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利用与课程思政映射关系建立实践 - Powered by EmpireCMS

标题:文物保护利用与课程思政映射关系建立实践
作者:文/陈桂强 桑振群 周磊
日期:2020-11-20 08:37:28
内容:

  摘要:文物是一个民族历史发展传承的烙印,承载了民族最深层、最根本历史印记,文物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本文立足林园文物保护单位特点,将文物保护利用与课程思政从坚持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工匠精神三个方面建立映射关系,旨在利用文物资源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更好地培育青年一代。

  关键词:文物; 保护; 利用; 课程思政; 映射

  一、释题

  文物是一个民族历史传承的基因库,2002年10月,新修订《文物保护法》在对文物的保护范围及保护意义不断深化、保护的范围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确立“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文物保护工作方针。从文物生命的连续性来看,保护是基础,利用是价值的展现,其最终的目的在于对文化历史的传承。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既是对“教书育人”的教学本质的回归,更是对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性问题的回应。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关键内涵,深入把握其中的价值意蕴,积极探索实施路径,有利于我们的“课程思政”更多地体现教育目标、发挥教师作用、聚焦学生目光。

  二、林园文物基本情况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11月16日,蒋介石在国防最高会议发表《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讲话,确定四川作为抗战大后方,重庆作为国民政府驻地。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决定移驻四川重庆。12月1日,国民政府开始在重庆新址办公,随后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三院六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等机构也相继迁到重庆,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颁令“明定重庆为陪都”。为粉碎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从1938年2月18日开始到1943年止,重庆共遭受了日军长达近6年的大轰炸。在日军空中轰炸的威胁下,国民政府成立迁建委员会,指挥政府各单位迁移和疏散区内的房屋营造、人员安置。歌乐山地区由于交通便利、林木茂密,被划为“迁建区”中心地区。1939年3月31日,蒋介石以行政院秘书处名义致函重庆市政府将沿成渝公路自老鹰岩至北碚一段指定为中央机关迁建区域。

  1938年12月9日蒋介石由桂林飞抵重庆,侍从二室主任张治中选址在双河桥、万家大田坝和石岗子一带为蒋介石修建官邸。该区域坐落在歌乐山南麓两山峡谷之间的平地,地处为两山相夹的槽谷平坝地带。前接山洞,后临歌乐山,位于中央机关迁建区的核心地域。周边是山洞与歌乐山之间的国民政府三院六部、四大银行和众多首脑机关,周边群山环绕,树木参天,座拥成渝公路、九龙坡机场之便。与重庆市内其它的地域相比,在此修建官邸有其天然优势。一是此地位于主城西郊,气候适宜,是一处天然避暑胜地和森林氧吧;二是此地背靠青山,紧邻成渝公路,视野广阔,高高凌驾于主城之巅;三是此地植被茂密,林木繁盛,有多处天然的喀斯特溶洞,稍加改造就可以成为隐蔽防身的防空洞;四是此地地势平坦,紧邻成渝公路与筹建中的九龙坡机场、白市驿机场,交通便利,物资保障条件好,有助于展开各项国务活动。

  1939年夏,官邸完工,包括官邸主楼、官邸小礼堂、官邸会客厅。同年8月,蒋介石邀请军政大员参观,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观瞻后,尤为赞叹。蒋介石趁机将这栋别墅送给林森,作为国家元首林森的官邸。9月蒋介石搬出,10月林森由歌乐山云顶寺官邸搬入,官邸自此被人们称为“林园”。1943年8月1日林森去世,11月葬于林园。1944年,蒋介石重回林园,对“林园”官邸进行新的修建,建成三栋中西合璧式的官邸。蒋介石住进一号官邸,宋美龄住进二号官邸,三号官邸为召开军事会议使用,后来为美国马歇尔将军居住,又称马歇尔公馆。林森官邸编为四号官邸,辟为林森纪念堂。抗胜利后,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在8月28、29日、10月10日在二号楼下榻,期间多次到林园与蒋介石会晤。

  “林园”作为领导陪都时期中国抗的中枢,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一是中国领导人在此见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最后的胜利,为中国抗和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二是承载着决定中国前途与命运的国共谈判在此拉开序幕。抗胜利后,决定中国前途与命运的重庆谈判是从林园开始的,也是在林园结束的,且国共两党的核心领导人——蒋介石与毛泽东的多次会谈都是在林园举行的。三是诸多近代历史名人在此留下活动足迹。“林园”是领导中国抗的中枢,也是国共两党谈判的主阵地,但亦是各民主党派和国际人士展开活动的历史舞台。

  三、建立林园文物保护利用与课程思政的映射关系

  与其他高校相比,林园的课堂教学具有先天的思政优势,林园光荣的革命历史,见证了全民族团结抗战、毛泽东深入虎穴赴重庆谈判、解放战争中的国共较量、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等等都是非常好的思政教育素材。

  随着文物保护利用研究的深入,课堂的思政元素由窄变宽,思政内容由多到少。一是,林园的历史,让青年一代更加深刻地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二是,中美、中英新约的签订、联合国的创立、日本战败,让青年一代更加深刻地民族独立、民族解放是中国人民不畏艰苦奋斗的结果。三是,抗战胜利后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与重庆谈判让青年一代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来源,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民民主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来源,更加立体的了解到,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同志的个人魅力和英雄气概。四是,通过毛泽东到重庆与蒋介石集团的斗争,更加让同学们坚定听党指挥的决心,尤其是今天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更加让青年一代坚定社会主义制度的文化自信。在这个过程中,林园文物保护利用与课程思政映射关系的确立秉持科学研究规律,按照文物保护研究→文物利用研究→研究成果转化→课程思政运用的工作发展目标,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工匠精神建立文物保护利用与课程思政的映射关系。

  (一)文物保护利用与课程思政映射一:坚持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之魂,自信自己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本国家、民族文化的根本。抗战时期的重庆,因为抗战的洪流而成为了中国战时首都,歌乐山地区作为“陪都迁建区”和“重庆市政府郊区办公处”,许多重要政府机关和各界精英云集于此。而林园作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蒋介石的官邸,不期而成为歌乐山的中心,许多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各界精英在这里叱咤风云,许多推进历史进程,改变世界发展的重大事件在这里酝酿、发生。它俨然成为中华民族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殊死奋战,为民族解放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付出巨大牺牲和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见证。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从1931年开始,14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浴血奋战。尽管困难重重,但是没有放弃,当亡国论调响起时,毛泽东同志用战略的思维在《论持久战》提到“抗战”、 “抗日”与“胜利”的次数几乎相同,让中国人民坚信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以民族大义为重,亲临重庆,与蒋介石展开会谈,这种斗争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畏强权的体现,是今天的我们培养青年一代坚持文化自信,重构重建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继续和延伸,是课程思政重要的素材源泉,林园文物正是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利用文物,用现实的历史见证培养青年一代,在潜移默化中通过现实的文物树立热爱祖国、坚定文化自信的信念。

  (二)文物保护利用与课程思政映射二:传承红色基因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强调要传承红色文化、红色基因。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里的意识形态一直妄图以不良价值观影响中国的青年一代,文化虚无、精神矮化、解构历史成为一种时尚;我们更加需要将红色基因在我们血脉中传承发扬,让红色基因成为我们永葆胜利的DNA,更加需要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让青年一代在精神上得到红色基因的深厚滋养。

  我们传承红色基因,需要不断的创新传承的理念以及方法手段,才能在新时期焕发时代精神光芒。立足林园这片热土,通过重庆谈判毛泽东在林园期间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用课程思政讲好我们林园的历史故事,展示红色基因的独特魅力时代价值。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抗战的艰难岁月,尤其是国共合作曲折历程,林园作为歌乐山上一个小点,却切实的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巩固、凝聚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充分展示中华民族团结御辱的英雄气概,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权、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精神气概,是我们党发展历史上优秀的红色基因,是今天的我们教育激励的青年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有利实证,是教育全民族团结奋斗,共同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奋勇开拓、砥砺前行的现实教材。

  (三)文物保护利用与课程思政映射三:培育工匠精神

  文化遗产不仅是记录历史的坐标点,也是地域文化、特定文化的基因库,更是一个地域,一个群体可提升的文化资源与实力。文化关系民族生存和发展,文化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今天,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斗争的主要目标,确保本国文化传承和文化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重点领域。工匠精神指在制作或工作中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品质,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从1938年开始,林园经历了抗战的烽火硝烟、见证了重庆谈判的波澜壮阔,与英雄的重庆人民一起迎来新中国的建立,一直见证着时代历史的变迁和中国革命的发展。通过文物保护利用与课程思政映射,旨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传承利用我们的文化遗产基因,让我们的文物会“说话”,讲述林园历史,讲述林园抗战故事、毛泽东在林园谈判的故事,是我们以保护为基础,加强利用与传承,让林园文化基因成为青年一代成长进步的基石,通过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斗争、不畏强权、培养青年一代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正是因为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坚定执着,中国共产党人用敬业、专注的精神面对困难、面对危险、不畏强权不懈奋斗,这些都为培育青年一代的工匠精神。

  图 林园文物保护利用与课程思政映射关系

  四、结语

  文物保护利用与课程思政结合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涉及多学科。从文化传承传承的角度出发研究,是一个真正让文物“活”起来实现文物自身社会、历史属性功能的过程尝试。当前,关于文物保护与利用研究与课程思政结合映射的研究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很多的研究还需要理论与实践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当前在建立三个映射关系尝试的基础上,今后将继续沿着文物保护利用与课程思政结合的角度出发,扩大研究与探索的广度与深度,为培养青年一代作出打造优秀平台。C

  (作者单位:陈桂强、桑振群,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周磊,32377部队)

  参考文献

  [1] 桑振群,姚惠斌,胡义强.重庆抗战建筑遗产的代表:林园建筑特征分析[J].中国文化遗产,2017(05):102-107.

  [2] 李瑞婷,赵军,邓帅,朱强,许媛欣.新时期来华工科留学生课程思政探索——以天津大学能源动力学科为例[J].高教学刊,2020(23):10-12+15.

  [3]何珂. 工匠精神要在弘扬中传承[N]. 安徽日报,2020-07-28(010).


返回列表 网站首页