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机中把握机遇 - Powered by EmpireCMS

标题:在危机中把握机遇
作者:文/本刊记者 李冰漪
日期:2020-10-23 08:23:36
内容:

  处于后疫情时代,对于物流装备领域有何影响?蕴含哪些机遇?不久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柳州柳工叉车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太平,请他就此问题谈谈看法。

  王太平向记者分析了业内行情:随着中国叉车的制造工业越来越精湛,零配件水平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平,相信未来中国制造一定会走向世界,得到发达国家市场的认同。对于行业瓶颈,王太平认为,如果中国品牌再不向高端发展,企业将无法在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中与世界接轨。要将中国制造推向全世界,一方面是要不断在研发领域投入,另一方面就是要有耐心,要踏实下来按计划行事,要做好产品,还要培养人员,铺开渠道,尽量做到想在客户之前。“目前出口的国内产品更多面向东南亚、南美等地的发展中国家,未来的中国品牌叉车高端产品必须打入欧洲、北美等地的发达国家市场,这不仅需要强悍的产品、智能的操控,还需要强大的售后服务支援系统。”柳工在国际市场的巨大投入,向世界展示出正准备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胸怀与眼界。

  疫情袭来,积极应对

  谈及此次疫情,王太平表示,这次疫情在全球范围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但目前为止,我们柳工包括工程机械、叉车,还是保持一个比较良好的增长态势,比我们预期的要好一些。

  这里面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我们在运行期间,紧抓防控,特别是在二三月的高峰期,我们公司专门成立了防疫控制的领导小组,在第一时间利用海外的优势,采购了当时最紧缺的口罩物等资,所以确保了柳工的整个制造系统以及合作伙伴、经销商和供应商的安全复工,所以我们在大年初三就开始上班了,很多竞争对手还在家里的时候,我们的经销商已经开门了。所以从短期来看,我们抓住了机会。

  另外从供供应链来看,当时确实是造成了很多的影响,但是我们采取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保证了采购物资的供应,也确保了我们的生产目标能够较好地满足了市场的需要。所以疫情对我们来说短期影响有限,但是长期的影响还是有的,我们部分进口件还是出现了紧缺,如果国内不能迅速地开发去取代进口的一些物资,高端的核心零部件就会受到一些影响。

  对此我们还是启用了了一些比较好的得力措施,确保了柳工1~8月份的工程机械与叉车都超过行业的平均水平,市场份额全线上升。能做到此我觉得首先我们的产品这么多年来坚持技术创新,坚持高质量的发展,所有的产品技术和质量与国内的竞争对手比我们还是有相当优势的,所以客户的使用比较满意,因此能有比较好的回头率。

  其次我们营销体系能打硬仗。疫情期间我们组织经销商召开网络直播,我们的董事长以及我本人在网络上都宣传我们的产品,让我们的经销商组织客户来看。我们柳工是1万多人企业,疫情期间我组织了一些专门的队伍每天对来往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筛查、记录、控制,措施是非常有利的,我们的员工没有出现一例病例。

  王太平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海外市场同比超过40%的增长,我们在海外注重渠道建设,我们在全球有十几个配件中心,当地如有培养需求,我们不需要从总部过去,当地就可以覆盖周围的国家,所以做配件保证没有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国际化,我们不打价格战,我们坚决把握质量与产品服务,一是我们的后市场要进一步做好,另外我们海外工程,比如印度尽管疫情严重,但我们在当地的工厂始终正常开工,我们有总经理从年前过去到现在一直没回来过,8个多月一直带着当地人员——我们很多员工都在当地招人,成本也节省很多。

  打造高端新产品,避免陷入红海

  现在都讲中国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双循环下以内循环为主。对此,王太平表示,中国市场确实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加上今年中央政府以新基建的投入拉动内需,所以二季度的GDP步入正轨。从目前来看,我国全年的增速由负转正应该是没问题的。中国基础建设的投入,对工程基建装备制造拉动是比较大的。

  现在中国人工成本越来越高,所以现在物流设备代替人力确实还是有非常大的空间。原来很多靠人力的工作,现在逐步被叉车取代,我认为中国市场需求量还是非常大的。从今年柳工的销售业绩来看,据大数据统也是计成绩斐然。

  谈到客户需求的发展,王太平表示,客户的需求一直在变化,柳工要密切关注行业整体发展趋势。“我认为,目前最明显的趋势就是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但是在不同国家,这一趋势的发展程度和阶段并不相同。我们要紧紧抓住不同市场的客户需求特点,量体裁衣,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最适宜的产品解决方案。”

  工业车辆行业不能陷入价格红海,中国的客户需要转型。中国的市场占全球的1/3,由市场的差异化所决定,柳工集团为客户做定制化服务,既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也满足低端客户要求。细分市场代表着客户的需要,要深入研究客户需要,因地制宜开发我们的产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对于行业的未来,王太平满怀希望,“随着行业规则的逐步完善,我希望,中国品牌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从危机中找到机遇……”C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