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储”蔡瑞鸣并不老,这个“不老”并不光指他的年龄,更是显现在他对现代经营理念的融入和运用。
采访“没架子”的“老中储”蔡瑞鸣,正赶上他最繁忙的时候。是时,他先是接待了一位慕名前来谈电解铜库存的客户,接着又亲自考核了一位从德国读研回国前来应聘的学生。
谁都知道蔡总忙,但作为中储股份上海吴淞分公司的总经理兼党总支书记,他却是一副潇洒自如的神态。细看他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温和的眼神则饱含着人文的气息。采访中,语速的快捷无意中彰显着他敏捷的思维和处事的果断……人们之所以称他为“没架子”的“老中储”,一则是因为蔡总平易近人,二则是他进入中储至今已经是34个春秋!
蔡瑞鸣总经理是2006年10月到吴淞分公司任职的。履新伊始,他就面临着企业经营的危难!当时,分公司在生产经营上正面临困境——业务的品种单一不说,有色金属市场的业务也开展不利,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平台的分公司扩建二期建设项目,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无法开工,而因为分公司正处在城郊结合部,不仅是抢、盗案件的高发地,地理位置上当时没什么优势。
“我们的地理位置是这样的,”快人快语的蔡总介绍着分公司的情况,“从港口上看,国家储备仓库在分公司不远处建了一个大型物流公司,出入港口很是便利;从铁路上讲,上海的嘉定有个占地300亩的仓库,铁路公路衔接极具优势。而我们吴淞分公司的167亩土地做大中型物流仓储还是比较小的。这样一来,地理位置和硬件条件我们都是没有优势可谈。”
就是在这样条件下的吴淞分公司,自蔡瑞鸣任职以来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6年全年吞吐量在76万吨,2007年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146万吨,2008年又达到155万吨,2009年则可以飙升到220万吨!与此同时,职工年平均工资也由2006年的4.78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6.59万元,年增幅均在10%以上。
短短三年,吴淞分公司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竟然是“连升三级”!那么,“老中储”蔡瑞鸣是怎样带领他的班子成员和全体员工实现了这一骄人成绩的呢?
任职履新,现代理念为先导
“老中储”蔡瑞鸣并不老!这个“不老”并不光指他的年龄,更是显现在他对现代经营理念的融入和运用。三年前,面对经营的难点,蔡瑞鸣迎难而上。他认为,条件是企业发展的外因。企业发展的成败,根本是在企业的内部,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有着完备的管理制度和‘中储’优良的品牌效应,就一定能使分公司出现令上级领导和全体员工满意的局面。”蔡总为鼓舞士气那掷地有声的话语,为后来成就吴淞分公司的可持续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首先要领导班子树立现代物流理念——要在保持“老中储”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以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思路为经营模式,将吴淞分公司打造成一个多元、综合、配套型的物流企业。
在具体的操作上,他先是对部门设置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专门成立了负责物流市场调研和业务开发工作的物流开发部,在他的引领下,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与开发部门契合市场形势,在2007年相继开发了铝、锌等库存品种。这一年,由于国际铜价与国内铜价倒挂,导致了分公司进口电解铜吞吐量明显不足的情况。此时的蔡总审时度势,决定大批量引进国产铜,在不断提高电解铜市场占有份额的状态下,将货场品种向多元化方向推进,客户数量也由2006年度的32家,迅速增加到了72家。2007年当年,就使吞吐量、收入、利润全都翻了一番。
蔡瑞鸣当然不会满足这些“传统”效果!接着,他又着意打破传统物流理念,努力向上海期货交易所提出“锌锭指定交割仓库”的申请,并于2008年3月申请成功,使吴淞分公司成为上海期交所锌锭指定交割仓库,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谈到成为上海期交所的交割仓库,蔡总不禁感慨地说:“当年争取到上海期交所的交割库资质的确不容易。”他介绍说,通过两年多的发展,吴淞分公司不仅在“交割”量的方面连续两年大跨步迈进,而且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整个作业流程环节的考核评比中,连年荣膺榜首。他不无骄傲地说,“2008年的检查,在保证交易量、货场整洁、客户满意度、安全等方面,我们被评为综合第一。”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举办的先进经验介绍会上,曹全江副总经理代表中储吴淞分公司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有色金属期货、现货交割业务的操作流程。
交割库运作的成功,使本来就锐意进取的蔡瑞鸣激流勇进。他充分利用分公司的自有资源,开展了综合配套型物流业务。2008年4月,分公司成立了有6部车的运输车队以增加分公司的运输功能。仅2008年底,运输收入即达600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6.2%,运输业务的利润率达到16.6%以上。配送功能的增加,使吴淞分公司由此前传统单一的仓储业务逐步向以仓储、租赁、报关、配送四位一体的综合性物流模式发展,为中储吴淞在有色业界推行“一条龙”现代服务流程树立了越发良好的口碑。
蔡总深有感触地道,“我们并不骄傲,但分公司的发展的确令人叫好!从政治上讲,我们分公司的一班人,以带领职工不懈努力的实际行动,落实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从业务上讲,我们就是把现代物流理念同老企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典型。”他介绍,在业务上,他们眼下已经感到上海期交所为他们确定的4万吨铝锭的交割额度已经不足。他正在打报告增加交易额度,争取把分公司场地的边沿角落都充分利用起来。
服务客户,招商引资有前瞻
蔡瑞鸣知道,物流作为当代服务业,如果只谈服务至上这样的口号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涌动的潮流。他决策果断,新招迭出,每一个举措都落在实处,每一个步骤都见到效益。
2008年初,在上海地区事业部的支持下,吴淞分公司的二期工程顺利竣工。蔡瑞鸣没有像员工们一样沉浸在工程竣工的喜悦之中。他对班子成员说,设施的竣工只是经营的基础,而如何精诚服务客户,广泛招商引资,加快效益产出,充分运用已有的设施才是最最重要的。
为尽快取得资产回报,他在项目建设之初即决定开展库房租赁业务,提高资产回报的含金量。在招商引资方面,他不管多忙,只要合作的客户有意,他就会亲自前往同对方洽谈。
谈到“亲自前往”,蔡总郑重地说,“我们的副总能力都非常强。但作为企业的核心领导,了解客户方的资质和信誉,掌握第一手资料的责任一定要自己承担,亲自把关。这关系着企业经营中的‘安全系数’和抗风险能力。”在他和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拓展库房租赁,加快效益产出,广泛进行招商引资,与多家客户就库房租赁项目展开洽谈,在好中取优的前提下,2008年5月,分公司分别与全球物流和新科安达两家公司达成了库房租赁协议,以12500平方米的物流中转库为基地,由全球物流租赁其中的8500平方米,另外4000平方米由新科安达租赁。经过一段时期的运作后,全球物流对分公司库房设施及管理工作相当称赞,随即又租赁了钢结构平库1848平方米进行变压器等木箱包装货物的储存。为加快产出效益,分公司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在库房租赁的同时承包了木箱包装货物的进出库业务,不仅增加了收入,也为租赁业务的横向配套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雏型。
2008年8月,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受到较大冲击,有色金属市场大环境趋于不利,企业经营形势可谓极其严峻。时刻关注经济形势对企业影响的蔡瑞鸣敏锐感觉到,虽然目前电解铜市场价格呈低迷状态,但由于一些同行受市政变化等因素影响,现阶段进口铜资源将面临一次难得的“洗牌”机遇。经过认真分析,蔡瑞鸣果断把握住了这一时机,多次向地区总部领导建议,要凭借地区总部之力,增加物流业务的供应环节功能和举措,以引进客户,增强吴淞分公司电解铜的市场占有份额。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分公司通过老客户的介绍和走访,凭借几年来中储吴淞库在有色市场创下的良好声誉,成功地吸引来了一批电解铜资源。至2008年11月,分公司储运客户已达110余家,较2007年同期增加了近40家,当月有色金属吞吐量也再次刷新纪录,以162529吨的业绩,创下吴淞自成立以来单月最高吞吐量。2009年,吴淞分公司预计全年电解铜吞吐量在155万吨上下,在电解铜客户群里,几乎占了整个华东地区甚至全国的一半左右。
提起金融危机和“电解铜”,蔡总自有一套前瞻性的想法。他介绍说:“金融危机以后,国外的原材料降价很猛,这使得在我们这里存放电解铜的客户对资金的需求缺口很大。我们吴淞分公司目前的库存电解铜的经销商资金缺口很大,吴淞分公司就做一个为他们融资的平台。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和银行联合,引进金融物流。我们认为这肯定是未来的一个趋势。这将是我们除配送、货代等业务之外的新项目。”
以亲和力打造团队,
用企业信誉引进人才
吴淞分公司员工中的老职工年龄基本是在45岁以上,毫无疑问,老职工的敬业精神和对企业的感情,使这支队伍的“功底很厚”!而新招收的22名员工年龄不超过30岁,这样,新老员工就有了近乎“两代人”的感觉。
蔡瑞鸣经常对班子成员和分公司的员工说:“一个企业创业难,守业更难,而守业难的根本是有没有一支可靠的、叫好的、团结的队伍。我们就是要竭力打造好吴淞分公司的这支团队,去迎接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蔡瑞鸣认为,“打造”团队,注重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对团队的“打造”,蔡总有着一套多年来形成的“习惯”,那就是在制度上的严格与态度上友善。他经常跟班子成员说:“员工就是我们的亲兄弟!上级把‘亲兄弟’交给我们领导,我们要对得起他们!”在他的这一“亲民”的管理思路引导下,分公司不光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更是把工作细化到具体的内容上,做到员工的心坎上。
2008年夏,持续30多天的35度湿热高温,使人们整日里像是呆在一个大蒸笼里。在做好员工防暑降温的同时,使人们更能感到亲人般的情份,蔡瑞鸣“鼓动”年岁大些的老职工,在物流保障部的组织下为全体员工发放了花露水、茶叶等清凉降暑物资。为使这一措施“制度化”,分公司专门制定了高温“送清凉”人员名单,每天均由领导班子与中层干部和老职工带头,为现场作业人员送上盐汽水。同时,食堂每天为一线员工提供大麦茶……这些举措也拉近了企业领导与员工间,老职工与青年员工的关系,尤其是缩短了“二线”与一线作业人员之间的距离,使企业凝聚力进一步加强。
在职工福利待遇方面,蔡瑞鸣和领导班子可是“大方”得很!他们说,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主人的辛劳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作为上级和员工信任的管理者,就应该想他们所想,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为他们多做贴心的好事。在这样思维方式的指导下,他们兴办职工食堂,使员工的饮食得到24小时的保障;他们连续三年,每年分三批旅游,让辛勤工作一年的员工先后分批到桂林、海南等地观光。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以来场区库存量的大增,外出旅游的安排难以实现,为了兑现承诺,分公司就按照每人两千元的“旅游福利”发给大家。
谈到这里,蔡总动情地说:“活动增进了感情,传播了新老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愿望和共同信心,而‘旅游福利’的发放,则越发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管理者的信任!这种信任的巨大能量可以说是强烈的,令人炫目的!”他介绍说,车队队长加班,从没人听到过他自己提到加班,因为只要车没回来,他就在分公司现场。一次张家港有6000吨电解铜运来,因为期货交割有时间限制,社会车辆底细不清不敢用。车队队长把驾驶员排好班,计划三天的时间完成,但驾驶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只用了两天就完成了。“对这些无私奉献的员工,我们肯定的是他的精神,但决不让‘老实人吃亏’。到年底奖金兑现的时候,我们班子成员都会依照公平公正的原则给予这些员工应有的奖励。我们的传统就是要职工看重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心和感情。”面相温和的蔡总严肃地说。
说到“责任心”和对企业的“感情”,蔡总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那是2008年春节前夕,因为要有6000吨的电解铜要入库。为了不误客户工期,分公司春节肯定要加班。一天进200个集装箱的工作量使仓库人手几乎是满负荷工作。晚上,当开完会的蔡总同其他班子成员带着牛奶、面包等食品到货场的时候,只见货场上灯火通明,工作了十几个小时的员工毫无怨言地“秉烛夜战”!值班主任告诉蔡总,一个进厂才一年的青年员工,连续两天加班之后得了感冒且发烧,下班回家后去医院看病。医生开出假条叫他一定要休息,他却揣着假条来上班。他母亲打来电话说,孩子发烧,但大夫和妈妈拦不住!孩子跟妈说这批任务关系到自己公司的荣誉,在春节期间的关键时刻,仓库里 “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休息了别人顶不上!“看着夜以继日工作的员工,听着那个青年工人的‘故事’,我们在场的每个领导眼睛都湿润了。要知道,我们员工是可以不要这个‘加班费’的,更不要说在家里娇生惯养的小青年。可他们知道,这是为了自己的企业,为了中储的荣誉而战!这正是我们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蔡瑞鸣如是道。
“三五年以前,学历高的年轻人是不愿意到中储来的。现在很多学物流专业的大学生甚至硕士生看到了我们中储的发展。只要是诚心诚意,我们欢迎他们,培养他们,把‘他们’变成‘我们’。”谈到企业引进人才,蔡总幽默中不乏辨证的表情表明了作为企业领导的对人才的“立意”。他举例说,刚刚接待的那位前来应聘的学生就是上海理工大学毕业后,到德国读的硕士,眼下毕业后回国发展。小伙子说,他最看中的是国有企业固有的传统奋斗精神。蔡总说:“我告诉他,来了从基层做起。只要你是块好钢,一定会让你用在刀刃上。”
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位女生到分公司工作以后先是做文秘工作,经过4年的培养锻炼,现在已经在开发部担任了经理助理的职务;一位贵州来的大学生,在仓库一年半的时间里把每个岗位和各个货场各个品种一一掌握,眼下当上了运营部的经理助理。
“那个德国回来的小伙子相信,好钢一定会用在刀刃上!”蔡总不无风趣地说。
有个好班子,不怕“行路难”
谈到班子和自己,蔡瑞鸣简洁清晰地说道:“班子的精诚合作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资源!我们班子4个人的特点是:工作中交换观点,决策后分头执行,重大决策讨论表决。要论文化程度,加上我们11位中层,本科学历占到73%以上。我们有个好班子,有这么多好的中层和骨干,无论是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是库存产品结构的转变,不管前进的路途多么艰险,我们都会以不变应万变。”
至于自己,蔡总略显腼腆地说,自己除了做好理应负责的组织领导工作外,同职工沟通的主要场所就是在现场。在中储,他自从走上领导岗位以后就养成了这么一个习惯,只要没有外出的业务和会议,每天早上都要提早半个小时上班到现场看一看,有什么问题及时解决。“员工说我没架子,有什么情况愿意同我交流。比如说现场作业人员安全帽、工作服的穿戴问题,他们一旦被我抓住,第一次按规定是要求整改,第二次就一定要按制度办事,分公司在对部门考核中直接兑现,再由部门考核到个人。有时候我一到,远远地就听他们喊,‘蔡总来啦,蔡总来啦……’我就告诉他们,这个安全不是为了我们这些企业领导,而是为了你们自己和家人!有一次,行车在吊铝锭的时候由于钢丝绳跳槽,钢丝绳弹到了一员工的头上,正因为他戴着安全帽,结果是化险为夷。从那以后,员工对安全部门的要求,对我的提醒是心悦诚服。作为年逾天命之年的‘老中储’,我就应该是他们的兄长甚至长辈。严格管理有制度,人文亲情最和人!”
蔡瑞鸣总经理的几句话,使采访他的我们很是感慨。
谈到今后的发展,蔡总认为,从传统物流角度讲,眼下每月完成20万吨的吞吐量已经接近了极限。分公司下一步要在质押、货代乃至金融物流等方面不断拓宽领域。尽管有难度,有风险,但分公司将运用中储的品牌效应,在上级的支持帮助下,更好地发挥团队精神,在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用现代物流理念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相信“老中储”的蔡瑞鸣总经理和他的团队一定会乘风破浪,走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