道部累计债券融资规模已达到1350亿元。
突破40%红线的铁道债券是否有隐患?对此,一名投资分析人士告诉本报,40%只是一个概念,并非不可逾越。铁道债券被定性为政府支持债券,因此对于铁道债不能以一般企业债券看待。他同时认为,随着年底市场资金的紧张,若铁道部情况没有好转的话,市场对铁道债券的需求将会逐渐趋弱,铁道债券持续走俏的局面可能不复存在。
运营成本增大成“内忧”
在融资难度增大的“外患”之外,铁道部更面临着运营成本增大的“内忧”。
营业成本上升,加之铁道部业已负债累累,铁道部上半年因此陷入的亏损凸现其面临的财务困难。上述财报称,铁道部今年上半年营业成本达到人民币2492.6亿元,而2011年全年为人民币4353.5亿元。
为解决“内忧”,8月24日,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盛光祖在全路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今年铁道部将对运输企业实施盈亏总额考核,在综合考虑新线建设贷款利息、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和复旧支出、设备折旧、新线投产时间推迟等因素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有关办法进行考核,实施奖惩。
盛光祖指出,面对今年严峻的经营形势,各铁路局要切实承担起市场主体责任,深入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努力向市场要收入、向管理要效益,尽最大努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对于货运组织改革,盛光祖强调,货运组织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改革非常必要,也完全可行。针对改革的总体思路,他强调,货运改革的关键是要像客运“实名制”购票一样,推行“实货制”。只要有实际货源,就能够安排承运。
北京铁路局一位部门负责人称,铁路系统自今年年初以来就十分注重客货运方面的细节改革,连续推出的实名制购票,丢失补办和即将推出的网络购票选座等措施都意在更好地服务旅客,改变过去不好的印象,增加铁路在市场上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